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教育思想背景下的幼儿园游戏策略

陈鹤琴教育思想背景下的幼儿园游戏策略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即除了吃饭、睡觉等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外,一天生活中发生最频繁、占用时间最多的活动。同时也是对孩子一生或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的活动。对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不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的儿童来说,游戏是他们存在的一种方式,儿童正是通过游戏来体现和确认他们的存在。

孩子们总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要有孩子,就会有游戏。游戏是儿童存在的一种形式。这既是必须,也是必须。“必然”是基于儿童特殊的、客观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必须”是因为它是孩子人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孩子的发展意义重大。有人说,对游戏的解释其实是对孩子的解释,对游戏作用的解释其实是对孩子和童年的解释。这些事实以及对这些事实的精辟概括启示我们:我们是否可以、是否应该通过重视和重新认识儿童和童年来重新认识游戏?

陈鹤琴把孩子的特点概括为“四心”,即被诱惑、模仿、好奇、爱玩。他认为,“被诱惑”是孩子获得健康发展的“重要武器”,应该给孩子充分的机会获得适当的刺激,“让他更多地接触一切”。“仿心”的价值在于“父母要特别注意,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到孩子”;除了以身作则,老师还应该培养一种纯粹的校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他强调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引用柏拉图的名言:“好奇心是知识之母。”他批评旧式学校说:“孩子们一到学校就被注入教育,没有好奇心的空间。”。总之,好奇心是孩子学习的门户,我们不得不重视和利用。“玩心”是孩子天生的本能。"现代教育利用这种活泼的本能来发展儿童的个性,培养社会的好成员."他指出:“我们的社会不重视游戏,有人认为学校不应该让孩子玩。普通人往往把游戏当成调皮。”

游戏作为孩子的一种存在状态和方式,更有理由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儿童游戏不应该仅仅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出现,而应该成为孩子的生活。游戏应该属于孩子的生活,而不仅仅是教育中的游戏。相对于成年人,孩子是不成熟的个体,但在不成熟的背后,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可能性。和成人世界一样,孩子也有自己的规则,这些规则是自然的,与成人社会的规则不同。大人听不懂的,孩子也能听懂,因为他们有相同的逻辑,相同的思维方式,相同的表达方式和交流方式,孩子可以凭借这些自由穿越自己的群体世界。

近年来,幼儿园一直在开展各种各样的儿童游戏,但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游戏教学的形式化、自由化、模式和手段等。原因如下:

一些研究者基本认同游戏是儿童自发的无社会功利目的的活动,游戏是想象的、虚构的、令人愉悦的。他们盲目崇拜儿童游戏的自发性和非功利性,混淆了自然游戏和幼儿园游戏的区别。这让很多孩子的老师把游戏等同于自由活动,经常把玩具扔掉,不予理会。孩子们在没有老师参与和指导的情况下随意玩耍,游戏变成了一种无目的、无计划的活动。

传统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获得人类现有的社会文化知识体系;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和经验的严肃活动。这使得游戏成为服务于某项活动的工具,从而成为集体教学的附庸。老师在选择游戏内容时,过多考虑教学因素,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在游戏过程中过于完美主义,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达到一定的目标和水平,而忽视了孩子的创造力和自主性。孩子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被动地机械模仿。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孩子的学习主要是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的。生活和游戏是孩子最好的课堂。幼儿园不应将游戏、日常生活和教学并列为幼儿园教育的方式,这是传统“三中心论”教学观的反映。幼儿园不应该让游戏只停留在教学手段的层面,成为教学游戏。幼儿园的游戏教学应该是将游戏机制引入教学的结果。不是游戏和教学的简单相加,而是游戏和学习的结合。

首先,扩大和保证孩子玩耍的空间和时间。走廊的墙上和活动室里布置了主题角,划分了区域。尽可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地方开辟活动区,为儿童游戏提供足够的空间。每天有一定的时间让孩子参加自治区游戏、户外游戏、角色游戏等等。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与人、与物互动,充分体现自主性、自娱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增进健康、形成习惯、发展能力、获得经验”。

其次,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新《纲要》指出,教师必须以“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与儿童互动和交流,必须“创造性地工作”。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坚持把爱放在第一位,爱和尊重每一个孩子,有时是他们的玩伴,和他们一起玩。有时他们是他们活动的向导。每个孩子都需要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陈鹤琴提出了“学会做人”的伟大目标。他主张“尊重孩子的人格,呵护他们的纯真。”有时候老师更像母亲,用她慈祥的笑脸、亲切的话语、鼓励的赞赏,滋润着他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对老师产生亲近、依恋、信任的感觉。

陈鹤琴先生指出:“就教育而言,游戏是儿童的良师益友。他们锻炼自己的思维,从游戏中学会做人。游戏真的是孩子的好老师。”在组织活动时,要明确“游戏在儿童教育领域中从来都不是纯粹的‘自然’活动,而是负载了一定教育理念的教育活动”。幼儿园游戏教学因其独特的性质,具有促进幼儿生理发展、情感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诸多功能,还具有生成课程的功能。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同时形成“预设课程”。第一,他们要随时重构以儿童游戏为中心线索的课程,随时将儿童游戏中预设课程范围之外的内容补充到游戏教学中。无论性格还是智力,都要通过孩子自己的行动来实现。顺从孩子的意愿,强调游戏和刺激的环境,及时充分发掘孩子的潜能,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正确教育方法。

第四,游戏教育的探索

(一)幼儿园游戏教学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二)幼儿园游戏教学是教师设计的,而不是儿童自发采用的。

(三)幼儿园游戏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幼儿的游戏素质。

陈鹤琴先生说:“孩子擅长游戏,游戏是他们的第二生命。”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他的游戏理论,共同探讨游戏化教学,为新大纲精神的贯彻落实贡献力量。

1.柳岩:《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3.米其来:《教师与游戏》,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一卷,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