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汉语言对比分析的论文
第一,英汉句子的差异
(一)英汉词汇现象的比较
1.意义差异“英语是一种词汇化程度很高的综合性语言,即英语词汇中存在大量的分析性语言(比如汉语需要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来表达单个单词)。”[2]译者掌握英语的这一特点,可以使译文简洁。英语中很多单个动词隐含着“make+object+complement”的意思,以及“v.+adv”、“v.+like”、“v.+with”的复合意义。英语是动词,汉语要用短语来表达。如果这个动词在汉译英中用对了,就简单多了。因为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大多来源于动词或形容词,而且很多动词或形容词都有自己的习惯主语或搭配,所以单个抽象名词隐含着主谓或动宾结构。
2.词类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动词的使用”[3]。汉语动词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沈家骅认为,汉语在句法上遵循时序相似原则,这是由于汉语缺少形态变化,采用了直接映射的方式。[4]汉语句序反映认知顺序,多个谓语成分线性排列。因此,“汉语动词的使用频率高于英语。”【5】汉语在表达一些复杂的思想时,往往用动词按时间顺序一步步解释,给人一种舒缓活泼的感觉。从用法上看,汉语动词的组合和重叠很常见,而英语中习惯使用非谓语动词。他出去见他的母亲。他出去见他的母亲。在英语句子中,主要使用主谓结构。因为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受动词形态变化的制约,所以一个句子中只能有一个谓语,这就是句子的轴心。然后用名词来表示,名词之间用介词来串通。所以英语中名词和介词占主导地位。在下面的例子中,英语中的名词和介词只能翻译成相应的汉语动词:他听到这个消息哭了。他听到这个消息时哭了。除此之外,还有搭配上的差异。
(二)英汉句法现象的比较
1.句型差异英语表达往往是“浓缩现象”,汉语表达往往是“扩展现象”。“由于英国人往往采用‘浓缩’的思维方式,喜欢通过各种手段将大量信息集中在一个单位上,所以在表达时倾向于采用更低级的句法单位。”“汉族人倾向于把问题层层铺开,用短句逐点解释。”[6]所以,英语经常使用长句,而汉语短句占优势。例如,我们已经有了一种奇特的技术能力,这种能力使我们能够找到一个独特的城市,即使他们并不比我先进。)我们已经拥有了一种非凡的技术能力,这种能力使我们能够搜索无限遥远的文明世界,即使他们和我们一样先进。在用英语表达复杂意思时,我们更喜欢用连词(如上面句子中的which和even if)在长句中连贯表达。而语文则以短句为主。上面这个例子,把一个长句分解成三个短句,使整个句子有了明确的节奏和脉络,叫做“像把大大小小的珍珠倒进一盘玉里”。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翻译中要注意长句和短句的习惯差异。
2.英汉句子顺序的差异英汉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的时间和逻辑顺序并不完全相同。彭宣威的统计显示,在主从关系中,英语的因果、条件、假设、时间状语从句的位置更灵活,“是汉语的近两倍。”[7]但是,“复句结构中从句在前,主句在后,这仍然是汉语复句的典型顺序。”[8]为此,彭宣威对汉语复句的分布做了统计(包括时间、方式、条件、原因等。).结果表明,汉语基本上是以“分句-主句”的形式组织的。如果你有问题,请告诉我。如果你有任何问题,请打电话给我。
二,英汉语言思维的差异
以上词语的差异归根到底源于语言主体之间思维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是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9]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也是思维方式的转换。
(一)形合思维和意合思维“英语句子结构比较紧凑,句子内部的联系一般用具体的词语来表达,这是王力先生说的。”“汉语句子结构松散,连词用得不多,但意思连贯,这是王力先生说的。”【10】形合和意合是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各自的具体表现。“形合”是指主要通过语言本身的结构手段来表达意义;“意合”主要依靠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来表达思想。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合和意合方面的差异对翻译有着深远的影响。
(2)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差异中,抽象词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汉语。在英语中,抽象的词汇经常被用来表达中文中的事物:戴安娜代表热情、责任、优雅和美丽。戴安娜是比较、责任、风格和美的化身。现代汉语中抽象词的使用也大大增加,如以“性”、“观”、“文化”结尾的词,如:科学、荣辱观、园艺等。(三)被动思维与主观思维的区别在英语中,被动语态常用于那些不必说主动的人,或者为了方便、客观、委婉的语气,所以被动语态极为常见。相比之下,汉语中的被动语态要窄得多,而主动语态则用得多。
第三,英汉文化差异
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认为,不同的语言类型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11]反过来,一种语言中的词的数量及其语义往往因文化而异。在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由于语言客体的差异和语言主体心理思维的不同,语言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差异甚至冲突。这种语言的心理差异就是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渗透在两种语言形式的各个方面,表现在语音、词汇、句子和语篇中。(A)英汉文化之间有一些重叠。“不同层次和相当层次的语言单位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其中词汇是文化内涵的核心。”【12】这种情况首先体现在概念词上。在英语中可以明确区分的实体,在中国文化中可能无法区分,反之亦然。英汉两种语言的概念划分很少完全一致,这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亲属关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英语叔叔可以指汉语中的叔叔、舅舅、舅舅、舅舅。中文和英文的区别要细致得多。(二)英汉文化空缺“参考其他语言,任何自然语言的词汇领域都可能存在‘词汇空缺’。”【13】所谓空缺(文化),就是有些表达方式是一个国家独有的,而其他国家没有。这种空缺在用词上尤为突出。英汉谚语、成语、禁忌、委婉语的文化差异更大。(3)所谓中英文化冲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描述:(1)有些表达在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言中存在,但意义却恰恰相反。(2)意义相同的内容在两种语言中完全相反。正如柯平所说,“翻译理解中最大的危险就是源语和目的语中有一些假朋友。它们的指称意义是相同的,但它们的语用意义(主要是比喻意义)却完全不同,甚至正好相反。”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是pull one' s leg,它的意思不是“拉某人的腿”或“拖某人的腿”。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是英汉文化冲突的另一个原因。【14】如果英语说打败敌人,汉语就是打败(或打败)敌人;英语救火在汉语中变成了“救火”。由此可见,在翻译中英文作品时,一定要把握好词语的文化内涵,在出现文化冲突时避免直译,否则会严重损害原文的内容和精神。
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影响翻译的准确性。因此,我们必须在翻译中深入挖掘词语的真正含义,并高度重视语言差异,包括不同方面和层次之间的句子差异、思维差异和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