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史

公元17世纪初至公元19世纪中期日本的学校主要由武士阶级组织的学校和平民寺庙组成。此外,民办学校和学习西方文化的“蓝雪”也得到了发展。到明治维新时,日本40%的男孩和65,438+00%的女孩获得了识字技能。这为明治维新后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一,明治维新后的教育改革时期

从1868到1873,明治政府成立后,从上到下开始进行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史称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当时,明治政府提出了三项基本国策:“使强兵富裕”(即使国家独立),“通过再生产发展工业”(即经济工业化),“文明化”(即文化西化)。其中,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知识,改革日本教育制度的“文明”在日本流行了一段时间。

教育改革不仅是明治维新运动的重要方面,也是明治政府整个现代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是确立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1868,14年3月,明治政府颁布了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五誓约》。其中提出了“破除旧习”和“向世界求知”的要求,清楚地表明了明治政府进行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1871年7月,成立了统一领导全国教育的文部省,开始了改革日本教育制度的准备工作。

二是颁布教育改革法令。1872年8月,教育部在参考欧美教育制度和考察日本原有教育制度的基础上,颁布了学制令,是模仿法国教育制度制定的。规定在文部省统一管辖下,全国设立八个学区(由1874改为七个学区),各设一所大学;每个大学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个中学区有一所中学;每个中学学区分为265,438+00个小学学区,每个学区有一所小学。在《学制序》的序言中,特别强调要普及教育。“从现在起,教育要普及到全体人民(贵族、前战士、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和妇女),使农村没有不识字的家庭,没有不识字的成员。家长要充分理解这个政策,对孩子的教育要无微不至的关心,千万不能让孩子没文化。”这是明治政府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法令,在日本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的颁布被“视为现代日本教育的曙光”。

第三,积极发展师范教育。1872年,随着《教育制度令》的颁布,文部科学省开设了东京师范学校,采用新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教师。3年后,日本各省建立了6所省立师范学校,地方政府设立了82所教师培训中心,培训教师,满足普及义务教育的需要。

四是到欧美先进国家学习考察。18711年6月,明治政府派出由48名政府高官组成的大规模访问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首,从美国到欧洲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全面考察,还收集了10多个欧美国家的教育制度信息。岩仓大臣回国后指出:“不言而喻,使国家文明繁荣的目的是启发人们的智慧。”教育大臣田中子爵更明确地说:“教育是国家文明和繁荣的基础,是治国的关键。别无他求。”

第五,重视大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在学制令颁布前,明治政府于1869年6月将教授儒学的昌平坂本学院改为“大学校”。同年65438+2月,更名为“大学”,同时更名为“大学南校”和“大学东校”,用于教授西医。到1877年4月,南大和东大合并为“东京大学”。与此同时,工信部于1871年4月成立“工程小屋”(或局),并成立工程学院,1877年更名为工信部大学,1866年成立东京大学技术研究所。这一时期,东京学士学院作为日本学术的中央机关成立,后来各种专门学会也相继成立。

第六,严格积极选拔留学生。岩仓一行出访欧美时,随行的留学生有59人,其中有5名女性。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明治政府不仅增加了留学人数,还扩大了留学范围。1872的调查显示,欧美留学生人数已达380人。从1868到1874,* * * 550多名留学生赴欧美留学。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对日本的教育和科技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七是聘请欧美国家的老师。明治政府的文部省在积极派遣留学生的同时,聘请欧美国家的教师到日本任教,并给予优厚的待遇。从1868到1911,约有170名外教在日本大学级别的学校任教,其中142名是上半年聘用的。人文领域的外教多为英国人,自然科学领域的外教多为德国人。东京大学刚成立时,聘请的外籍教师的工资约占其年度预算的三分之一。随着日语教师的培养,聘请的外教逐渐减少。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为日本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特别是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在“使强兵成为富国”和“强化帝国基础”的指导思想下,这场教育改革也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和皇权色彩,并且在明治维新后的学校教育领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第二,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教育大发展时期

明治维新后,日本以工业化为目标,在与欧美列强的竞争中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20世纪以来,日本加快了大规模工业化的进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已经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可以说,这一时期教育的发展与工业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补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是建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为了克服学制令对学区划分过于理想化、学制过于简单化、限制地方政府办教育积极性等缺点,明治政府于1879年颁布了学制令并予以废除。规定取消(1)区制,教育管理权下放到地方政府;(2)学龄从6岁到14岁,每个孩子在此期间应接受至少16个月的普通教育,可以采取集中或分散的方式;(3)给学校的课程、教学内容、设备、管理更多的灵活性。这部教育法是仿照美国教育制度制定的。因为它有很强的自由化倾向,所以也被称为“自由教育令”。

然而,这部法律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这部法律过于自由。于是,1880,18年2月,距离教育令颁布仅一年,教育令再次修订。主要是对学校的设置、内容、教学时数、管理权限等作出统一规定,加强政府对公办教育的控制,但不改变地方管理教育的原则。

1885年,明治政府建立内阁制,森友理担任第一任教育大臣。在他的领导下,从65438年到0886年,颁布了帝国大学令、师范学堂令、中学令、小学令,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一些调整和修订。比如小学四年是义务教育;将中学学习年限改为七年,分为五年制普通初中和两年制普通高中,实行严格的考试制度;帝国大学堂作为研究和教授国家需要的学术机构,由学院和分校两部分组成。设置普通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至此,日本现代学校教育体系基本建立。

二是普及初等教育。19的七八十年代,明治政府集中力量普及初等教育。因此,学制令颁布后,日本各地废除了庙堂,开设了小学,分为下层普通小学(初级小学)和上层普通小学(高级小学)两级,每级四年。儿童6岁入学。除了免费初等教育,明治政府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推动民众送子女上学。比如给小学提供最好的建筑;上学的儿童应佩戴特殊标志,标明其父母的姓名和地址;在上学时间,警察遇到不上学的孩子可以进行询问;要求每所小学挂一面旗子,你一眼就能知道那个地区孩子的升学率;邀请家长参观小学等。

1882年,日本约有29000所小学。1900年修订了1890年颁布的《小学令》,规定小学教育免费,义务教育免费原则开始确立,并鼓励各地在普通小学增设两年制学习的小学高年级班,为义务教育年限从四年延长到六年做准备。1907年颁布了纠正小学的命令,废除了所有的私立小学,改为公立小学。还规定,普通小学低年级学制延长至6年,为义务教育;在6年制小学的基础上,设立2年制的高等小学,为义务教育年限延长至8年做准备。然而,从那以后,六年义务教育期限大约40年没有改变。

小学的课程设置虽然几经变动,但一般都开设了修身、日语、算术、地理、历史、自然科学、绘画、歌唱、体操、手工艺等课程。

为了提高小学教师的待遇,鼓励他们从事小学教育。1893年,政府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国家补贴法案,提议根据小学教师的资历提高其工资,但未获通过。在民众的强烈要求下,国会终于在1896通过法令,提高了小学教师的工资,但严格规定是为了补贴在同一所学校服务5年以上的教师。这对防止小学教师流动,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影响很大。

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重视初等教育的发展。1899年,中央政府设立了一项基金,资助普及初等教育。1910年,地方政府在初等教育上的支出约占预算的40%。因此,这一时期日本的小学教育日益普及,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据统计,小学入学率在1873只有28%,1877只有40%,1899有70%,1902有90%,1906和65438+有96.4%。

三是发展中等教育。在普及小学教育的同时,日本的中学教育也得到了发展。19年80年代后期,明治政府开始将权力转向中等教育。1886发布的中学令规定,中学学习年限由原学制令规定的6年延长至7年,其中普通初中5年,高中2年。

1894年颁布《高等学校令》,将高中更名为高等学校(高中)。根据学校的性质和内容,预科学习时间为三年,专科学校为四年。1899年修改了中学顺序,普通初级中学更名为中学,中学修业年限仍为五年,并规定中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接受必要的中等普通教育。同年颁布工业学校令,工业学校与中学并列成立。因此,中学更明确地被定义为高等院校的预备学校。这样就形成了小学-中学-高等学校-大学四级教育体系。

中学课程一般包括品德、日语、代数、几何、三角、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英语、语文,体现了重视基础科学和外语教学的特点。为了保证学习质量,中学实行严格的考试。

此外,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中等技术学校也逐渐建立起来。1883教育部制定农业学校通则;1884制定了《商业学校通则》。1893《职业补习学校条例》颁布;1894颁布了《简单农业学校条例》、《学徒学校条例》和《国家职业教育补贴法令》。一般认为,《农业学校通则》的颁布是日本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开端。1899年,政府发布了新的职业学校令,其中包括农业学校、商业学校、商业学校、学徒学校和职业辅导学校。这些中等技术学校主要招收读完八年小学的毕业生,然后进行三年的职业培训。到1903,中等技术学校200所,职业业余补习学校200所左右。

截至19年底,日本的中等教育序列由三类学校组成:中学(中学和高等院校)、女子中学和中等技术学校。从1890到1920,这三类中学的数量从109增加到1554,学生人数从约17000增加到464000。

第四是扩大高等教育。在这一时期的日本高等教育中,东京大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明治政府非常重视这所大学的建设,并给予大量资金支持。从65438年到0880年,对东京大学的资助占日本全国高等教育经费的40.49%。1886年东京大学改名帝国大学后,明治政府建立了其他几所帝国大学,奠定了日本高等教育的基础。与此同时,一些私立大学也相继成立,如由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创办的庆应大学和由著名政治家创办的早稻田大学。这些大学在培养工业化所需的高级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总的来说,日本的高等教育是在20世纪初才扩大的。1905日本有48所大学(包括国立、公立、私立);截至1922,共有6所国立大学、20所非国立大学和223所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从平均每万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来看,日本已进入当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前列。

第三,一战后军国主义教育猖獗时期。

这一时期日本教育的特点是:

首先是形成“双轨制”的学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的教育实行“6-5-3-3制”。学制分为两条轨道:第一条轨道由小学、中学、高等学校(高中)和帝国大学组成,即服务于资产阶级子弟的“人才教育体系”;另一条轨道由小学和职业学校组成,即服务于劳动人民子女的“工人教育体系”。

二是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投入。在这个阶段的前期,由于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延续,到1920,日本已经基本普及了初等教育。在此基础上,这一时期的教育也在政府的控制下得到改善和发展。日本的义务教育是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的授意下实施的,费用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1917年,日本成立了特别教育委员会,作为内阁的教育咨询机构,对日本的教育状况进行重新审议,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1918《大学令》的颁布,促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补充和发展。政府还大力投资发展高等教育。到1929,日本有300多所高校,学生约154000人。

第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一战后的教育是以《教育上谕》为基础的,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教育信”的副本被送到各级学校,向教师和学生宣读。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事务都由皇帝以法令的形式发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教育部作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是帝国教育的执行机构。

中小学开设修身(德)课,向学生灌输“皇道”思想和“和魂”、“武士道”精神。1925年,现役军官被派往中等以上学校,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强调遵守军规,效忠皇帝。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学校的军事训练已经成为法西斯士兵控制学校教育的手段。1935年,日本教育改革委员会明确教育基本方针,坚决支持“中国之魂”思想,反对思想进步和教育民主。

日本军国主义的政策在后期将日本教育拖入深渊。1937年7月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日本学校教育转为战时体制,更加坚定了效忠天皇的思想,进行法西斯军事训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政府驱赶大量学生到工厂和农村为侵略战争打工,扩大兵源,招募士兵,缩短中等教育年限。诏书和军国主义对这一阶段日本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第四,二战后的教育恢复和发展时期

二战结束后,日本在盟军的占领下开始了民主化和非军事化的进程。1946颁布的日本新宪法第26条明确规定:“所有人都有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法律规定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人民有责任让他们保护下的男孩和女孩接受法律规定的普通教育。这种义务教育是免费的。”据此,由教育专家学者组成的美国教育代表团与由日本著名教育家组成的教育革新委员会一起,对日本的教育改革进行了探讨。1947年3月,日本战后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教育立法由他们制定:《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他们为战后的日本教育制度制定了基本原则,开始了明治维新以来的“第二次教育改革”。1948年6月,日本国会废除天皇教育诏书。

教育基本法包括序言和第11条,目的是根据新宪法精神阐述日本国民教育的宗旨和原则。《学校教育法》包括9章,110和附则,比较具体地阐述了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制度和管理。这两部教育立法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1)教育的目的是全面发展个性。消除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教育,努力培养身心健康、热爱真理和正义、尊重个人价值、尊重劳动、有高度责任感、有独立精神的人,成为和平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

(2)取消教育行政集权制,实行分权制。

(3)将义务教育期限延长至9年。每个人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不论种族、信仰、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背景。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承担起确保这种教育机会的义务。

(4)改革教育制度,将战前的“6-5-3-3制”改为美国式的“6-3-3-4制”。

(5)教师是整个社会的公仆,应获得与其服务相称的精神支持和物质。

(6)允许私立学校的存在。

(7)公立学校禁止教派的宗教教育。

(8)强调学术自由和教育的有效性。

后来,日本国会颁布了一些其他教育立法,如教育委员会(1948)、教育部设立法、私立学校法、社会教育法、公务员教育法特别法、教师执照法(1949)和振兴产业教育法(1949)。这些教育立法在二战后日本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回顾一百多年来的日本教育,其发展始终与日本历史联系在一起。正如日本教育史学家平冢善德所说,日本从锁国的落后封建状态一跃而进入新兴的资本主义,其繁荣的动力是教育;然而,也是教育给日本带来了悲惨的命运。二战期间的军国主义教育几乎把日本带到了崩溃的边缘。在战后不到20年的时间里,日本得以重建和复兴,这震惊了整个世界,也让我们刮目相看。其成功的秘诀仍然是教育。然而,日本当代教育产生了种种弊端,军国主义的幽灵并未消失。不认真改革,很可能把日本的正气推向毁灭的深渊。平土堆?王先生对日本教育的分析虽然脱离了政治、经济体制等原因,但确实说明了日本教育在其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dn.comQ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