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的形成与预防

近视眼

摘要

近视又叫近视眼,因为只能看近不能看远。当眼睛处于静止状态时,来自无穷远处的平行光,经过眼睛的折射系统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汇聚成一个焦点,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不清晰的图像。远视明显降低,但近视仍正常。

处理措施

1.真性近视

(1)镜片矫正在配镜之前,首先要通过对片子的检查,找出真实的近视程度。对于青少年,应在睫状肌麻痹下进行验光,以控制调节,消除假性近视。配镜师的原则应该采用也能把近视矫正到最佳视力的最低镜片。一般6.00d以下的近视要充分矫正,经常佩戴;高度近视的人要想获得更好的视力,必须彻底矫正,但往往无法忍受。所以他们为了保持舒适性和双眼视觉功能,不得不降低镜片度数(一般在1.00d~3.00d ~ 3.00d之间)。

⑵角膜接触镜配戴角膜接触镜可以增加视野,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并能显著降低双眼的屈光参差,从而维持双眼的视功能。青少年近视,戴隐形眼镜不仅可以增加视力,还可以压迫角膜,防止近视发展。但一定要注意清洁、消毒和保养,并按要求经常更换。

(3)远视眼镜高度近视或黄斑病变的患者,可以经常佩戴远视眼镜进行学习或近距工作。这种眼镜的放大倍数是1.8倍,所以可以增强远视力2% ~ 3.5%,近视力最多可以增强5倍。因为视野太小,走路的时候用不上。

⑷放射状角膜切开术这种方法是苏联学者克拉诺夫(1970)首先尝试的。国内已经有很多报道了。方法是在角膜中心和角膜缘之间做8 ~ 16个深度为0.36 ~ 0.50±3 ~ 5毫米的放射状切口。角膜表面切开后,角膜曲率变平,从而减少其近视。一般认为3.00d近视是可以矫正的。因为这种方法的远期效果还不确定,而且要严格选择适应证和禁忌证,存在手术并发症的可能。所以现在还很难普遍实施。

5.巩膜缩短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从高度近视起效果可靠,已被广泛应用。

【6】角膜磨削术这种方法是用专门设计的器械从角膜中央进行板层切除。低温处理后,取出的角膜片在非常精细的车床上研磨达到所需的屈光度,然后缝合回原来的位置,以矫正高度近视。但操作极其复杂危险,难以普及。

2.假性近视的治疗假性近视是由于当眼睛距离较远时,仍保持一定的调节力。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眼睛由近及远看时,调节和放松较慢的屈光状态。它随着看近时间的延长和调节力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看远和调节放松的程度而减少或消失。所以假性近视具有治疗后(包括休息)消失,但治疗后可复发的特点。各种方法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所有的效果都能持久。因此,治疗应基于以下原则。(1)对眼睛无害,即使长期使用,对视觉发育也没有影响。②由于假性近视是可以自行改善的,所以使用的方法要有科学依据,要用客观的方法证明其具有放松和调节作用。仅以改善视力来评价疗效是不可靠的。(3)简单易行,可大面积推广。

目前使用的方法有:

⑴利用各种方法提高视觉兴奋性,降低视阈:如气功、冷水浴、服用刺激性药物等。这种疗法既能改善远视,又能改善其视视力,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⑵药物局部治疗:如阿托品类药物,具有快速、明显的松弛调节作用,是鉴别真假近视的统一方法。但是,这些药物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看近困难和畏光的副作用。有人试图用较低的浓度使其具有一定的放松和调节作用,而没有副作用,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副作用的消失,疗效也会随之消失。

⑶利用光学原理放松调节的仪器。

⑷生理治疗:如俯视、雾化、水晶操等。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遥远的目标作为放松和调整的吸引,不能在晚自习等近处的环境中对待。1983年徐光迪设计了防治假性近视的双目组合法,现改为徐-近视防治仪。它在一个10×9×3cm3的盒子里安装了两组闪光灯泡。在一组中,两个灯位于两眼的远视处,以模拟远处目标的功能。当这组灯闪烁时,观察眼自动关闭其图像,将双眼的视线引向无限远。根据调整与集合的联合运动关系,在集合分散的同时放松调整。另一组是单个灯泡位于两个组合灯的中心,作为双眼同时看到的目标。当两组准光交替闪烁时,观察眼会跟着光看近而不是看远,使眼睛的内外肌肉共同运动,达到在近环境下治疗假性近视和预防真性近视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治疗近视有不同类型的小孔眼镜。众所周知针孔镜可以增加视力。最近有文献报道,如果针孔直径为0.5mm,各种5.0d天屈光不正的视力可保持在0.5左右。但针孔只是增加了像深从而增强视力,对近视没有防治作用。而且这些镜片上虽然做了很多小孔,但是学生上课戴上这种眼镜,眼睛之间的距离是随着观察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即使有很多小孔,也无法保持眼睛单一。只有优势眼或优势眼从事单眼视觉,另一只眼处于抑制状态。这样造成的视觉干扰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如果眼睛在少年时期处于被压抑的状态,眼睛视觉的发育会受到影响。所以用锁眼镜治疗近视是无效且有害的,不能尝试。

原因论

过去对近视的成因有不同的看法,但都归结为内因和外因。简要介绍如下:

1.内部原因

⑴遗传素质:近视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这一点已经得到公认,尤其是对于高度近视。但对于一般近视来说,这种倾向并不是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发病年龄较早,多在6.00d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且无家族史者。高度近视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⑵发育因素:婴儿因眼球小而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逐渐拉长,直至青春期。如果过度发展,就会形成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从学龄开始。一般6.00d以下20岁左右就停止发育了。比如在儿童期进步很快,到了15 ~ 20岁就更快了,然后就慢下来了。这种近视往往高于6.00d,可达20 d ~ 25 d或30 d,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这种近视可以在老年发生并退化,所以视力可以逐渐下降,眼镜无法矫正视力。出生时近视很少见,但也有少数是先天性的。

2.外部因素是环境因素。从事书写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近视较多,青少年学生近视较多,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患病率明显上升。这一现象说明近视的发生发展与近距离工作密切相关。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强,球壁延展性大。外肌(主要是内直肌)的调节和组装在阅读、收发室等近距离工作时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眼压相应升高。随着工作的不断增加,调节和组装的频率和时间也逐渐增加,睫状肌和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调节功能过度发挥。但经过休息或使用睫状肌糜烂剂后,视力可能会得到改善并完全恢复。因此,有人将这种近视称为功能性近视或假性近视。但在眼外肌的长期机械压迫下,巩膜组织逐渐伸长,轴长拉长,近视程度越来越深,已不能用阿托品缓解。尤其是青春期,不注意视觉卫生是导致近视的直接原因。不注意全身健康会促进近视的发展。

最近有人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观察“环境和遗传因素在近视中的作用。”方法是对视力正常的学生进行两年随访,分析判断影响近视的各种因素。结果如下:在遗传因素方面,父母不近视、父母一方近视、父母双方近视的儿童中,近视新患病率之比为1∶2.6∶3.8;环境因素方面:新增近视患病率与课后阅读时间1 ~ 2h ∶ 3h ∶ 4 ~ 5h之比为1∶2.1∶3.2。因此,遗传和环境是影响学生近视的两个重要因素。

此外,从广义上讲,大气中微量元素的污染、营养成分的改变、不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的教具等也是客观因素,有报道影响学生近视。但这些因素都是继发于近视导致的近视。

临床表现

一、近视的分类

1.根据近视的程度

(1)3.00d以内的称为轻度近视。

⑵3.00d ~ 6.00d者为中度近视。

⑶6.00d以上为高度近视,称为病理性近视。

2.根据折射成分

(1)轴性近视是眼球前后轴过度发育所致。

⑵曲率近视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表面曲率过强造成的。

⑶屈光性近视是由屈光间质的高折射率引起的。

3.假性近视,又称调节性近视。是看远了调整不放松造成的。与屈光成分改变的真性近视有本质区别。

二、近视的临床表现

1.近视最突出的症状是远视力下降,但近视力可以正常。虽然近视度数越高,视力越差,但是并没有严格的比例。一般来说,对于3.00d以上的近视,远视力不会超过0.1;2.00d在0.2-0.3之间;1.00d能达到0.5,有时候可能更好。

2.视力疲劳在低等级人群中尤为常见,但不如远视明显。是调控和征收不协调造成的。在高度近视中,由于注视目标离眼睛太近,集体效应无法与之匹配,所以常采用单眼注视,但不会造成视觉疲劳。

3.眼位因为近视近了不需要调整,集体功能相对减弱。当不能维持肌肉力量的平衡时,双眼的视觉功能被破坏,只有一只眼睛依靠物体,另一只眼睛偏向外侧,成为暂时性的交替性斜视。如果斜视的视功能极差,出现偏斜较早,可使斜视失去注视能力,成为单眼外斜视。

4.眼球高度近视,多为轴性近视,眼球前后轴拉长,其拉长几乎局限于后极。所以往往眼球突出,前房深,瞳孔大,反射慢。由于没有调节刺激,睫状肌尤其是环状部分变得萎缩,在极度高度近视时,晶状体根本无法支撑虹膜,从而引起轻度虹膜震颤。

5.低度近视眼底改变不明显,高度近视由于眼轴过度拉长,可引起眼底改变。

⑴豹纹状眼底:视网膜血管离开视盘后变细变直。同时,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延长,可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营养,使表层色素消失,脉络膜血管显露,形成豹状眼底。

⑵近视弧形斑视盘周围的脉络膜在巩膜拉力的牵引下脱离乳头颞侧,露出其后面的巩膜,形成白色弧形斑。如果眼球后极继续扩张延伸,脉络膜脱离逐渐从乳头颞侧向视盘周边延伸,最后形成环状斑点。在这个位置可以看到不规则的色素和硬化的脉络膜血管。

⑶黄斑可出现不规则、孤立或融合的白色萎缩斑,有时可见出血。此外,黄斑附近偶有退行性病变,呈黑色环状区,略小于视盘,边界清楚,边缘可见小的环状出血,称为福斯特-富克斯斑。

(4)巩膜后葡萄肿。如果眼球后部的延伸仅限于一小部分,从切片上可以看到尖锐的突起,称为巩膜后葡萄肿。如果这种萎缩性病变发生在黄斑,可以结合中心视觉的手术。

⑸锯齿状边缘的囊性变。

6.并发症和后遗症

⑴玻璃体液化、混浊、后脱离:飞蚊症是最常见的症状,患者感觉眼前有黑点飘动。像蚊子飞一样。往往伴随着眼前的光亮、火花等感觉。尤其是高度近视更明显。

⑵晶体混浊。

⑶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

⑷青光眼有人用压平眼压计调查证明,高度近视的开角型青光眼患病率比正常人高6 ~ 8倍。

5.暗适应时间延长是由于高度近视的色素上皮细胞发生病变后,必然会影响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过程。

预防

近视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两个因素:遗传和环境。目前还不能用基因工程来改造基因,所以近视的防治应该着眼于改善视觉环境。

1.大力做好宣传教育,成立专门机构防治近视。使近视的防治有组织、有计划。定期检查学生视力,建立学生视力档案,发现视力下降者及时检查纠正。

2.改善视觉环境

(1)教室的采光和照明应标准化。窗户透光面积与室内建筑面积之比不小于1: 6。黑板不要反光,保持书包黑色或深绿色。桌面照度不低于100lx。光线应该来自左侧或左前方。写字的时候,不要让手的影子遮住了光。

⑵课桌椅应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适合儿童的身高和年龄特点,使其在上课或做作业时保持正确的姿势和体态。读书。写字时,眼睛与桌面的距离应保持在30cm左右,不能小于23cm。

⑶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和姿势:作业时间不宜过长。学习45分钟后,应休息10 ~ 15分钟或向远处看,使睫状肌得到适当的休息。也可以用来做眼保健操。不要在床上看书,不要在行走和移动的车厢里看书,不要在强烈的阳光下或昏暗的路灯下看书写字,不要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节目,以免造成视觉疲劳和调节紧张。

3.注意运动和营养,减轻学习负担,增强体质。

4.减少遗传因素的影响。近视与遗传密切相关。双方高度近视,婚后遗传概率极高。要注意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