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家文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望采纳

儒家文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儒家文化,又称儒教,由孔子(公元前5565438+公元前0-479,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它是汉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流派。儒家思想作为中国自汉代以来大部分历史时期的官方思想,也是普通中国人的主流思想基础,历史上也影响过很多东南亚国家。在经历了各种冲击、灾难甚至官方政权试图彻底根除儒家思想之后,儒家思想仍然是中国广大民众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是民族传统在世界上的象征。在现当代社会,儒家文化在东南亚国家传播和发展的同时,其现代价值被世界许多国家重新发现,其国际影响力也随着中国的崛起而不断扩大。

A.儒家文化的形成

儒家文化,也称为儒教,最初形成于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春秋时期。在儒家之前,古代社会的贵族和自由民通过“儒家”接受刘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和、婚、约、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传统社会化教育。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被全社会所接受,逐渐儒家化全社会。经过孟子、荀子等人的发展,更加成熟。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成为国家信仰,中国进入儒家社会。后来,儒学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地区,在那里得到发展,成为官方学说。由此,逐渐形成了以中国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因儒家思想影响深远,故又称“儒家文化圈”。

二,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

儒家文化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深远,其精神内核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孝”。

仁:爱。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了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中,即“教育无阶级”,即无论出身如何,都可以来受教。仁在政治上体现为强调“德治”,德治的基本精神实质是爱群众、帮群众。孔子将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的“礼治”为“德治”,对“德治”进行了继承和改造。

含义:本义为“义”,即行为适合“礼”。孔子把“义”作为判断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孔子和儒家的政治伦理范畴。即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水平,这对培养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起了重要作用。

智慧:同“知”,孔子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理解、意见、知识、聪明、智慧等。

信仰:指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是儒家的“五常”之一。

原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原谅和包容。

忠诚:我要站起来,站起来,我要实现。孔子认为,忠诚表现在待人接物上的忠厚老实。

孝:孔子认为,孝是仁的基础。孝道不仅限于赡养父母,而应以尊敬父母长辈为重。认为没有孝心,赡养父母就会被当成养狗,是大逆不道,不孝。

赞:指对哥哥的感情。

三。对中国政治和社会形态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

积极方面:(1)重视教育,创造“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教学中注重个体差异,善于启发教学。孔子的三千弟子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等。

(2)讲究道德、伦理、仁义,自觉服从真善美。儒家文化强调尊师重道,孝为礼,不能丢弃。一方面,它比欧洲西方国家的宗教和有神论思想先进许多倍。这是典型的人文主义和以人为本。

(3)思想上,他善于辩证思维,重视自然农业和经验,认为自然秩序是人类理性的根源,人类理性是人类自然权利的基础。提倡“以农为本”是中国古代符合实际资源状况的重农思想。

(4)倡导“以礼治国”和“伦理政治”的思想。这种思想在政治上有积极的一面:忠于国家,抵抗外来侵略,暗杀暴君,直接劝诫违法者。

(5)儒家思想早熟而强大,贯穿中华民族的大部分,对社会历史起着稳定、平衡和参照约束的作用。

负面方面:(1)不重视农业生产知识的传授和科学知识的学习,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孔子倾向于参政。

(2)忽视逻辑,盲目重视经验,被称为“经验理性”,使逻辑推理和深刻解释事物规律的理论无法萌芽,也不像西方人那样透彻,无法产生理论和学说。

(3)强调个人服从群体,压抑人的个性。人格的冷漠和思想的大一统导致人们对忠孝的无知,道德和责任的标准压制了人们的创造力。

(4)伦理关系的固化和绝对化,三纲五常,专制父母成为人身压迫和精神残酷,制约了整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历史前进的阻力。

(5)伦理观念和等级制度被置于最高层,达到排他性的程度,从而限制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历代皇帝都不重视科学技术,把一些科学成果形容为“小而精”。

总之,儒家文化对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是现在,我们也无法走出它的圈子。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应该真实客观地面对这个问题。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文化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多极化的背景下,霸权国家也在想方设法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来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因此,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中国,应该发掘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提升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扩大国际文化影响力。

巩固练习

1.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下列对儒家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儒家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儒家文化是中国人民社会实践的产物;③儒家文化是自然进化的产物;④儒家文化是一个包含多种价值观的思想体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中新网8月5日电近日,由国务院侨办组织的2010“中国寻根之旅”?孔子故里海外青年夏令营120余人在省侨办文化宣传处副处长王玉良陪同下参观曲阜。夏令营的营员来自加拿大、德国、韩国、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回答问题2-4。

2.夏令营的营员参观了孔庙、孔府、孔林,体验了杏坛讲座,感受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人们选择参观儒家文化的历史遗迹是因为()

儒家文化作为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而这些历史文物就是物质载体。参观这些历史遗迹可以揭示孔子等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参观历史文物可以展示历史上的儒家文化,了解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参观历史遗迹肯定会让你更有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夏令营其实是旅游经济的一种形式。人们去儒家文化的故乡开展夏令营活动,每年有数百万游客参观“三孔”,这也说明儒家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形式()

①对旅游经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②与经济同步发展;③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④它是旅游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这种“寻根之旅”?孔子侨乡青年夏令营活动提升了城市在海外的知名度,加深了与海外华人及其组织的联系,也有利于激发海外华人的儒家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是因为作为这一活动的重要载体,儒家文化()

①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②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③作为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④是中华民族的生存之本。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近年来,中国在世界各地建设了大量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平台,向世界展示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这表明()

A.儒家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代表。

B.孔子学院的建立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体现。

C.儒家文化的对外传播是政治斗争的需要。

D.儒家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于2006年设立首个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奖项——孔子教育奖,奖励在全民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电影《孔子》于2010年2月在中国上映,同时在日本、韩国、东南亚、欧洲等地也有上映,全球再次掀起了一股孔子热......孔子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与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密切相关。下列关于儒家文化影响的陈述是正确的

儒家文化是一种先进、健康的文化,它将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b儒家文化落后腐朽,会阻碍社会发展。

儒家文化中进步和健康的成分会促进社会发展。

D.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7.材料1。新华网济南7月31消息:诵读《论语》,参加成年礼,在夫子庙大成殿祭祀孔子,在大广场观看杏坛圣梦乐舞,游览三孔,虽然正值盛夏,但山东曲阜推出的孔子游学节依然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众多游客。据统计,今年1-7月期间,“三孔”景区接待中外游客207.7万人次,同比增长13.48%,门票收入达8043.8万元,同比增长11.66%。旅游业的火爆进一步推动了“孔子热”。

材料二:儒家主张“德治”,认为无论人性是善是恶,都可以用道德来影响和教育人。儒家倡导的“人治”,重视人的专业化,重视人的可能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我们现在在政治上强调“以德治国”和“以民为本”,这在一定程度上演化了儒家的政治思想或者说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以上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的影响的?

参考答案

1.d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所以③是错的。

2.A.④表述肯定有错,不选。

3.d .文化和经济相互影响,但不一定同步发展,所以②不要选择;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则相反。

4.b .只有儒家文化中健康向上的成分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①错;物质(经济)是基础,④不要选择。

5.B.A. and C的表述不正确,D与题意不符。

6.C.A. and B观点片面;错误的观点。

7.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第一份材料中,山东旅游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孔子热”(文化)的升温。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影响政治。在第二份材料中,儒家文化的“德治”和“人治”思想与我们目前在政治上提倡的“德治”和“民本”有着历史的演进,这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政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