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幼儿在歌唱活动中的表演能力

歌唱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一个很好的表达亲情的工具,但是在教学中,我们有时会发现有些孩子唱歌只是死记硬背,听起来总是干巴巴的,没有感情。有些歌刚开始学唱的时候还有点像小孩子,但是听了一段时间,一首好听的歌就认不出来了。如何培养孩子对歌曲的表现力?在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经验:

一、创造意境,理解歌词。

在实践中,我意识到让孩子理解歌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不能正确地唱歌。所以,我想我们可以从歌词开始。歌词这种文学形式的音乐,虽然字数少,篇幅短,但却是孩子接触歌曲的第一步。歌词中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孩子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幼儿园的孩子并不具备独立阅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这时候如果采用传统的文章式灌输,会因为抽象而对他们失去吸引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一般会把歌词改成孩子喜欢听的小故事,作为指导教新歌,或者整节课都用故事生动的语言给他们讲解。比如在教《小篱笆》这首歌的时候,我第一次生动地讲述:“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真美!看啊!谁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听着!谁在为春天歌唱?美丽的花,绿色的草和美丽的小栅栏。或者我可以把歌曲融入故事情节,比如歌剧歌曲《虢国与瞿秋》,我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通过角色对话来演唱。这样,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会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唱歌的热情也会非常高。

二、范唱感染,激发欲望。

每首歌都有自己不同的内容和情绪。它们或高调,或低调,或欢快,或抒情。孩子如何感知这一切?这时,教师需要根据歌曲的情感要求和风格特点,进行情感模型演唱。比如在歌曲《小肥羊回家》的模特演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动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天昏地暗、繁星点点的时候,赶着心爱的羊回家的美好画面。这样,孩子对歌曲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孩子学习唱歌和迫切表达自己的欲望。

第三,模仿唱歌,提高自己的能力。

歌唱是一种重要的音乐实践,也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孩子可以通过唱歌在音准、吐字、歌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因为大班的孩子无法独立处理音高和节奏的问题,只能通过模仿唱歌来学习唱歌。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磁带。在孩子初步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分三步帮孩子模特唱歌:第一步,让孩子听录音,在心里默默唱;第二步,让孩子跟着录音轻声哼唱;第三步,让孩子模仿录音,重复合唱练习,直到基本能跟上录音速度。

第四,教师引导和激发情绪。

在幼儿歌唱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语和过渡语非常重要。所以,老师要用优美、愉悦的语言来调动孩子的情绪。

比如《妈妈的眼睛》这首歌的导语:美丽的天空,不知疲倦闪烁的小星星,美丽的天空和明亮的小星星让我们想起了什么?(妈妈的眼神)。中介语;你的歌声让天空更加美丽。老师听了你的歌,越来越感动,感受到你对妈妈的爱。是的,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她哺育我们成长。母亲是最伟大的。让我们用歌声拥抱她吧!

这么多深情的话,孩子唱歌会更投入。

第五,辅助节奏,融入情绪。

节奏是根据歌曲内容创造动作,并随着旋律的发展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因为孩子好动,特别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而动,而节奏又恰好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所以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在孩子初步学会唱歌后,如果能引导孩子用动作去表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学习歌曲《不要再打扰好妈妈》的活动中,孩子学会唱歌后,我会指导他们安排梳头、穿衣、系鞋带、叠被子等一系列动作。,让孩子在唱歌的时候能听懂歌词,在唱歌的时候能注意到爱妈妈的感情。

总之,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突出歌唱活动中的“活”字,激发他们对歌唱活动的兴趣。通过这样科学的音乐教育,孩子们不仅可以学到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敏感度、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极大地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