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论文题目格式和范文
中级职称,一般指:博士研究生毕业,经考核,可直接认定为中级;硕士研究生或双学位获得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两年以上;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取得助理职称四年以上;大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四年以上。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中级论文题目格式和范文。欢迎阅读。
中级论文标题方案
1,论文题目的标准格式是:
文章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全称、邮政编码)、【摘要】(以摘抄或删减的形式复述文章主要内容)50-300字、【关键词】(选择能表达文章主要内容的词语或短语)3-8个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及作者联系方式。
2.还应该指出的是:
一.标题:
论文标题的主题是一篇论文给出的关于论文范围和水平的第一重要信息,同时也要考虑到具体的实用信息,可以帮助选择关键词和编写标题、索引等二次文献,以提供检索。论文的题目很重要,必须精心选择。有人用下面一句话来形容它的重要性:“论文的标题是文章的一半”。
(1).准确得体——论文标题要求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2).短小精悍——题目尽量少用词,用词需要精挑细选。至于多少字才算合格,没有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论文标题不超过20个字。参与医学论文相关栏目的发表。
(3)外延和内涵要恰当——“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所谓内涵,是指每个概念对象的独特属性的反映。比如如何快速发表论文。
二、正文:
论文题目格式要求正文长度一般在2000 ~ 8000字之间,包括简介、讨论分析、结果和结论。本文中出现的外文缩略语,除首次出现在公开资料中的以外,均应标注中文翻译或外文全称。文中的图和表应该是不言自明的,随正文出现,并有相应的英文名称。本文图片数量一般不超过6张。图纸中的文字、符号和坐标中的标记值和标记线必须书写清楚,所有数值都应标有明确的量和单位。本文所有表格均采用“三线表”。本文中的相关量和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用单个斜体外文字母表示(国家标准中特别规定的相关特征值除外;如果要表示数量的状态、顺序和条件,可以在单个字母上加下角标、阿拉伯数字和“‘’”,避免用中文表示。文本章节号按三级标题的顶部网格排序。一级标题的形式是1,2,3,…排序;二级标题的形式是1.1,1.2,1.3,…排序;三级标题如下:1.1.1.1.2,1.1.3,排序;简介没有排序。
三。参考资料:
论文标题格式要求专著(M)、选集(C)、报纸选集(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其他未注明的文章(Z)均为专著,条目包括:作者姓名、标题、版本、发表。如果参考文献是期刊,条目包括:作者姓名、版本、年、月、卷(期)~年、月、卷(期)。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如果参考文献是电子文档,则项目包括:作者姓名、电子文档的标题、文档的来源或网站以及发布或更新日期。
中级论文题目范文
摘要:
教育实习是塑造专业教师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师范院校并没有真正把教育实践作为一门课程来建设,职前教师培养仍然遵循着强调专业知识的理性取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亟待改革。要正确认识其专业意义,科学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合理选择课程内容,正确实施和评价。
关键词: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程改革
近年来,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最受诟病的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虽然小学教育专业在高等教育中出现只有十年左右,但教育实习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导致职前教师职业情感淡薄、实践知识积累不足、实际教育教学经验不足、工作适应期延长等严重缺陷,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实践课程已成为严重影响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瓶颈因素。突破这一瓶颈是高师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正确理解教育实践的含义
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师教育过程中对教育实习的理解比较狭隘,往往将其等同于教育实习,主要是因为教育实习一直是师范生在教师教育中深入中小学的唯一机会。然而,这种“先理论,后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培养模式受到了广泛质疑。
小学教育专业植入高等教育体系后,要想真正培养出专业化程度高的本科小学教师,即尽快胜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要突破“教育实习就是教育实习”的传统观念,在师范生进入小学进行教育实习之前,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教师意识和职业素养、教师基本功、教育教学技能、教育科研能力等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同时,教育实习结束后,也要给师范生反思、纠错、补缺、再实践的机会,从而加深知行结合。
因此,教师教育中的“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包括小学的实践活动,还包括师范院校和其他教育场所的实践活动。从活动内容看,既包括具有多重任务的教育实践,也包括教师基本功练习、教材学习、教育教学技能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等活动。从活动方式看,应包括合作讨论、观摩(实习)、模拟教学(微格教学)、参加竞赛、实习、有偿或志愿服务等。从活动的组织形式来看,应该包括集体实践活动、以群体为基础的实践活动和个体独立的实践活动。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说,除了学校组织的活动,还可以有师范生在学校老师指导下自发的实践活动。
二,正确把握教育实践课程的专业意义
教师职业具有“双重专业性”,教师教育课程是形成教师双重专业性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教育课程应该包括教育信念和责任、教育知识和技能、教育实践和经验,而不仅仅是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教师教育课程可以分为两大类: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教育实践课程和教育理论课程都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以实践性为主的综合性实践课程。
教育实践课程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部分,体现了教师教育的特点和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原因在于:1。中小学教师把“教育行为与活动”作为自己的专业表现,而不是专业。中小学教育活动最鲜明、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实践性,而非理论性;2.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鲜明的实践性要求中小学教师具备一定的实践知识。这种实践性知识对应的是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获得的基本途径是真实的教育情境和教育场景。没有教育实践这一课程,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培养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教育实践课程在整个教师教育课程中具有核心价值;3.小学教育教学就其内容而言是简单的,但就其教学内容的心理学而言是复杂的。事实上,教育对象越年轻,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就越高,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更多体现在他们的‘实践性知识’上。丰富的实践知识是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专业支撑。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改革思路
(一)恰当选择教育实践课程内容
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课程应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职业情感培养
职业情感的培养主要包括:初步了解初等教育,理解初等教育的意义;了解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和职业素养;热爱小学生,愿意从事小学教育。目的是帮助师范生自觉以“教师”的素质要求发展自己,促进其从作为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向作为准教师研究教育现象转变。课程的实施要灵活多样,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如果可以安排与小学老师的交流活动,那么应该与优秀的老师以及师范大学毕业的、比较有成就的年轻老师交流,以此督促师范新生树立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2.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培养
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1)班集体建设的实践。要求社会制定班级集体建设计划、班级学期工作计划和总结;(2)学生案例学习实践。要求学会帮助“后进生”,学会写孩子的个案研究报告;(3)班级团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践。要求学会设计班级团队主题活动方案,组织班级团队主题活动,更能体现设计方案;(4)课外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践要求学会制定班级课外活动计划,组织小学生课外活动,符合活动要求。
3.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基本教学技能、基本教学技能和基本教学环节。
(1)教学基本功。包括中文书写(三笔)、普通话和教师口语、即兴演讲、简笔画等。
(2)课堂教学技巧。包括介绍技巧、讲解技巧、提问技巧、课堂组织技巧、沟通互动技巧、创设情境技巧、板书技巧、结尾技巧。
(3)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教学设计、上课、讲课和评价、开放性、个性化作业设计、个别辅导等。
4.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1)案例研究写作。能够选取案例,围绕案例收集资料,写出符合要求的案例描述;能够分析案例,撰写符合规范的案例研究报告。(2)写教育故事。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教育故事。(3)教育行动研究。能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教育见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行动研究,并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行动研究报告。
5.专业知识的自我培养
基于自身资源和小学教育教学发展趋势,可以确定几个自我专业特长,比如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能力。包括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再比如双语教学的能力,可以教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品德、社会、科学等科目。
(二)正确实施和评价教育实践课程
1.实施的基本原则
一是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主要是教育见习、教育实践等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结合。二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使实习分散,实习相对集中。三是校内校外相结合。在搞好校内教育实训的同时,必须充分重视校外空间的作用。各类教育实践基地应成为校外教育实践的主要平台。
2.实施的基本方式和形式
教育实践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学校的具体实践形式主要有学科教学、微格教学、小组模拟训练、各种教学实践比赛、社团活动、助教、科研助理、管理助理、宿舍日常实践活动、小学教师论坛、观摩课等。校外实践的具体形式主要有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师成长合作小组、家教、担任培训(辅导)班主任、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
3.评估和评价
(1)联系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积分,适当提高教育实践课程的学分比例。
(2)制定教育实践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机构。
(3)基本教学技能实行资格证书制度,每年定期考核。一项基本教学技能不及格的人不能进入教学实践。
(4)评价主体多元化。对于每一次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都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指导教师(包括小学指导教师)的评价。
参考资料:
钟会。中国小学教师培训的创新与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2]刘杰。专精:挑战21世纪的老师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4]王·。初等教育集中实践指南[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扩展:评中级论文题目发布的标准
中级论文职称评审包括发表论文、获奖论文和课题。其认定工作较为复杂,一线教师在理解认定标准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第一,从发表论文的要求。
必须是教育教学论文、论著、教材,知识、新闻、文学、习题集、辅导资料、工作介绍等类别不予认可。如果是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正式出版的专著、翻译或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有一定的字数要求(一般在2万字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发表的论文必须是有正式刊号(含省级以上准刊号)的教育类刊物,非教育类杂志或教育副刊、专辑、论文、集资类刊物、地方报纸一般不予认可。另外,稿件的通知和证明也不会作为发表的依据。有些杂志看起来像大品牌,有各种各样的出版元素,如序列号。取而代之的可能是非法出版物,如《亚洲教育》、《中国现代教育论坛》、《中国当代教育》杂志、《中国教育研究》、《中国百年教育》、《中国教育》、《当代素质教育》、《中国教育》、《中国教育》等。老师不要被忽悠。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怎么才能说清楚呢?其实区分正规出版物和非正规出版物并不容易,但也不是很难。还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做一个大概的区分。比如各省市教育部门主办的刊物(如江苏教育、安徽教育、上海教育等。)、师范院校学报、各学科专业期刊等。(参考一些政府数据期刊的网上目录)基本都是正规出版物。建议教师向这类出版物投稿。大多数非正式出版物看起来更像是散文集。特别是直接给老师发合同通知,注明收费多少,基本上是有问题的。建议教师一般不要向这些出版物投稿。
第二,从获奖论文的要求来说。
必须是教育主管部门做出的奖项,奖项必须有获奖证书或获奖文件。不涉及教育业务部门和会议交流的社会学术团体或杂志组织的论文评审结果一般不予认可。因此,教师在省市教育部门之外参与论文评审一定要慎重,不管评审单位的职称多高。关键是要有当地教育部门的推荐和相关文件或证明来鉴定。牌子越大,论文审核越谨慎,最好是当地教育部门批准后再报。同一论文的授奖单位有一个以上公章的,一般以级别最低的单位确定级别。
第三,主体要求复杂。
一般必须是相关教研科研管理部门批准的项目,本人必须是主持人。标准化项目一般是逐级申报,不能越级审批。如果是地方或越级课题,必须由地方教研科研管理部门推荐并提供推荐部门组织的相关文件或证明,否则不予认可。参与并承担该类课题子课题的降级鉴定。
根据标准,开放话题将不会被识别。项目材料要求有标准化的项目研究计划、项目文件和主持人证明(或项目通知);阶段性成果材料;研究报告、专家的专家意见、结论证明等基本材料,其中主持人证明和结论证明必须为同一人。这些材料的缺乏一般不被承认。
四、关于纸张等级的鉴定大致有:
1,核心期刊:省教育厅文件规定的核心期刊(见《中国核心期刊目录》所列出版物,可在线查阅)。这类刊物的认定是从今年开始的,主要是为以后申报教授级教师职称做准备。
2、省级及以上或获奖:高校学术期刊等出版物(只确认本校期刊,不承认内部报刊、期刊增刊。如有官方编号的专业报刊出版,可视为市级)。获奖论文如获省级及以上教育部门奖励,则视为一等奖;其他奖项依次降级。课题,如经省级及以上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和省教育厅(省教科院)有关教学、科研、管理部门及其他教育业务部门批准的课题。
3.市级表彰就像市教育局的教育刊物;市教育部门评选的论文一等奖视为市级,二等奖视为县级。经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备案或市有关教学、科研、管理部门及其他教育业务部门批准的项目等。
如果以上不是很清楚,也可以直接联系我,我会做一些参考建议。总之,论文评审的目的是公平公正地评定中级职称,引导教师认真开展科研工作。所以,我还是希望老师们不要投机取巧,不要侥幸,不要抄袭,要认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通过研究形成论文,真正通过研究发展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