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的教育和科学研究
本科生:普通植物病理学、植保研究技术、病毒与人类。
研究生:植物病毒学(双语教学)、专业英语、高等植物病理学。
博士生:分子植物病毒学
研究领域和方向
1,植物病毒病的鉴定与防治
利用生物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生产中出现的严重和新发病毒病进行快速诊断和鉴定,研究其流行规律和防治措施,为农业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对西瓜(WMV、ZYMV、CMV、TMV和CGMMV)、玉米(SCMV、RBSDV和RBSDV2)、烟草(PVY、PVX、TVBMV)、花生(PStV和CMV)、番茄(黄化曲叶、TYLCV)等作物的病毒病进行了研究。
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了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1)抗病毒基因工程。通过RNAi技术获得了能够同时表达PVY、CMV和TMV的转基因烟草植株。RNAi正在培育抗矮花叶病和粗缩病的转基因玉米。
(2)利用PGPR株防治病毒病。其中,PGPR在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植物病毒进化、基因功能和致病机理。
通过分析病毒基因组序列,检测新毒株的出现和流行,研究病毒进化机制。证明我国烟草上有5个马铃薯Y病毒(PVY)株系,在世界上首次发现O:N株系的存在,并首次报道了NTN和N:O株系在我国的发生。通过对40个烟草脉花叶病毒分离物的HC-Pro、P3、6K1和CP基因的比较,分析了中国烟草脉花叶病毒的群体结构,证明重组、负选择和基因流动是中国烟草脉花叶病毒进化的主要驱动力。证明芜菁花叶病毒(Tumv)的Basal-BR家系在中国处于暴发状态。TuMV在中国的人群结构与日本不同,有自己独特的亚人群。
利用病毒感染性克隆和定点突变分析,研究了病毒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病毒侵染、复制、迁移、蚜虫传毒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希望在阐明病毒致病机理的基础上,获得一个弱毒株,用于病毒病的交叉保护。
与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研究人员刘焕廷合作,用结构生物学方法解析了病毒蛋白及其相互作用宿主蛋白的晶体结构,分析了病毒致病性和宿主易感性的分子机制。
3.植物原体疾病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植原体病害,分析原因,探索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手段。首次报道了玫瑰丛枝病、绣线菊丛枝病、樱桃绿变、榆树丛枝病、黄化病和黄荆丛枝病在我国的发生。
承担科研项目
1.烟草脉花叶病毒HC-Pro和VPg功能复合物的鉴定和结构分析。NSFC-RSE 2010-2011。
2.HC-Pro影响烟草脉斑驳花叶病毒致病性的机制与调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895)2010-2012。
3.玉米主要病害——粗缩病预警与防治技术(2009GG1009021)山东省重点科技项目,2010-2012。
4.利用转基因技术选育抗矮花叶病玉米新品种(2009ZX08003014B)国家重大转基因工程2009-2011。
5.烟草脉花叶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与转化(20080434006),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2011。
6.重要果树病原鉴定技术标准的制定质检公益行业专项科研项目(200810517,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合作项目)2009-2011。
7.植物病毒变异与基因功能研究(NCET-07-0520) 2008-201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8.烟草病毒病生防菌的开发与应用,2008-2011山东烟草公司。
9.芜菁花叶病毒(Z2007D04)种群变异2008-2010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0.2006-2009年山东省烟草公司烟草根部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
11.转化适体获得多抗性转基因烟草(2004BS06002),2005-2007年山东省杰出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12.HC-Pro结构及其在病毒传播、协同作用和RNA沉默抑制中的作用(304711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5-2007。
13.多功能RNA沉默抑制剂鉴定系统的建立与研究(20054003),2006 438+0-2008 438+02,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研究基金。
14.中国烟草马铃薯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2004.338+0-2006.12瑞典-亚洲合作研究项目(348-2003-5011)。
15.烟草病毒基因工程新策略研究”(3010117),2002+0-2004.438+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获奖记录
1 2002年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
2007年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7年玉米矮花叶病发生规律及防治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9年获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奖。
多次获得山东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教学质量奖。
作品和论文
在《病毒学杂志》、《植物病理学》、《病毒学档案》、《病毒基因》、《植物病理学杂志》、《植物病害》、《中国农业科学》、《植物保护杂志》、《植物病理学杂志》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病毒学杂志》一篇文章被《微生物学年刊》、《植物杂志》、《病毒学杂志》、《分子育种》、《植物生物技术》等引用40余次。
14.、田、徐启聪、刘永光、高锐、、。泡桐丛枝病树周围几种植物植原体的分子检测。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 304-312。
15.崔廷涛、潘、高锐、邵云华、、石成奎、、朱水芳。黄荆植原体的分子检测与鉴定。林业科学,2009.6,45 (6): 162-165。
16.刘金良、邵云华、张广民、朱晓萍、杨广玲、石成奎、李向东。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山东分离物的分子特征。植物病理学杂志,2009,39(5): 544-548。
17.刘永光、田、、、、舒怀瑞。山东蚕业桑黄萎缩病病原的分子鉴定。蚕业科学,2009,35(3): 463-471。
18.、朱琴琴、袁、孙、、周涛、范。引起玉米粗缩病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山东分离物的分子特征。植物病理学杂志,2008,38(5): 540-543。
19.张成玲、、、张伟、谢、、张广民。姜瘟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与鉴定。植物病理学杂志,2008,38(4): 414-419。
20.朱天生,潘,崔廷涛,高锐,,朱水芳。榆树黄化病植原体的分子检测与鉴定。植物病理学杂志,2008,38(4): 401- 406。
21.高锐、李向东、王杰、刘金良、朱晓萍、张广民。绣线菊丛枝病病原的分子鉴定。林业科学,2007+05438+0,43 (11): 72-75。
22.蓝、蓝、、高锐、、朱天生、。烟草脉花叶病毒CP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抗血清的制备,植物病理学杂志,2007,37(5): 461-466。
23.、李丽君、刘永光、李光伟、兰、、。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Lyc2的鉴定及其对棉苗的防病促生作用。植物病理学杂志,2007,37(4): 426-432。
24.朱晓萍、刘金良、田燕平、余晓庆、李向东、刘红梅。马铃薯X病毒CP基因三种基因结构诱导RNA沉默的瞬时表达及比较。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杂志,2007,13 (1): 1-4。
25.高锐、、兰、、。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植物保护学报,2007,34(3): 335-336。
26.、朱昌祥、宋、、温福江、、。CP基因3’-末端片段介导的对马铃薯Y病毒的抗性。中国农业科学,2006,39(6):146-1152。
27.刘金良、余晓庆、田燕平、渡劫、朱晓萍、李向东、严敦宇。芜菁花叶病毒潍坊萝卜分离物的分子特征及CP基因表达。园艺科学学报,2006,33(1): 84-88。
28.、刘金良、李文发、范、李怀芳、。潍坊地区萝卜心病的病原鉴定。植物病理学杂志,2005,35 (1): 13-17。
29.李向东、刘金良、李洪奎、石成奎、王洪刚。潍坊地区萝卜心病的发生与防治。植物保护学报,2005,32(2): 221-222。
30.田燕平、兰、、石成奎、、。不同芜菁花叶病毒分离物3'cDNA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植物病理学杂志,2005,35(6,ZK): 38-42。
34.郭,冯坤,,郭恒军,李钊。PVY/PVX协同作用对病毒浓度和宿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03,36(3): 281-286。
35.、范、李怀芳、邱。小麦蚜虫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的机制。植物保护学报,2002,29(1): 62-66。
36.、范、李怀芳、邱。玉米矮花叶病毒HC-Pro的纯化及抗血清制备。植物病理学杂志,2001,31(2):135-138。
37.、范、李怀芳、邱。玉米矮花叶病毒HC-Pro在玉米叶片中的积累和免疫定位。植物病理学杂志,2001,31(4):310-314。
38.李晓东,李永强,王。河南省烟草马铃薯Y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的流行。植物病害,2001,85(4): 447
39.、李怀芳、范、邱。玉米矮花叶病毒HC-Pro在蚜虫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植物病理学杂志,2000,30(3): 217-221。
参与编写教材《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版)(农业出版社,2002年),翻译《植物病毒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