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体验,梁建章
“在美国留学对我帮助很大。”谈起在美国的学习过程,梁建章感叹道。由于经济压力,他不得不尽快完成学业。他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不习惯语言和生活。他面临的挑战是可想而知的。好在梁当时很年轻,最后只用了一年就完成了两年的学业。在完成硕士学位后,他还攻读了段博士,但后来他发现学业不再对他构成挑战。“最先进的不是学校,而是企业。”于是,梁建章进入了甲骨文公司R&D分部,并在甲骨文公司积累了3年的R&D工作经验。
“在中国,机会比美国多得多,尤其是创业。”当梁建章回国探亲时,他看到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到了火热的创业氛围。他分析,从长远来看,自己的发展机会还是在国内,所以决定从技术转型做管理。回到美国甲骨文公司后,梁建章申请换部门,到客户服务部工作(ERP实施)。“很少有人会这样改变”,因为甲骨文R&D部门的职位、待遇和选择都比其他部门好得多。回想起来,梁建章觉得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客服部的经历让他明白了IT和管理的关系。幸运的是,他在1997通过甲骨文内部招聘回国担任中国区咨询总监。“如果你还在R&D部门,你就不能调回国内,”梁建章说,他实现了从技术到管理的转变,为自主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担任咨询总监期间,梁建章为国内多家企业担任管理、软件、电子商务方面的顾问,参与规划民航、中国电信等大型国企的管理系统建设。同时,他也在小心翼翼地寻找机会,希望能在中国开一家自己的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甲骨文的老同事朱回忆说,是一个不爱说话、不爱炫耀,而且“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和思考”的领导。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梁建章认为,创业之前一定要做积累,观察和思考必不可少。想创业,一定要做好学业、经验、工作技能的准备。“当你真的觉得自己在这个行业做得比谁都好的时候,就有机会了。”在中国的两年时间里,梁建章一直在努力熟悉中国市场的情况,为创业做了充分的准备。“这比直接回来创业好多了,”梁建章笑着说。“如果直接回来,可能会出错。”。1998年,互联网在中国悄然兴起,当时梁建章觉得时机已经成熟。“那时候互联网非常火,风险投资非常充裕。这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机会。”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离开甲骨文,创办携程。他自己的网站。
谈到为什么选择做旅游网站,梁建章说,首先是出于对国内旅游市场的预期,其次是直觉。一方面,梁建章觉得当时的旅行社很难遇到像他这样的人,他们提供的服务也不到位。此外,旅游业的“想象空间”非常大。从65438年到0998年,中国旅游业规模达到23965438+亿元。"旅游是普通人的第二大支出,甚至高于汽车."梁建章瞄准了旅游业。成功后,梁建章承认当时他对旅游行业并不熟悉,也没有做深入的研究。这只是一种直觉。他觉得“做一个旅游网站,从设计到分销、支付,非常适合电子商务。”
有了创意,打造携程团队就成了创业的关键。“从一开始就只是几个朋友,”梁建章笑着说。梁建章熟悉的沈南鹏和戚迹成为携程网的创始人。三人很快决定脱离原来的工作岗位,全力以赴把网站做好。在分工上,优势互补是他们的强项。梁建章是甲骨文中国的咨询总监,有着深厚的技术背景;沈南鹏是耶鲁MBA,银行家,有多年投资经验,有相当的融资能力和宏观决策能力;另一方面,戚迹有丰富的创业经验,擅长管理和销售。后来,为了加强旅游业,梁建章找到了上海旅行社的总经理范敏。自此,携程的管理团队成功搭建,正式起航。
超越机会的热情是泡沫。
携程创立于互联网的鼎盛时期。没费多大力气,梁建章很快就从IDG、软银、晨星等风险投资家那里拿到了500多万美元。此后,携程一路风调雨顺。谈及当年的互联网泡沫,梁建章认为创业往往是看准一个机会,但“如果热情超越了机会,那就是泡沫”,机会加上热情就是最好的创业机会,他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那个时候,风险投资家的商业计划非常简单,”梁建章回忆起创业过程时笑了。更让他欣喜的是,当年的几张纸,居然孕育了今天携程的雏形。现在看来,当时用公式算出来的营收增速“其实挺准的”。
与当年风起云涌的网站CEO不同,梁建章给风险投资人的“故事”在4年后实现了。2000年,携程的员工还不到100人,现在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15000多人(如果携程还被归为互联网公司的话,梁建章领导下的携程已经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了)。2002年,携程的营业额高达6543.8+0亿元,而新浪2003年的年收入只有9.4亿元。携程的净利润让平均净利润率只有654.38+0% ~ 2%的传统旅游行业无法比拟。“携程的业务增长了几十倍。”在梁建章的指导下,携程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转变。在谈到携程上市后的未来时,梁建章给自己定下了“三年增长1倍”的目标。
但在梁建章手里,携程越来越不像一个网站。携程先是收购了当时最大的酒店预订中心现代运通;随后又切入机票预订领域,收购了机票代理公司北京海岸。2008年,华城西南旅行社被纳入,正式进入自助游市场。在梁建章的愿景中,携程不是一个网站,而是一家“高科技武装的旅行服务公司”,是传统行业的整合者。
携程超过一半的员工来自呼叫中心。路演期间,梁建章反复向投资者解释携程为什么要建立呼叫中心。梁建章解释说,携程设立呼叫中心是因为中国和美国的国情不同。电话在中国早已普及,但仍不如美国人方便。事实上,携程70%的业务来自传统的呼叫中心。
风雨永远是携程。
经过一系列的并购,携程已经和当年研究的模板EXPEDIA渐行渐远。在激烈的中国旅游市场竞争中,梁建章试图建立携程的核心竞争力。就携程在自助游市场的垄断优势而言,携程的酒店销售网络和机票销售体系已经是国内领先,互联网加呼叫中心的远程服务模式是业内最成熟的,很难被竞争对手超越。此外,甲骨文建立的IT+管理理念也让梁建章在携程找到了测试对象。
在携程简陋甚至看起来像单层工业厂房的办公室里,携程公关经理石北亚可以自豪地对来访者说:我们很早就实施了平衡计分卡。“在大家还不清楚的情况下,梁建章亲自设计了公司平衡计分卡的原型,并制定了所有的衡量指标。从那以后,梁建章先进的管理理念,如流程管理、六个适马等,在携程不断得到体现。”自助游不像跟团游那么规范,有很多个性化的东西,”梁建章分析道。如果不建立强大的技术管理平台,交易就很难达成。2013年,携程的“流程和产品销售界面在自助游市场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梁建章当然有这个自信。
梁建章认为自己一直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对事物非常好奇,热爱一切感性艺术的东西..从理性的角度解释感性的东西,并从中发现商机,对他来说不仅是一个挑战。在携程之前,旅游行业一直是感性运营。“经常听说其他旅行社一旦员工流失,生意就没了,携程绝对不会有这种情况。”在梁建章的规划下,携程的分工非常明确,“每个员工都在复杂的流程中做着非常特殊的工作”,就像一个大型制造企业,实行集中管理,充分利用互联网IT技术,实施远程运营。
“我们应该像对待制造企业一样对待服务质量,”梁建章坚持说。虽然服务很感性,但是从理性的角度很难解释为什么顾客会满意。但梁建章认为,通过最理性的错误分析、流程改造和员工培训,每个客户都能得到满意。“用理性思维做感性服务”是梁建章的一贯目标。
在员工的眼中,梁建章一直是一个聪明、理性、安静、有远见和快速推进的领导者。上市后,梁建章一点都没变。唯一的变化就是他觉得压力更大了。“我以前给几个股东打工,现在给几十万投资者打工。”与陈红、屈建国等人不同,梁建章并不准备再次享受白手起家的成就感,因为他觉得:“再次成为一家公司的成就感,远不如把携程做大10倍的感觉。”自2005年以来,35岁的梁建章一直在思考他人生的下一个目标。
创业赚钱的阶段性目标达到了。此时,携程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是业内无可争议的领头羊,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这位喜欢研究问题的年轻商业领袖辞去了CEO的职务,开始了新的旅程。
数学领域的基础促使梁建章将目光转向经济学,携程的创业经历让他对创新格外重视。2007年,他再次赴美,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他的研究领域包括人口和企业家精神以及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当时他拿起数学没费多大力气,上了别人三分之一以上的课。那是安静的一天,远离各种噪音:每天4点放学回家,然后帮上小学的儿子做作业。“如果你在中国,人们会不断来找你,朋友,朋友的朋友,谈论投资和商业合作。”
他在美国人力资源经济学权威爱德华·拉泽尔(Edward Lazear)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的指导下,研究了人力资源、教育和经济,重点是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在调研过程中,他被一系列数据和荒谬的现象所震惊:一方面,未来几十年中国的人口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从而拖累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这个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仍然严格实行计划生育。他书中给出的数字是1.4。“事实上,可能更低。我在斯坦福的最新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老化后,其创业和创新活力会下降。”
为了支持他的论点,梁建章在北美、日本等地进行了实地研究。博士论文期间,他自己写并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这是一部充满数字、图表和逻辑分析的短片。拍完电影后,梁建章意识到,经济学家可能在阅读后理解了这个问题,但这对普通大众来说是不够的。“这确实是一个至少需要讨论几个小时的问题,比如农村人口、资源、城镇化、交通等等。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写一本书,把这些问题说清楚。”2065438+2003年2月21日,携程宣布任命梁建章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并兼任携程旗下负责旅游相关业务的携程旅游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此约会将于201年3月13日生效。
据一位携程前高管推测,携程在人事变动上一般采取自上而下的策略。梁建章正式复出后,从业务架构到人员调整,从产品到市场的各种战略变革将接踵而至。
携程未来如何前行,从梁建章此前的言行可以看出:在加强价格战,挽救用户被分流的不利局面的同时,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发力。
2014年4月5日,携程网CEO梁建章。com,发了一封内部邮件说:我回到携程不是为了名气,也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和你一起体验二次创业的艰辛、激情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