就业指导课论文
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扩大就业的支撑作用和服务功能。摘要:本文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质量评估、就业指导等方面阐述了职业教育中“以就业为导向,教学为就业服务”教育理念的实践。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教育评价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人才需求的多元化更加明显。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职业技术学校要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教学为就业服务”的教育理念,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建立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
以服务就业为最终目的的职业教育,首先要面向市场,顺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本着“改造现有专业,发展急需专业”的原则,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学校要从师资培养、设备更新、教育管理等方面,完善和充实现有的、仍然需要的专业。消除市场需求萎缩的特殊性;增加原学校没有但急需或近期需要的专业,拓展各专业的专业化方向,使学校的专业设置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使专业成为培养企业所需技能型人才的孵化器。
职业教育必须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经济建设服务。这种合作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从企业获取人才需求订单,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保证学校教学、学生就业、企业就业的一体化;二是“定向定点”培养模式。校企挂钩实施定向培养,对企业职工青年农民工开展各类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综合素质。当然,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中,学校也应实行弹性学制,即允许学生按规定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也允许和鼓励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在一定时间内积累学分达到要求后取得毕业证书,否则无法保证学校教学、学生学习和企业就业的一体化实施。
二,构建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就业,其教学内容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从学生就业和未来工作需要出发,遵循“必要、足够”的原则,对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进行筛选整合,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
文化课的内容要简化,难度要降低,应用要突出。文化课教学应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服务专业教学,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目标。专业课的内容要突破学科本位。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运用职业分析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整合,对相关知识模块和能力模块进行综合分类。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应用环境融为一体,确定职业能力培养的若干模块(每个模块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一个实训项目传授),按照一体化、模块化和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写。应根据行业的人才标准和培训规范设置培训课程,根据岗位要求和工作内容设计培训流程。实训内容应包括四个模块:一是基础训练模块,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专业技能训练模块,根据专业特点进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三是顶岗实习模块,使学生根据专业岗位定位,形成熟练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四是社会实践模块,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应将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融入每个培训模块。
现在越来越多的专业岗位不仅需要相应的学历,还需要职业资格证书来证明自己的适应性。因此,职业技术学校要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取得“双证”(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学生参加资格证书课程的学习和考试。
三,面向就业需求,创新教学方法
职业技术学校在课程实施中要面向学生就业需求,与企业合作创新实施行动导向教学、“一体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指以师生确定的行动产品为导向的教学组织过程。它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完成某项“任务”为出发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四个环节:一是课前准备,包括准备教学课件、教学任务书、教学设备和材料、学生完成任务所必需的部件和仪器;二是布置任务,老师简单陈述本节课的任务,下发任务书(包括主题、时间、注意事项等。);三是完成任务,这是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形成“作品”;四是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点评,找出规律。通过对行动过程的全面主动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一个产品或服务产出的全过程,包括接受订单、确定任务、收集数据、制定计划、处理服务、控制质量、售后服务等。,是学生在某一职业中可能从事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可以看出,行动导向教学法最适合订单培养,既实现了学生一出校门就愿意工作,又培养了学生在同行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一体化”教学法是指师生双方在“一体化课堂”中进行直观的教学活动,包括边说边学、边学边练、教学做合一。它是一种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的显著特点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时进行,由同一专业教师承担,实现了基础实验与课堂教学同步、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并行、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并行的课程培养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课的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当然,综合职业能力训练的方法有很多。在上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质量评估是职业技术学校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必须坚决改变分数决定一切的传统观念或做法。在完善“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应将“产出评价”和“社会评价”纳入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范畴。
在教育评价体系中,“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学质量、教学效益和实验实习率三个指标。“产出评价”主要有两个指标:一是学生就业率,包括当年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第二是就业质量,包括起薪和就业后的发展前景。“社会评价”主要包括用人单位满意率和毕业生满意率两个指标。职业技术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利用暑假进行一系列调查,包括毕业生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所学专业的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等。组织专业教师深入用人单位调查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同时了解相关专业的社会需求;组织招生就业指导教师对毕业生进行系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获取“产出评价”和“社会评价”指标。
职业技术学校只有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坚持跟踪毕业生质量,将信息反馈到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中,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专业岗位的针对性,使教学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第五,突出思想道德教育。切实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教学为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毕业生就业稳定率和就业质量不仅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也离不开德育教育和学生就业指导。因此,职业技术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就业指导,提高职业素质,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德育是方向,是保障,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大问题。一个知识不完善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一个道德不完善的人很难用知识来弥补。职业学校要遵循“先做人,后做事”的教育理念,通过系统教学、专题讲座、系列活动、心理疏导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为现代企业培养文明守纪、诚实守信、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技能型实用人才。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就业指导。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级,开展不同内容的就业指导服务。比如,引导大一新生尽快熟悉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了解企业对人才性格的要求,以及应该具备哪些技能;引导二年级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三年级学生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以及职业选择方法和技能的指导。其次,学校要及时提供就业心理咨询服务,加强就业技能指导。及时进行就业技能指导,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我,以积极务实的态度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避免择业的盲目性和误区。再次,学校要建立一支思想观念新、沟通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的专职就业指导队伍,根据区域和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和专业岗位要求,以敏锐的市场意识捕捉就业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全方位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就业的稳定率和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