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爱情观——在生理、心理、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异性之间相互倾慕、培养爱情的观念。

在当今的高校里,大学生谈恋爱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大学生平均年龄20岁左右,已经是合法公民,成年人。受法律保护和约束。性心理和生理的成熟期。他们渴望爱情,我国高校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大学生可以结婚。所以,大学生谈恋爱是毫无疑问的。但恋爱后随之而来的是思想上的排斥和波动,让恋人无休止的争吵,为爱所困,放弃学业,后悔终生;为爱而战,校园温德尔·迪金森事件。他们的关系出现了裂痕,脆弱的少年选择了自杀来逃避即将破裂的关系。诸如此类,这些都给大学生纯洁忠诚的爱情染上了灰色的一笔,让社会产生了疑问:大学生应该在求学期间谈恋爱吗?在爱情和学习的选择中,哪个更重要?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随着西方观念的传入和社会现象的影响,大学生在接受新思想的同时,也接受了“性解放”和“性自由”。在这种思想下,恋爱不是为了结婚,恋爱不是真情的表达。把爱情作为毕业后发展的“动力源”;把恋爱当成大学期间缓解悲伤的一种方式;把爱当成一种时尚,一种展现自己能力的方式。大学生在解放思想的同时,忽视了道德、社会、法律的约束和谴责。这种思想给大学生的正常恋爱抹上了不光彩的一笔。让社会再问一次:这些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做的吗?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青年教师,我听到和目睹了各种因大学生被爱情困住的痛苦而引发的暴力事件,以及因爱情而逝去的年轻生命。因为未来的工作将与大学生频繁接触,因此,如何了解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如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走向成功,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的目标。要想让学生有理想有抱负,让家长和社会放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大学生的恋爱观。这才是最重要的。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性格孤傲,感情脆弱。如何开导他们,帮助他们走出感情的误区?让不必要的痛苦事件减少甚至消失?

我一直有深入研究恋爱问题的愿望,借毕业论文的机会,通过对青少年性心理和生理的了解,查阅了大量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书籍。我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事实案例。提取了众多专家学者论文的精华;此外,我在学校五年期间所听到和目睹的,身边的例子,以及我自己的理解来完成这篇论文。

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目的是从生理和心理上了解他们对恋爱观的认识和态度,用实例分析不正确的恋爱观带来的诸多问题,以及西方思想和社会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大学生了解恋爱观,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顺利度过大学时光,实现爱情和事业的“双丰收”。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探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国外“性自由”和“性开放”的影响,我国青少年心理成熟阶段逐渐提前。但是由于性心理的不成熟,出现了很多不健康不成熟的爱情观。这种不健康不成熟的爱情观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成长;而且会影响国家新世纪青年人才的培养。高校就像一个小社会,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网络上不健康的信息和不健康的社会风气在大学生心理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误解,当代大学生新的恋爱观也随之产生。大学生时代是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二十多岁的大学生正值壮年,对爱情充满憧憬,追求生活的美好瞬间,希望结识异性,得到异性的关注。其实早在中学时期,青少年就有性朦胧期和对了解异性的性向往期,但因为父母、老师和升学的压力,那种感觉只能压抑。进入大学后,家庭的约束力突然降低,男女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增多。在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中,“爱”在大学生心理中迅速产生和发展。恋爱和学习自然成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当正确,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可以让人好好学习,提高成绩;恋爱关系处理不当,可能会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有必要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恋爱观。一,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

爱情观是在生理、心理和周围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异性之间相互爱慕、培养爱情的思想观念。大学生恋爱是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相对成熟的表现。心理学家林庚茂、梅平在《弗洛伊德性理论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分析》一书中,对上海13所高校的1862名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得出了当代大学生受西方观念影响的结论。只要有爱,肯定的回答一切都没问题,占29.2%。随着西方观念的传入,外界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一种“新”的爱情观。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爱是人类开发精神潜能的学校。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是小学生,知道对方想要什么的是中学生,能让双方都无怨无悔的是大学生,能让双方都获得成功的是研究生和不同层次的人,这就说明了人的精神差异。”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思维和行为成长阶段,能否让双方都无怨无悔?大部分大学生的恋爱都是苦涩的,不成功的。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表现出非常不稳定的态度,这是由于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的缺乏,以及思想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完善。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表现为简单化、片面性、理想化和浪漫化。

1,恋爱的过程简化了。当代大学生的爱情,简单而快速。在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大学生的恋爱也开始简单化,思想上没有了固有的“审时度势”,恋爱观念变得简单。男生不喜欢欲罢不能的爱情把戏。他们想爱就爱,想恨就恨,但是他们不说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他们的行为很直接。遇到喜欢的女生,他们会迅速表达爱意,追求的手段也从以前的“飞鸽传书”到现在的电话、短信、网络。女生失去了之前的“矜持”,觉得还可以,也不是很讨厌的时候,就开始了一段感情。

2.爱情中的片面。当代大学生谈恋爱,考虑的往往是片面的问题。他们只考虑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的事情,以及如何升华感情,没有考虑家庭,社会,周围的事情的影响。往往在意恋爱的过程而不考虑结果,把恋爱和婚姻割裂开来。一时冲动,不顾后果和影响。有的同学认为学习不紧张,空闲时间多,找个伴一起玩;有些大学生看到周围的同学都有自己的爱情就很羡慕,自己也想寻求一份爱情,但是想法都是片面的,表现出当代大学生不成熟的心态,不顾后果。

3.恋爱中的罗马化。当代大学生在恋爱中更注重情感愉悦,追求现实幸福。两个人交往过程中,往往每个节日都被安排在一个时间表里,互赠礼物也是常事。校园里经常看到男生跪在女朋友面前,红花的数量和求爱的方式让人震惊。在情人节和恋人生日的时候,给对方惊喜是一场盛大的宴会和精心的准备。但在浪漫的同时,恋人们并不看重爱情的成功,甚至认为爱情和婚姻是两回事。

4.爱情中的理想化。当代大学生在心理上总有一种理想的恋爱模式,这种模式在思想上是理想化的。他们在恋爱中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寻找一个对象,在交往过程中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交往。如果他们不想符合自己的模式,爱情很快就会失败,但是在交往和找对象的过程中有很多现实的因素。但由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不成熟和理想化,忽略了实际的现实。最终导致不切实际的爱情。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成熟阶段。歌德说:“哪个少年不爱,哪个少女不爱春天。”青春期后期的青少年,在性向往和爱情的驱使下,对异性产生了好感。但是在性心理上,它表现出不成熟的迹象。

爱情观的排他性。爱情观的排他性表现在对恋人的控制和占有上。在两个人相处的日子里,他们从思想上、意识上排斥一切与对象接触的东西,尤其是恋人的异性,不允许恋人单独与异性接触和交往。恩格斯曾指出:“性就其本性而言是排他性的。”爱情观的排他性往往表现在热恋期和情绪不稳定期。有这样爱情观的大学生,希望通过排他性来捍卫和维护自己的爱情,这充分说明了他们心理的不成熟和不自信。

恋爱观的冲动。爱情观的冲动性,表现在两个人之间的“性”问题,以及出现感情问题时的心理冲动。恩格斯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彼此结合或分离,对另一方来说,这就算不是最大的不幸,也是一种不幸;只是为了彼此分开,对方愿意冒很大的风险,甚至不惜倾其所有“让恋人为了爱情冲破一切束缚和干扰,为了爱情付出一生。”当情欲高涨,性被激发,爱情观又会冲破一切。不顾后果的冲动的越轨行为。

爱情观的波动。爱情观的波动,表现在两个人思想的波动。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思想孤傲脆弱。遇到问题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表现出偏激和消极。一时的冲动和爱情观的波动,使得当代大学生在恋爱中呈现出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恋爱中的男女情绪波动很大。热的时候能达到白热,冷的时候突然降到零;开心的时候笑一笑,跳跳舞;心烦意乱的时候,情绪低落,对方的一言一行都会对自己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有时会给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尤其是对于感情脆弱的年轻人,容易出现自杀、杀人等伤亡事件。2007年4月65438+6月,就读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韩国人赵承熙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哈珀楼因女友分手事件实施XXX袭击,造成32人死亡后自杀。

爱情观的幻想。15~16岁后,青少年进入异性向往期。在对异性产生好感的同时,形成了一个或几个异性的“理想模式”,对群体异性的好感逐渐转变为对个体异性的依赖和仰慕,从而产生爱情。根据人类心理和社会发展的自然过程,一个正常人需要从初中开始学习建立异性友谊。所以,初中和高中的年轻人在老师、家长和学业的压力下,无法抵挡对异性的好奇心,产生了爱情。因此,在进入大学之前,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已经开始谈恋爱,这与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恋爱形成鲜明对比,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年轻人总有美好的幻想,幻想着自己的“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他们在确立关系时,往往会独自或一起幻想未来,憧憬美好的明天,编织自己的理想梦想,甚至开始性幻想。但有时候是脱离实际的。幻想醒来,和幻想不一样,发现对方身上还有那么多缺点。此时出现感情问题,两个人的感情逐渐淡去,慢慢走到尽头。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当代大学生虽然性和生理发育基本成熟,但心理发育相对落后,人生观、价值观不够稳定,学业基础不够扎实,社会经验相对缺乏,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大学生到了恋爱时期,却不一定能处理好关系,导致很多争议问题,影响身心健康。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爱情观的形成是建立在性心理和生理成熟的基础上,再加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成熟。青少年在青春期后期,也就是二十岁左右,进入性心理和生理的成熟期。这个时期也是青少年在大学生中求知的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在逐渐成熟,容易受外界影响。恋爱是大学生性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产物。爱是对爱的追求,但不是与生俱来的。一个人对爱情的追求,只有性生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有。但是爱情观是性心理的具体表现,所以大学生形成爱情观的时期就是性心理开始的时期,也就是青春期开始的时期。

由于性心理的不成熟,大学生恋爱中也出现了不恰当的恋爱观。表现出思想波动性、排他性、冲动性和幻想性;同时,大学生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1,用爱转移思想的空虚。经过高中紧张的学习,大学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和他们梦想的高等学府。当他们的新理想尚未确立时,一个理想的真空地带出现了,显示得过且过。有些同学认为进入大学后,思想很消极,没有目标,整天无精打采。生活似乎没有了意义,他们的头脑一片空白,失去了目标和动力。但在爱情观上,却表现出不当的动机和错误的心态。

2.爱情观说明择偶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时,考虑的往往不是对方是否适合自己,而是他(她)是否能在学习、生活、未来就业、发展等方面对我有所帮助。如果发现他(她)有用,他(她)会采取一切手段攻击。不择手段得到自己想要的同时,有的大学生还利用家庭和社会地位去寻找爱情,有的大学生在没有建立关系的情况下同时与多个异性交往。

3.因为思想不成熟不稳定而产生矛盾冲突。两个人确立恋爱关系后,经常吵架,这是当代大学生相互猜疑、不理解、不包容造成的。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人和周围人的关心和爱护。他们不能允许自己受到一点伤害。当他们在一起时,他们倾向于从对方那里获取更多的思想。当对方的动作和语言或行为不合适时,就会不加考虑地开始吵架,这是一种爱情观不成熟的表现,是对自己不信任的态度。

4.我很好奇,有试一试的想法。当代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性交往。到了中学,学习压力大,没有完全表现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人的发展必然会体现在个人生活中。对异性的渴望使其产生心理好奇。想尝试探索异性之间的秘密,在爱情观上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我只是停留在爱情表面的好奇和欲望,没有想过恋爱后的后果和未来发展。

5、只在乎恋爱的过程。当代大学生大多有这样的观念,两个人在一起开心一天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的,不在乎永恒”。很多青少年就是抱着这种心态和异性交往,把恋爱当成“恋爱的第一次体验”和“丰富大学生活”,而不是为了以后的婚姻和家庭的组建。他们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毕业前公开提出分手。原因自然相当简单。“我对你没感觉”“我们不合适”等平静的话语也表现出极大的平静。这是一种新的大学生爱情观,在乎爱情的过程,轻视爱情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6.道德被削弱。长期以来,中国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随着西方观念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的观念非常快,开放的观念对大学生的“性”和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处于理智和情感矛盾的漩涡中,性观念逐渐开放,忽视结果和道德。再加上身体和心理的原因,有一种好奇而大胆的“性”的尝试,但尝试之后往往是尴尬和无尽的遗憾。

7.认为爱情和事业不冲突。在爱情和学习面前,当代大学生往往把爱情放在第一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好。恋爱和学习从内涵上来说是两个不相关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即使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习,因为学习的时候心理上没有爱。大学生主观上认为恋爱和学习没有关系。

8.以物质条件作为恋爱的基础。而功利而强大的爱情,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和社会地位之上,或者建立在自己优越的条件之上。传统上,女性依赖性很强,大多数女性都希望把自己的未来托付给一个可靠稳定的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和权力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显然越来越功利,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正确的恋爱观的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和主观、个人心理成熟度有关。

9.认为爱情本身就是一场游戏。新的爱的概念逐渐将爱的地方网络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恋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恋爱方式。在网络中,你可以隐藏你的年龄、性别、所在地和外貌。这种隐秘又解放的方式吸引了无数少年。网上约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活动。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往往因为自控能力差而陷入网恋。空闲时间多了,上网方便的大学生自然也就蜂拥而至,以这种方式恋爱。

大学生网恋包括游戏、情感寄托、浪漫追求、自我表现、时尚追求和随波逐流。任何一种类型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抛弃“爱情是为了婚姻”,把爱情当成一个网络游戏,在游戏中进行情感交流,可以把社会抛在脑后,把一切都当成一个性别和身份模糊的游戏。

(二)当代大学生不正当恋爱观的成因

大学生恋爱现象在全国高校都相当普遍。谈过恋爱或正在恋爱的大学生比例高达80%,有46%的人认为谈恋爱是正常的身心需求,认为没什么不好。这些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促成大学生恋爱观变化的因素有很多。

1,进入大学后,是由思想上的自由感和孤独感决定的。

很多大学生过早谈恋爱,并不是因为兴趣相同,被对方的兴趣所吸引,而是想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精神空虚。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学习环境是初高中“家门口”受教育,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他考上大学后,开始异地学习。有时候我忍不住感到孤独。所以,恋爱可以让大学生得到心理的寄托和情感的满足。在自由而充满时间的空间里,异性接触逐渐增多,异性之间的友谊逐渐转化为爱情。当你抑郁的时候,有人陪着你,有人分享你的快乐和痛苦。

从生理角度来说,青少年从初中开始就对异性有向往,渴望被异性关注和交往。但那时候也是学习最关键的时刻。在“家门口”接受教育,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在父母的高压下,谈恋爱被当成了雷池,一步都迈不开。在学校里,只要和异性接触多了,就会被老师扣上“早恋”的帽子。家长和老师的双重压力抑制了学生情绪的正常发展。另外,有升学压力的同学也怕自己的感情问题影响前途。进入大学后,生活和学习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有自己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爱情的闸门打开了,爱情开始了。

2、独生子女孤傲任性的性格。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中的独生子女逐渐增多。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孩子,父母对一个人倾注了全部的爱和精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仅仅是精神上的,还有物质上的。只要孩子想要,父母都会想尽办法满足。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伸手拿衣服,入不敷出的孩子,养成了孤傲任性的性格。他们往往不知道什么是理解和包容。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冷漠是大多数独生子女的* * *本性。感情上也是任性孤傲。当他们开始谈恋爱的时候,会以自己从小养成的“脾气”与对方交流,只要求对方在思想上付出,而不知道如何付出;在行为上,他们只索取,不互助。为一句话吵架,分手比比皆是。随时随地都能听到“我愿意”。在这样孤傲任性的性格下,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也呈现出波动性、幻想性、排他性和冲动性。遇到问题时,表现出偏激和消极;吵架失恋后,处理方式往往不可想象,甚至出现人员伤亡。大学生的任性,让他们遇到问题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但是爱情是一个很严肃很重要的问题。父母的看法会对孩子起决定性作用,父母的做法和态度也会影响孩子的爱情观。一些世俗的家庭、外貌、工作、家庭,充分表现了父母的主观意愿,表现了择偶时不符合现实的争执和恋爱中的思想。从小被娇惯的同时,也会给孩子一种争强好胜的心态。在大学宿舍生活中,不服输的心理也伴随着大学生寻求伴侣。从众心理和依赖心理也应运而生。

3.外界的持续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信息中的垃圾信息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影响很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网络信息感染学生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及时。当然,网络的主流是好的、健康的、积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上仍然存在大量的负面的、颓废的信息,侵害着性心理和生理逐渐成熟的大学生。在他们心中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性解放”和“性自由”。这些虚假、低俗、虚假的未经过滤的信息,对辨别能力较低,正在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生影响很大。

周围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刚踏入大学校门,就觉得一切都是新的。寒窗苦读十二年,终于进入自己梦想的大学,憧憬未来,同时也受到周围人和环境的影响。同宿舍的几个人渐渐有了各自的爱情。每次休息,他们都是一个人在宿舍,走在去教室和图书馆的路上,看到的都是成双成对的学生。此时,他们的思想反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学生无法承受周围人的冷嘲热讽。类似“某某能力太差,某某水平不行,这么久没人要”这样的话,对学生的伤害更大。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随着高校扩招,就业难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功利、权利的社会风气也进入了大学校园。现在的大学生把“现实”放在一切的前面。谈恋爱的时候,大学生也把幸福寄托在自己寻找的“另一半”身上,这样可以少奋斗几十年。“拜金主义”和“权力崇拜”在大学生恋爱观中所占的比例也与日俱增。在我的同学中,有这样一个女生,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之间找到了男朋友。在男友的帮助下,她顺利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同时提出和男友分手。受西方思想影响,大学生认为“性”是“爱”的基本保证和基础。既然爱,就可以放弃一切,不考虑后果和影响。有的女生为了留住爱人,用童贞换取永恒。结果只有干涩和遗憾。不健康的社会风气中还有享乐主义。有些女同学,为了让自己“漂亮”,有一种我有钱就跟谁好的恋爱观模式,年龄家庭都不重要。把你所谓的爱换成物质,这种爱情观的影响是巨大的。第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爱情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词,也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爱是人类特有的情感,象征着纯洁、忠诚、美丽和神圣。是男女双方在内心形成的最真挚、最热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爱情是建立在人的性和生理发展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人的具有社会内容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的。当代大学生虽然性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但在性心理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人生观不稳定,学习基础薄弱。然而,大学生渴望爱情,却不能正确理解爱情的意义。所以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让大学生少走弯路,少走进死胡同。

(一)充分认识到爱情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

人的一生是短暂而多彩的,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的,稳定的,专一的情感是爱。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年龄多大,只有老了,夫妻才会最牵挂,只有爱才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不可能的任务。没必要责怪年轻大学生对爱情的思考,但一定要正确理解爱情。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的理想而产生的最真挚的倾慕,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人生伴侣。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相互的爱之上的,它能使人获得力量和快乐,丰富生活,促进成功,建立和谐的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显示了他们的真爱。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和崇高的理想更有意义,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到理想中,他们的事业才能赋予人生和爱情真正的意义。“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爱补不足”等恋爱动机不纯的年轻人是不可能得到真爱的。不仅玷污了爱情本身,也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