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德·勋伯格的个人创作
这些作品表现出绝望、恐惧、紧张、痛苦等病态心理或情绪,音乐语言夸张、畸形、怪诞。在《月亮的皮埃罗》中,勋伯格还用通俗的英语发展了一种唱法,介于说和唱之间。无调性阶段的重要作品有《五首管弦乐随笔》(1909),话剧《幸运之手》(1913)。1920之后是十二音技法期。经过长期的探索,勋伯格在无调性音乐的基础上找到了组织音乐素材的新方法,形成了所谓的十二音音乐。作曲家用半音音阶中的12个音自由构成一个音乐序列。音乐序列可以照原样使用,也可以反过来、倒过来、反过来。这四种曲式可以移动到半音音阶的任何高度,从而形成48种风格。一个系列中的每一个音调(全部或部分)可以相继出现形成一个曲调,也可以同时出现形成一个和弦,从而形成一首完整的歌曲。后期勋伯格基本采用十二音技法作曲,重要作品有《为乐队变奏曲》(1926-1928)、小提琴协奏曲(1935-1936)、钢琴协奏曲(1942)等。晚年偶尔写调性作品。勋伯格写了四部音乐剧:1909。
1913的独幕剧《一个人的音乐剧期待》和独幕剧《幸运之手》都是自由无调性写成的。1930的独幕剧《日复一日》是一部十二音体系严谨的作品。未完成的三幕歌剧《摩西与亚伦》创作于1931—1932之间,也是一部无调性的十二音音乐作品。这是一部具有清唱剧性质的歌剧,讲述了犹太人在摩西的带领下离开埃及的过程。剧中人物交替采用传统唱法、背诵式和有节奏的说话。摩西只有一次高潮。这部歌剧的前半部分有很多引人入胜的表演,尤其是疯狂的“金牛犊之舞”,但后半部分很无聊,大部分时间都在讲宗教。虽然在戏剧发展上缺乏连续性,但音乐部分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勋伯格的作品,除了他早期的作品,大部分都很难理解,在当时经常受到冷遇。他死后,对他音乐的评价一直争议不断。勋伯格最大的贡献在于继承、发展并最终打破了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音乐传统,系统地创造了序列主义的音乐理论和方法,从而完成了浪漫主义音乐向现代音乐过渡的历史任务。除了作曲,勋伯格一生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致力于教学,培养了许多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他是名副其实的音乐教育家。他的无调性音乐和十二音音乐对20世纪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起初在德国和奥地利,后来在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很多作曲家都采用了他的作曲方法。他的学生,如魏博恩和伯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他的序列音乐理论。理论著作有《和声声学》(1911)、《音乐的思想与逻辑》(1934-1936,未完成)、《音乐创作基础》(1948)和《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