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写得有气度的议论文!
“严于小人不难,难在为恶;以礼待人不难,以礼待人难。”——《菜根谭》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犯错是不可避免的。宽容学生就是宽容自己。如果说学生的错误是成长路上的必经过程,那么宽容就是最有意义的判断。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显著,喜欢以某种方式表达自己,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上不可能出类拔萃。为了表达自己,在课堂上可以做出一些幽默的动作,发出夸张的声音。下课了,抽烟,追逐,打架,都有可能做一些标新立异的事情。这是一个潜意识的错误。
如果一味指责,如此反复,再也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那用心良苦的说教也就没有效果了。扬汤止沸,从底层领工资。问题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把优势转化为自信。尊严来自自信,自信来自实力,实力来自努力。帮助学生规划人生,找到自己最近的发展区域,让基础差的学生在班里有尊严的学习和生活。宽容不仅是一种道德情操,更是一种爱。
还有一种错误是学生无意识犯的,不是主观故意的。要包容这样的错误,目的是发现错误的价值。
对于学校的常规,反馈栏里经常有扣分。卫生区有垃圾,扣一分。找到值班的同学就问:怎么扣分?我们做到了。这时候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误的根源,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思维习惯。其实扣一分没什么大不了的,没必要生学生的气,所以我经常和学生这样分析:扫不代表扫得好,认真扫才是劳动态度正确;同理,我每门课都学过,但是成绩相差很大。学习并不意味着努力学习。提醒学生注意,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那么这一点就没有白扣了。
另一种错误是主观故意的,也是最容易让人生气的。比如男生喜欢在校园的私密角落打架。一旦下手重了,班主任会通知家长,由政教处牵头调解。很多处理只是当事人主要是口头说服,最多以后两个人不会再打了,但是不能保证他以后会找张司。这个时候如果不给他好脸色,很容易让学生在这个敏感的时刻继续造反。
找出学生犯错的根源,应该逞强、报复还是受他人委托?对症下药,渗透式教育,让学生在内心彻底觉醒。
学生晚上在宿舍打扑克,是明知故犯。要分析错误的根源,从他父亲身上找答案:他父亲也有这个爱好吗?那么就要委婉的提醒家长,自己影响了孩子。身教胜于言传,以后一定要克制。如果村里有这样的氛围,家长在节假日要多监督孩子,帮助孩子选择健康的娱乐方式。一味的批判不是目的,也不会有效果。
古人云:一次跌倒,收获智慧。可见,错误往往是有意义的。历史的进步是以一段时期的痛苦为代价的。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就要挖掘出错误背后的教育点,并给予引导。这样的宽容无论大小都是有意义的,会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思想的进步,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宽容是教师对自己成长道路上的人文关怀。
对于教师来说,宽容学生是教师高尚的精神境界。
放下愤怒,设身处地想想学生犯错的动机。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了解他们的心理经历,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误区,走出误区。这样的宽容和对学生的尊重,难道不是对学生生命的一种负责任的关爱吗?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另一种“软暴力”。有些有事业心的同事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希望每个学生都能考上高中。他拒绝原谅学生的错误,即使他们真诚地改正,也永远不会让他满意。
“袭人之恶,不在太严,故应思之;教人的善不要太高,但要使之可得。”不了解学生的基础,不根据学习情况给自己定位,盲目热情,求全责备,不能容忍学生,就不能容忍自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舞台,建立自信,不正是教育的目的吗?
毕业的时候才想起“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事实上,没有上帝。其实没有哪个孩子是最好的。信任他,给他信心。很多同学在我们面前都很普通,几乎找不到更多的优点和个性。但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最好的。如果我们始终相信自己的学生有最好的一面,那么我们就不会对他的缺点和错误视而不见。
包容不是纵容,不是无奈,不是放弃。宽容是爱的高境界,宽容是爱的真正承诺,宽容是爱的大智慧。摘掉有色眼镜,全面对待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严格与适度,大度与有界,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职业的尊重。因为我们能包容别人,我们也会被别人包容,被生活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