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绘画文献简介

我以前见过一些。看一看...

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清代绘画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格。卷轴画延续了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盛行,山水画兴盛,水墨写意盛行。文人画呈现出两种趋势:崇古与创新。他们在题材、思想趣味、笔墨技巧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追求,形成了众多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乾时期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呈现出前代庭院的新面貌。民间绘画的成就以年画和版画最为突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有关,也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绘画】

顺治到康熙初年。这一时期文人山水画兴盛,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追求。明末承袭董其昌衣钵的四王画派,以仿古为宗旨,受到皇室重视,在画坛占据正统地位。以“金陵八子”、“四僧”(石涛、朱耷、西施、鉴江,合称石涛、八大山人、洪仁、西施)和新安画派为代表的一批明代江南画家,抒发了他们对山水和绘画的感情,在艺术上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

四王派主要指王时敏、王鉴、王逸、王,有时也包括、云,合称“四王五云”或“清初六家”。他们大多以董其昌的艺术思想为金科玉律,致力于师法古代,推崇元四家,强调笔墨技法,追求平和趣味。“四王”因其显赫的社会地位、广泛的交游和众多的门生,在文人中影响很大,其艺术旨趣受到法家的赞赏。因此,他们被视为绘画的正统学派,影响他们直到现代。他们在艺术实践中积累了深厚的笔墨功底,也在笔墨、构图、神韵、意境等方面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性的经验,特别是发展了干笔逐层染墨的技法,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但他们忽视师法自然,回避现实生活,缺乏具体感受,这使得他们的作品大多单调空洞,缺乏生命力和独创性,阻碍了他们取得更高的成就。在“四王”中,王时敏、王鉴、王更重笔墨,且以重宗黄为主。王被称为的领袖。王一还能观察自然,兼容各种技法,外形也比较多样。后人称他为虞山派领袖。从清中叶开始,四王学派对朝野影响很大。居住在娄东派的有丁煌、唐岱、董邦达、方士庶、张宗苍、钱伟成等。虞山派主要有、李世绰、宋、、蔡元、顾等。此外,还有“小四王”(王羽、王肃、王晨、王久)和“后四王”(王三喜、王汀洲、王、王)。

明末清初,聚集在江南的一批遗民画家,表现出与正统画派相悖的艺术追求。金陵八派以龚贤为首,包括樊圻、高岑、邹喆、吴红、叶欣、谢逊和胡艺。他们隐居山林,廉洁奉公,重视师法自然,主要描写南京周边风光,揭示山川之美,抒发真情实感,广泛借鉴前人,力求突破常规,以扎实的技艺创造新意,虽然风格各异。同时,陈卓、王毅、刘、张风等人在南京也很有名气。

云寿平:景观轴线

“四僧”是指石涛、朱耷、西施和鉴江。前两位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位是明遗民,都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经历和苦闷的感受,寄托对故国山川的激情。在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陈翔殷,重视生活感受,强调表现自己的精神。他们突破了当时画坛仿古的藩篱,创造了一种出奇豪放、豁达不羁、别具一格的画风,振兴了当时的画坛,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石涛和朱耷的成就最为显著。石涛是清初最具创造力的画家,他以独特的山水、新奇的景物、大胆新颖的构图、多变的笔墨、昂扬的画风,朱耷以他的花鸟画闻名,继承了陈淳和徐渭的传统,发展了泼墨写意的方法。作品往往是抒情的,用象征的、寓意的和夸张的方法,来塑造一个奇特的形象,来表达犬儒主义和国家灭亡的痛苦。笔墨洗练,构图简约空灵,场面奇险,风格冷峻俊朗,达到了凝练用笔的艺术境界。对后来的扬州八怪和现代写意花鸟画影响很大。的山水由黄、改,以实景为粉本,描绘重山、繁水,密而不挤,以渴笔染之,厚而不滞,气势磅礴。与石涛并称为“二师”,与程正其并称为“希尔”(号清溪道士)。鉴江的山水以倪瓒为主,他画了许多名山大川,尤其是黄山的真迹。构图古朴,山川幽谷奇顽,干笔渴墨而放序陡峻,境界苍凉宁静,充满清新恬静之感,真实地展现了名山的品质。他与石涛、合称黄山学派,与查士表、孙毅、王之睿合称海阳四家,形成新安学派。

石涛:《风景书》美国私人收藏。

石涛(1630-1724),本名朱,有子、老头、苦瓜和尚、盲僧等多个绰号。他的法名有元吉、元吉。他是明朝靖江王赞义的第十孙,朱恒嘉的长子,现年55岁。1645岁(顺治二年),十六岁。在国破家亡的命运促使下,他从桂林到了泉州,在那里断绝了出家,在香山寺改名为石涛。

梅清:黄山图册之一

梅清出生于安徽宣城。生于明朝Xi天启三年(1623),卒于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与石涛交好,互相学习绘画。石涛早期的山水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响,而他晚年的黄山画则受到了石涛的影响。因此,石涛和梅清都有“黄山派”的美誉。

从清初到康熙(1662 ~ 1722),还是有一些画派和画家,他们自身的能力还是不错的。云的无骨花卉画,形似而不神似,风格清新淡雅,影响广泛,被称为常州派或南天派。袁江的界画,结构精妙,气势磅礴。他是清代著名的边塞画家。他的侄子姚远继承了他的绘画风格,被称为元画派。其他地方学校包括罗慕洛的江西学校、梦岚学校和沈兰的武林学校。还有余、王澍、、上官周等擅长人物和肖像的画家。周□、以画龙马见长,傅山、蒲鹤、法若珍、黄向坚以画山水见长,都是当时的名家。

【中期绘画】

康、雍、甘时期是清代社会安定繁荣的时期,绘画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北京和扬州成为绘画的两大中心。北京宫廷绘画曾一度活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扬州商业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扬州八怪,形成了新的艺术潮流。

清代宫廷绘画,在康熙(1662 ~ 1722)和乾隆(1736 ~ 1795)年间,随着全国的统一和政权的巩固,皇室不仅招募了一些职业画师供奉朝廷,还征召了一些文人画师变相为其服务。宫中除了设置如意阁等机构收容皇家画师外,还采用“南书房”的形式,招收具有学士学位和朝廷官职的画师。有相当多的单身汉和朝臣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宫廷画师。他们经常画出服务于目的或有贡献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带有“大臣”二字,统称为宫画。其内容主要包括:描绘皇后、大臣和少数民族最高领导人的肖像,展示皇后生活的宫廷生活画,记录当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文献画,装饰和欣赏用的风景和花鸟画等。款式和外观更加多样。人物画有传统的工笔和线描,也有吸收西方方法的更写实的绘画;花鸟画有黄泉的工笔素描和云的无骨法。山水画多属“四王”派,但写意原则在宫中并未流传。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人物画家有焦秉贞、冷梅、崔□、金廷标、丁和姚。山水画家有唐岱、徐扬、张宗苍、方聪等。花鸟画家有蒋廷锡、邹一桂等。也有一些外国画家致力于皇宫,如郎世宁,王志成,伊格内修斯·西切尔巴特等人。他们引进了西画的明暗和透视,开创了中西合璧的新画风,培养了许多弟子,受到皇帝的高度重视。自嘉庆(1796 ~ 1820)以来,清代宫廷绘画日渐衰落,无画家可赞。

郎世宁:“八匹马”郎世宁擅长动物绘画。清朝年间,曾多次进贡良马,郎也创作了许多马画。《柳下惠》八马图,姿态各异,刻画入微,可谓马的杰作。

清代中叶,南方商业城市扬州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大都市,富商云集,人文荟萃,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各地画师也纷纷涌入,卖画卖艺,其中扬州八怪是最著名的画师群体。“八怪”并不局限于八个人,而是代表了一群艺术个性鲜明、风格奇特的画家。他们继承了石涛和朱耷的旗帜,重视生活感受,强调表现精神。他们的作品多以梅、兰、竹、石为主,善用泼墨写意。他们思想深邃,感情热烈,形式也不拘一格,狂放怪异,在画坛独树一帜,有所创新。主要画家有金农、黄慎、王、、郑燮、李、高翔、、华严、高、边守民、闵贞、陈专等人。这些画家大多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经历,或仕途失意,被贬谪贬谪,或名利双收,一生衣冠楚楚;或出身贫寒,以卖画为生,他们对腐败的官场、冷酷的世态、民间的疾苦有着切身的体会,性格和行为也独具一格,或迂腐、或狂放、或高傲、或孤僻,他们依附于绘画,从而形成了艺术上的“奇”。他们以梅、兰、竹、菊、石、野花、蔬果为题材,用寓言的手段来比喻崇高的性格、孤傲的性格、野趣,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激荡的感情。在艺术形式上,陈淳、徐渭、石涛、继承了水墨画写意的传统,不拘一格,雄浑奔放,自由挥洒,并进一步发展了断笔泼墨的技法,形成了个性鲜明、独具魅力的风格。在“八怪”中,的墨梅竹人物山水,郑燮的兰竹,王和李的墨梅,李善的写意花卉,黄慎和的人物,华严的小写意花鸟等成就最为突出,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焦秉贞《美女》

生卒年不详。清代画家。山东济宁。康熙当官时,秦天监制五官,供奉内廷。他擅长画人物,吸收西方绘画方法,强调明暗,在露台上画图,刻画精工。

在这一时期,镇江的其他著名画家有、顾鹤庆创立的丹徒画派(又称靖江派、镇江派),高自己的指画派,擅长人物画的,以花鸟、竹石著称的沈权、、张希宁、,以及金石学山水画家、西岗、赵等。

【后期绘画】

从嘉庆、道学到清末,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绘画领域发生了新的变化。被视为正宗文人画流派并得到皇室支持的宫廷绘画正在衰落,而成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广州成为新的绘画之地,海派、岭南派崛起。

上海成为中国近百年来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文人画家云集于此。为适应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绘画在题材、内容、风格、技法等方面形成了新的时尚,被称为海派。代表画家有赵、虚谷、任雄、任毅、吴昌硕等。赵和吴昌硕作为文人画家,在写意花鸟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们继承了前人的传统,将书法、篆刻等艺术表现形式融入绘画中。他们以苍劲的笔法、淋漓的笔墨、鲜艳浓烈的色彩和书法石的布局,塑造了瑰丽豪迈的绘画艺术形象,诗与书法的有机结合,为文人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任雄和任毅是以绘画为生的职业画家。与任勋、余人并称“四任”。他们在人物、肖像、小写意花鸟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作品运用广泛,构思新颖,构思巧妙,笔墨灵活,以雅俗共赏的清新活泼风格赢得了广大市民的喜爱。其中,任逸的技巧全面多样,以海派最为著名。虚谷以画花鸟、草虫闻名。擅长用干笔裸锋,墨干色淡,线条多,风格独特。他们的画对现代有很大的影响。

任逸:《风尘三侠》

广东岭南画派形成较晚,以晚清巨潮、巨联兄弟为先驱,高、、、陈等在民国初年建立了新的画派。他们学习了素描和水彩画形成的中西合璧的画风,为中国画的新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

从道光年间,清朝逐渐走下坡路,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政治的衰落,以热爱感情、滋养自然为基础的文人画逐渐衰落。在上海、广州等新开放的通商口岸,越来越多的画家住在这里。为了满足新兴市民阶层的需求,题材、内容、风格、技巧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著名的有海派和广东的岭南派。

晚清仕女画

嘉庆、道光年间,出现了两位著名的人物画家,即盖奇和费。他们擅长画人物和佛像,尤其擅长仕女,被称为“换派”和“付派”。

盖启(1774-1829),字伯云,号,别号玉湖外史,祖上西域,后居松江。擅长画仕女画,也画山水、花草所画仕女画身材修长俊朗,用笔柔和流畅,开创了晚清仕女画的典型风格。他画的木刻版《红楼梦》已经广为流传,赢得好评。人物和肖像也简洁生动。代代相传的代表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的《神秘诗图卷轴》。他的孙子改变了他的风格,传承了他家的知识,也是一位好女士。

费(1801-1850),浙江婺城人,祖籍,欢喜生。费煜神父在山川中长大,他的家族在他年轻的时候就传了下来。因为家境贫寒,他不得不依附于一个有钱的家庭,画画供人欣赏。以画仕女闻名,与盖齐并称“变费”。他作品中的仕女形象美轮美奂,线条松散,色彩清淡,别具一格。这位代表把《红楼梦》中的十二金链画像画成故宫博物院的十二金链之书。他还擅长肖像画,后期作品《果园情旧图》被浙江博物馆收藏,技法更加成熟。还可以山水,取法王易和郧。艺术家的哥哥费丹成、儿子费、儿子费义群等。他的绘画风格对现代仕女画和民间年画影响很大。

晚清山水画

四王派系势力在道光、咸丰年间逐渐衰落,成功的画家不多。只有唐逸芬和戴的山水画有所突破,受到当时人们的重视。还有、胡瑗、吴、的山水,一时也赞不绝口。

◆唐一菲(1778-1853),本名若夷,号毓生,号周翁,江苏武进人。曾官为温州镇副将军,后居南京。当田萍王国进攻金陵时,他死在了水池里。他多才多艺,在百家争鸣的研究中颇有造诣。他擅长诗词书画,擅长山水花卉、松柏。受董邦达的影响,其景观继承了“娄东派”的衣钵。后来又发展出淡墨干笔的擦拭法,使之在枯中润泽,自成风格,境界平淡。在当时,他与、席刚、戴齐名,被称为“方希唐戴”。他的妻子董婉珍和他的孩子们也擅长绘画。

◆戴(1801-1860),本名酒鬼,号裕安,自称京东居士、鹿林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兵部侍郎山水亦擅花、竹、石。这位山水画大师属于“虞山派”,他的画风由于受到席刚的影响,与“娄东派”接近。其山水,多为擦笔,干湿分明,布局恰当,但略显平淡。故宫博物院藏的《宋轶图》就是他的代表作。其弟戴绪等文人,善山水。

◆杜迁(1764-1845),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官大管事,性潇洒,游刃有余。山水、花鸟、人物,山水宗师文徵明父子,多精笔,清丽淡雅,但过于单薄。故宫博物院中邱琳的《走向月亮》中轴线反映了他的典型特征。

◆胡源(1823-1886),本名龚寿,号小桥、寿和、恒云山民,住上海华亭。以卖画为生。山水,兰花,竹花,尤其是梅花画。清丽飘逸,一幅风景画,以湿笔取胜,如故宫博物院“夏山欲雨”轴,近董其昌。花朵豪放,如故宫博物院《松树桃花图》中轴线,接近陈淳。

◆吴(1849-1903),浙江嘉兴人,本名秋农,现住上海,以卖画为生。山川接近达摩和戴,而远离文学和沈,风格是苍白的,美丽的,阴郁的。

◆吴青云(?-1916),字世贤,泼墨道士,上元(南京)人,住上海。以山画山川,借鉴西方方法,描绘烟云雨景,可以产生新意。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的《剑阁云》画卷、中央美院的《海州全景》四幅屏风。

[民间绘画]

乾隆、嘉庆是最发达的年份,尤其是工商业经济繁荣的小城镇。民间画家也组织了各种行会。主要有壁画、版画、年画等绘画。壁画不如前代发达,各地寺庙、道观、祠堂、厅堂都有不少遗迹,但能代表时代的并不多。与明代相比,民间画像在写实技法和表现形式上有了改进和进一步发展。幸存的作品也不少。康、甘时期版画曾一度兴盛,官办的“滇版”版画有许多宏大的体系,其中大部分是名家贡献的。典型代表作品有焦秉贞的《犁织图》、等外国画家的《平定司令部后方会战图》、王的《南巡大典图》和《官贡图》等。民间版画也很繁荣。有著名画家绘制的木刻肖像和绘画数十幅,如刘渊的《凌烟阁英雄形象》、上官周的《晚笑堂画传》、王珏的《芥园画传》、任雄的《剑侠传奇》、《岳圣人传奇》、《高士传》、《烈县酒牌》等。同时,在小说、戏曲等书籍的木刻插图中也不乏佳作。

[清]年画《和谐图》

清代木版年画最为繁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制作区域覆盖大江南北部分乡镇,形成杨柳青、桃花坞、杨家埠、绵竹、佛山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年画。天津杨柳青是北方年画的中心,始建于明代中期,盛行于清代早中期。它主要继承了北宋雕版印刷、宋元绘画和清代画院的传统。多画喜庆吉祥的题材,内容通俗,画面吸引人,构图饱满,色彩鲜艳,造型简洁,装饰性强。山东威县杨家埠年画属于杨柳青年画体系,讲究原色,对比鲜明,风格朴实,更适合广大农村的需要。江苏苏州桃花坞是南方年画的中心,诞生于明末清初,从清初到太平天国一直保持繁荣。在描绘传统节日和吉祥主题的同时,作品还展示了繁华的城市景观。风格既有古色古香的传统风貌,又有对西方绘画强调透视和明暗的模仿。四川绵竹年画创建于明末清初,盛行于光绪(1870 ~ 1908)年间,造型简单,色彩鲜艳。广东佛山年画始于明朝永乐年间(1404 ~ 1424),兴盛于乾隆至抗日战争时期,绘有多幅门画,在华南、南洋等地有售。此外,太平天国政权还重视绘画创作,在江南一些地区留下了许多壁画遗迹,有山水、花鸟、人物等,著名的有《从江观塔》。年画方面,有《燕子岩》等传世作品。

[论绘画]

清代绘画史著作的数量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多,多达数百种,其中具有重要价值的不下20 ~ 30种。谈画论和画法的理论著作,多是论述元代以来的文人画,并以山水画为重点探讨其历史发展和艺术特点。很多致力于绘画的作品,往往是图文并茂,以地图的形式出现。最重要的绘画理论是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该书运用道家、禅宗的哲学语言系统论述了绘画创作的原理,有许多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主义思想。、沈宗谦、秦等人的《静山画论》、《画论》、《芥子船画论》、《桐荫画论》等也是著名的画论著作。本文主要谈绘画方法,如王的《芥园列传》及后三集所附的《画略》,以及山水、梅花、竹、花鸟、人物的绘画方法。高定的《肖像的秘密》致力于肖像技巧。邹一桂的《山水画谱》是我国最早的花卉绘画专著。高冰的《指画论》是一本关于指画的专著。宋江竹画杂记。其他很多作品,比如画后记,画公式,评价,随笔等。,也涉及绘画理论。

绘画史有多种风格,包括通史、断代史、专史和地方史;有按时间排列的画家传记,也有按姓氏排列的类似于人名字典的画家传记。

在源远流长的绘画史上,有蒋绍枢的《无声诗史》,有徐勤的《明画录》。张庚的《国朝画集》是专门为清代画家所作,收录了清初至乾隆中期的450多位画家。冯金波《国朝画识》、《墨香居画识》收录清初至嘉庆画家1800余人;蒋的《墨画》,其后的《墨香居画志》,收录了甘、贾、道、咸四代画家1286人;张明科的《韩松阁画论》及随后的《今日莫林的故事》,收录了咸、同、广三朝330多位画家,是清代断代史的最后一章。

专门的历史著作,按地域分,有余一的《于海画园略》和邵松年的《虞山画志补》,都是常熟的画家专门记载的。王《扬州画园录》,献给清代扬州画家;上海嘉定画家作品集《程山画集》;陶元藻的《越画心得》是绍兴画家特别挑选的。周良工的《读图》中写道,作者不得不结交清末民初的画家。也有按类别写的作品,如胡静的《国院画录》,是清代献给宫廷画师的;唐叔虞的《玉台画史》,历代女画家集;《方莉八旗绘画录》、《满族画家画册》;童一举的《木美人名录》是专门收藏历代著名画家的。彭云灿的《画史传》是按画家姓氏分类的最著名的画传,也开创了画家姓名字典的先河。

到了清代,很多书画作品融合在一起,同时出现了综合系列。《裴文斋书画手札》是最重要的宏观巨著,有***100卷,引用书籍1844种,资料齐全,体例严谨,是书画史上的巨著。

清代记载的书籍很多。《内府集》的记述性书籍比较完整,冯□在甘、贾年间编纂的《秘殿》、《石渠宝坻》几乎完整地编纂了《内府集》。有些编辑还把自己的笔记整理成作品。如阮元的《石渠随笔》和胡静的《西清笔记》。私人收藏和鉴赏家整理记录的书籍也很常见。著名的有安琪的《莫观》、的《江村卖夏记》、的《庚子卖夏记》、顾复的《壮观人生》和吴的《大观记》等。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编纂,边永玉的《格调古堂书画集》是记载历代书籍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