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祖”材料在材料构成中的应用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你是哪里人?你是谁?你要去哪里?.....一个人,只有通过时间,找到自己与历史、个人和族群的联系,生命才能被定位,只有有了“语境”和坐标系,只有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有了完整的感受,才能“立”住,守住生命的身份牌。(摘自王开岭《做一个有“祖先”的人》)

以上材料启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教师分析

这是一种具有理性观点的材料,不再是单纯的表达材料作文写作的要求。省略句前有三个连续的问题,省略句后的句子是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考查这类作文的一般方法是抓整体,抓本质。第一步,找出重点句子,第二步,深入理解重点句子,使之具体化、清晰化、通俗化,从而形成准确的思路。

关键一句:“你是哪里人?你是谁?你要去哪里?”

选材小贴士:苏格拉底一生都在苦难中探索人的本质。“没生过我的我是谁?我出生的时候是谁?长大了是我,闭上眼睛是谁?”这是清朝顺治皇帝长期无法解决的一大难题。可见,其他类似材料只要能有效回答这三个问题,都可以在文章中适当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关键一句2:一个人的人生只有穿越时间,找到自己与历史、个人、族群的联系,才能被定义...

选材小技巧:这份材料的构成关键在于对哲学命题答案的理解。王开岭以“穿越时间,找到自己与历史、个人、族群的联系”的论断回答了这些哲学命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需要一定的哲学积累和思辨能力。在审题时,我们需要找到“生命取向”、“语境”、“生命角色”、“生命身份证”等关键词,结合“打通时间,找到自己与历史、个人、族群的联系”这一关键句子,可以确认王开岭的命题在于确定人的“生命感”,即做一个在精神、文化、感情、景物记忆上有“祖先”的人。如果是具体的,可以把选材范围细化为有祖国的人,有家园的人,传家宝。伟大的生命体验,即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历史;小的生活经历,也就是我们的家谱和家乡历史。

写作要求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也就是说考生可以依托材料展开思考,思考生命个体、生命群体和整个人类,在选材时可以用自己独特的经历来表达自己对“生命体验”的理解。如果从情感上理解“生命感”,就能写出优秀的散文或生动的记叙文;如果理性思考“生命体验感”的内涵,就可以用自己的感受写出一篇精彩的议论文。

高分材料

名篇:“有了人,我们开始有历史。”这大概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恩格斯需要深入阐释的最后一句话。

物质启示:谁了解生活,谁就了解生活的脉络,生活就成了一本深刻的书。什么是历史?不仅仅是印在书上的字,还有我们身边的字。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所以,记录身边人的生活,是另一种历史。

新闻素材:央视有个节目叫《嘉宾从哪里来》。这是一档名人寻根节目。第一季有易中天、陈冲、马未都等人。他们从一条线索入手,寻找祖先的生命轨迹和命运细节。

素材启发:《客从何处来》虽然形式上借用了外国节目《你是谁》,但对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在文化和精神上没有比传统中国更尊重“祭祖还乡”的了,它能帮助我们做“中国人”——骨子里默认的“中国人”。易中天的作品等。,都只是陈述,但今天是基础。中国人需要一条回家的路。这条路,曾经熙熙攘攘,现在人烟稀少。这就叫“心不古”。

热点素材:成龙海外演出坚持说中文,随后韩寒炮轰中国“闭眼以为自己在牛津,睁眼却在天津”,痛斥英语在中国的传播。

素材启发:作为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自己的母语,其次是传承和发扬,然后学习外国的优秀文化。母语是人天生学习的第一语言,所以我们有理由维护它,发扬它。只有坚持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才能建设一个国家,才能更好地吸收其他国家的文化。只有坚持我们的根,我们才能把它发扬光大。

材料练习

寻根问祖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翻开新加坡女作家尤进的《香河边的微笑》这本书,一句谚语映入眼帘:“一个没有祖先的人,永远是孤独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问祖是人摆脱孤独的好方法。

祖先在哪里?在我的家乡。在我们血脉起源的地方,祖先的故事不断发生和流传,一代又一代人出生和死亡。身在故乡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穿越了时间,可以徜徉在祖先的故事里,从而足够自信地回答了灵魂的三个问题:你是哪里人?你是谁?你要去哪里?之后,他们最终会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

可悲的是,现在的中国人,往往在忘记了祖先之后才后悔。王开岭曾在书中谈到这样一个朋友:他离开家乡到北京打拼,多年后终于在这片土地和黄金的土地上赚到了一套房子。但有一天,我抬头看了看楼下用青春换来的“家”,才发现在密密麻麻的窗户里,我分不清哪一个是自己的,一种巨大的失重感淹没了她。

是的,一个空房子挤在几千个一样的房间里。这样的地方没有“祖宗”,没有根。孤独会压垮这里的一切,在寂静的午夜,人们会流下不知道为什么的眼泪。没有了祖先和故乡,人似乎在孤独地死去。

那么怎么问祖呢?我想我还不如回到我的家乡,在我的血液起源的地方找到我生命的根。从此以后,我们的生活将被“祖宗”二字联系在一起,不再随风飘荡,而是茁壮成长,因为我们的家乡不可能到处生根发芽。难怪自然之子叶赛宁也说:“我回老家就赢了。”

这让我想起了索尔仁尼琴,他曾经看不起自己的同胞,在外面流浪了半辈子。他终于回到了祖国。大文豪如雄狮,眼神深邃地说:“不了解过去,就意味着没有未来。”于是他回到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在家乡雨后的苹果树下找到了自己的根,生命得以延续。

海子也大声喊:“我要回家/我要转回老家/我要在老家的天空下沉默或大声说话!”“是的,我们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需要这种寻根。当我们转回故乡或者拜访祖先的时候,无论用什么方式,我们都要问一问祖先,问一问故土,然后从祖先的世界里吹来的风,就会把迷茫的云朵拖走,让我们看清自己生命的坐标。

回去闻闻家乡的味道,那是祖先和根的味道。向祖先寻根,是为灵魂找到回家的路。

教师的评论

寻根寻祖是人之常情。本文是一篇与《寻根问祖》密切相关的探讨“生命体验感”的优秀作品。开头引用了尤进的话,题目是《问祖》。在第二段中,阐述了材料的内容。然后以“中国人忘记祖先后往往会后悔”为例进行分析,用尤进的话进行报复,讲出一个道理,如果没有祖先失去家乡,会有很大的失重感。然后通过叶赛宁、索尔仁尼琴、海子等材料,阐述和分析了寻根的重要性,论据充分,推理简洁,逻辑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