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论文答辩,老师一般会问哪些问题?最好附上详细回答,谢谢。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世界上很少有国家承认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如德国、法国、日本等,都不承认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主要原因是,违约行为主要对一方造成财产损害,财产损害以财产填补,受损方可以获得足够的赔偿,不应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但瑞士和英美等一些国家承认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但其理论解释仍然是基于侵权行为。如英美法学者认为,“一方因违约给对方造成精神损害的,对方可以行使请求权要求赔偿,但这种赔偿是名义上的,表面上是违约责任,实质上应视为侵权赔偿责任。”
目前,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都不承认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首先,立法和司法解释中没有关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其次,法院判决不支持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例如,吴某在从乌鲁木齐到洛阳的火车上被老鼠惊吓,要求赔偿精神损害。乌鲁木齐铁路运输法院驳回了吴某的诉讼请求。再如海南“死亡相伴之旅”15游客诉海南中国青年旅行社精神赔偿一百多万元案。法院虽认为海南青旅构成违约,但不支持15游客精神赔偿的诉讼请求。但法院并不否认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比如苏州阀门厂的5个工程技术人员想去伊朗洽谈合作。因为航空公司的机票销售人员在电脑中漏掉了他们的名字,他们在曼谷转机时被作为偷渡者扣留,然后他们回到了他们最初的出发点上海。事后,他们与责任方协商赔偿损失和精神损害,对方先是以“没有先例”为由拒绝。后来,他们向法院提起诉讼。在法院的主持下,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原告获得除机票、住宿、误工费外的赔偿4.5万元。这种“附加赔偿”具有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但需要指出的是,这是在法院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并非法院判决。目前,没有这方面得到法院判决支持的案例。这可能与中国法院遵循大陆法的办案逻辑有关,即既然法律没有规定,法院就不能支持。
但事实上,违约确实会给对方造成精神上的损害,有时这种损害甚至是巨大的。比如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把自己一生的积蓄借给一个亲戚做生意。没想到,亲戚把钱都挥霍一空,再也没还他。该男子被家人投诉,抑郁不乐,随后发病,最终死亡。此事发生后,其家人诉至法院,要求该亲属还钱,并要求赔偿该男子死亡的精神损失费。法院没有支持他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笔者认为,虽然法院没有支持死者家属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但不代表其精神损害不存在。
既然有损害,就应该有赔偿,这是民法的基本精神。既然侵犯财产权造成的损害可以赔偿精神损害,那么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也应该赔偿。但首先要搞清楚,在什么情况下违约会导致对方的精神损害。应该指出的是,在任何情况下,违约都不会给对方造成精神损害。只有在特定情况下,违约才会对对方造成精神损害。违约导致精神损害的常见案例有:一、债权人因重大金钱债务患病或死亡。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普通人攒一点钱也不容易,尤其是当钱债数额较大,或者钱用于特殊或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债务人故意不还债务,确实会给债权人带来精神上的痛苦;二是提供服务存在瑕疵,导致债权人遭受精神损害。例如,上述机票电脑操作员遗漏了苏州工程师的名字,他们在曼谷机场被拘留的案件,属于债权人因机场提供的服务存在缺陷而遭受精神损害的案件。
需要指出的是,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不应适用于法人。理由是侵犯财产权不会对法人造成精神损害,只有侵犯法人的人格权才会造成精神损害。既然不会造成精神损害,就不应该要求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