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与小说鉴赏论文2000字

第一,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

中外儿童文学的发生发展历史,都在不断叙述着这样一个事实:儿童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儿童教育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

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分支,儿童文学的范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学性的,二是儿童性的。儿童文学与其他文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基本受众是儿童。所以作家在写作时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发展和理解能力。陈伯吹在1956中明确指出:“一个能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用儿童的耳朵听,用儿童的眼睛看,特别是用儿童的心灵去理解的有成就的作家,必然会写出儿童看得懂、喜闻乐见的作品。”可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创作作品,是儿童文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其最大特点。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人类早就发现文学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属于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某个地区的儿童文学,大多是因为服从教育目的的需要而产生的。可能起源于公元前1世纪的古代印度童话和寓言集《五本书》的序言中说:古时候,有一个国王,他有三个愚蠢的儿子。国王要求他的宰相训练三个儿子,但是宰相无能为力。后来,一位年长的婆罗门愿意承担这项教育任务,并承诺在半年内教会三位王子管理国家的能力。他用能吸引孩子的动物故事作为教材,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因此,他编撰了这本流传千古的故事书。17世纪,被誉为“法国第一个为儿童写作的作家”的费内隆,为了教育他的学生孙·布高尼王子,写了《特勒马科斯历险记》。.....可以说,儿童文学的推广是与儿童教育联系在一起的,儿童文学是因为儿童教育的需要而从大文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因此,儿童文学实际上应该是“成长文学”,可以定义为“关注、展示和帮助儿童成长的文学”。

二、儿童文学对儿童精神建构的重要性

“儿童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引导生理、心理和社会尚未成熟的儿童成为健全的社会人”。它在儿童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儿童文学承担着培养儿童树立正确伦理道德观念的重任。

在社会和道德价值方面,儿童文学传达了人类的基本美德,如诚实、勇敢、合作和宽容。当孩子被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吸引时,会产生强烈的情感。他们会下意识地站在不同角色形象的立场上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验各种道德情感,并在作品的引导下做出道德判断。儿童在欣赏和接受儿童文学作品时所产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会对其伦理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意大利阿米凯兹的《爱的教育》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杰作,100多年来受到世界各地儿童的喜爱,因为它塑造了一系列优秀的少年形象,如勤奋顽强的小抄写员西利欧、跋涉三千英里寻找母亲的马可等,对儿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茅盾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篇小说《年轻的印刷工》中,主人公赵元生是一个好学、能干、吃苦、自强的贫困少年的典型形象,为当时一大批从学生变成童工独立谋生的孩子树立了榜样。苏联的丹娘、舒拉、帖木儿,中国的海娃、玉来、张嘎子等艺术形象,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张天翼的三个生动形象:贪玩好动的罗、懒惰爱出风头的王宝、没脑子的赵大华,从反面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所以我们说,儿童文学是爱情文学,源于人类的爱和期待,爱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审美元素;儿童文学是好文学,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审美特征。世界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是因为它传达了一种深刻的爱的哲学,具有吸引人向善的思想魔力。

2.儿童文学的使命是让儿童认识社会、生活和自然。

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一样,从整体上反映社会生活。它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作家的主观意见,以及大量的社会,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既能带领孩子去到他们年轻足迹难以到达的遥远国度,又能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也能促进他们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让他们懂得如何对待社会和人生;可以激发孩子对社会和整个世界的热情关注,从而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比如瑞典著名女作家拉格洛夫的童话《骑鹅之旅》,不仅讲述了童话故事,还融入了很多关于瑞典地理概况、神话传说、文物古迹、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知识。它不仅让瑞典的孩子们从这个奇妙的窗口了解自己的祖国,增长见识,也让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了解这个美丽的国家。

与其他文学相比,儿童文学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能引起儿童强烈的认知兴趣。认知心理学认为,“当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来自外部环境的新奇对象存在适度的不一致时,个体就会产生‘惊讶’、‘怀疑’、‘困惑’、‘矛盾’的心理,从而激发个体去探索。”因为孩子受限于知识,对外界知之甚少,而这恰恰是孩子认知的驱动力。儿童文学能以其生动的形象、有趣的情节和活泼的笔触,把年轻读者引入他们想要探索的世界。把未知的世界展现在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的年轻读者面前,可以极大地激发年轻读者观察和认识世界的兴趣。这种兴趣可以鼓励孩子积极探索新事物和新世界,培养孩子观察和理解世界的新方式。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丹麦科学家玻尔曾告诉《人物》杂志,拉格罗夫的童话《骑鹅旅行》对他的科学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儿童文学有着培养儿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天职。

“人类应该把最珍贵的东西给孩子”,这是联合国提出的原则。给孩子“最珍贵”的,当然是美为先。“教育从树立美开始,树立美从孩子开始”。文学作为人类审美的最高形式之一,尤其应该遵循美的规律。所有的文学都应该是美的。没有美,就没有文学。它应该以美的光辉照亮人类,以美的形式影响人们的心灵。曹文轩先生认为“美与思想具有同等的力量,甚至大于思想的力量”。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他不遗余力地浇灌一朵好花,以其美陶冶人心。儿童文学不仅具有一般文学的审美特征,而且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郭沫若在《我对儿童文学的看法》中对这一奇妙的艺术世界作了形象的描述:“儿童文学应该像秋日的天空和月亮一样清澈,而决不像一张白纸。儿童文学应该像水晶球一样明亮,但绝不像一块玻璃。”这一描述生动地说明了儿童文学独特的审美魅力。儿童文学既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生活的审美反映。儿童文学作家在进步的世界观指导下,将生活中粗糙、散乱、自然的美生动地概括、提炼为更强烈、更饱满、更理想的艺术美,通过作品表现生活美、自然美、艺术美。比如安徒生写的《海的女儿》,王尔德写的《快乐王子》等。,虽然主人公的结局是悲剧性的,但他们在读者心中激起的感情却越来越纯洁高尚,使读者享受到了美的享受。同样,生活中的丑也可以在作家的笔下变成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比如《皇帝的新装》,能让读者笑而不答丑,同时也更着迷于生活中美的力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总是以适合儿童的优美形式和较高的艺术技巧,生动地描绘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使其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儿童产生情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同时影响儿童的思想感情,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兴趣,发展儿童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儿童文学有塑造儿童健全人格的任务。

儿童文学作为儿童认识世界的另一个窗口,可以弥补儿童人格的一些缺陷。

首先,儿童文学有利于完善孩子的情感世界。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张之路先生认为,“情感缺失”是现在儿童的一个大问题。曹文轩先生也认为“情感弱化是当今社会孩子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他们都认为与孩子的阅读有关。曹文轩先生也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几乎任何方式、任何部门都行不通。治疗这个世纪疾病的最好方法可能是文学。文学几乎是唯一的良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善于以细腻的笔调展现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的诗意之美,从而给儿童以强烈的情感体验。比如瑞典著名女作家林格伦的童话《住在屋顶上的小飞象》就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的是住在屋顶上的小飞象卡尔森和斯万特森的小儿子之间的互动。小家伙是一个感觉孤独的普通男孩。他的爸爸、妈妈、哥哥和姐姐都很忙。他的家人没有时间陪他玩,也没有人注意到他的感受。于是飞人卡尔森出现了。小飞象填补了小家伙心中的孤独,带给他无尽的快乐。对两个小伙伴之间纯洁友谊的描写,对小家伙对亲情友情的向往的描写,对现实生活中缺乏情感交流的孩子的情感补偿,让他们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类似的作品还有《爱丽丝梦游仙境》《彼得潘》《小熊维尼》《欢乐满人间》《洋葱历险记》《绿野仙踪》等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情感熏陶是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献给孩子的美味佳肴。

其次,儿童文学在树立儿童自信心、培养儿童自我意识、培养儿童冒险进取的性格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比如长篇童话《皮皮长袜子》,塑造了一个9岁的孤女皮皮的童话形象,她聪明、调皮、厉害,还经常恶作剧。她的独立自信,她的个性,她的敢于冒险,都说明这是一种被压抑的,最狂野的儿童幻想的体现。这个童话般的形象,宣泄了现实中孩子们被压抑的欲望。感受到皮皮的自信、自立、自强、勇敢、冒险,生活中的孩子也会感到兴奋和鼓舞。类似的作品还有史蒂文森的《金银岛》、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沉浸在这样的优秀作品中,孩子在现实中的自信、自觉、进取精神等人格品质都会得到积极的暗示,从而激发、培养、强化孩子的这些人格特质。

第三,儿童文学在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是孩子保持持久注意力和执着探索精神的重要保证。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鼓励和发展孩子的这些宝贵品质。比如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城堡》中,塑造了两个逆流而上,经受住生活打击的“小人物”形象。作者对主人公开拓进取、勇敢战斗的人生等阳刚品质的热情描写,对他们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的赞美,无疑对克服儿童软弱温顺的缺点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就像是儿童精神成长的营养品,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精神建设的重要性。如果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得到广泛的普及和阅读,那么儿童文学引导孩子亲近文学、提升精神一定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