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乐演奏与声乐演唱呼吸方法的异同

管乐演奏与声乐演唱呼吸方法的异同

摘要: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管乐专业的学生在上声乐课和声乐课时会遇到呼吸方法的异同,这也是高师音乐教育中的一个特殊问题。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和总结,笔者找到了这个问题的根源。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和讲解,不仅有助于管乐、声乐专业的师生更加正确有效地提高各自专业的教学质量,还可以避免因呼吸方法的误用而导致的教学方法上的失误。

关键词:师范音乐教育,管乐呼吸,声乐呼吸

在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管乐专业的学生除了自己的管乐课程外,还必须辅修声乐。此外,很多师范声乐专业的学生因为毕业前景而选择学习管乐演奏。这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现象。然而,如何处理两种技能的冲突,尤其是呼吸的问题,已经成为师范院校一个潜移默化的紧迫任务。

呼吸——师范教学中不易察觉又容易出错的问题。

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一些声乐教师可能会有意无意地忽略管乐演奏与声乐演唱在呼吸方法上的差异,所以在给管乐专业的学生进行声乐教学时,往往会出现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错误,把“呼吸”引导得理所当然。

管乐与演奏专业的学生气息十足,让人难免会有一种不用思考就能放声高歌的错觉。一些没有经验的声乐老师还误以为管乐专业的学生只要放松喉头,稳定喉结的位置,就可以达到唱歌的要求。事实上,管乐演奏的气息位置和呼吸方法与声乐演唱有着本质的严格区别。因为吹管乐器需要的呼吸强度、速度、流量都比唱歌需要的强很多。再者,由于管乐演奏和声乐演唱在发声结构上存在差异,所以管乐演奏和声乐演唱的发声状态也是完全不同的。比如管乐的发声结构就是气息只能通过搓口、喇叭口、笛头、哨口发出,声音通过喇叭口或发声孔放大,从而产生演奏所需的各种不同高度、强弱、长短的声音。由于吹管乐时腹部、胸部、喉部形成的肌肉的张力远大于声乐演唱时这些肌肉的张力,所以用管乐演唱会导致喉咙紧张、声音僵硬,这也是管乐呼吸的方法,是严重阻碍管乐专业学生学习声乐的主要原因之一。声乐演唱的发声结构是气息通过摩擦声带产生声音,然后声音通过头腔和口腔放大,形成演唱所需的高低、强弱、悠长、多变的乐音组合。所以健康正常的声带在轻微的气流下可以自然振动,而在同样轻微的气流下演奏管乐器就很难发声。因此,如果管乐专业的学生使用声乐演唱的呼吸方法进行演奏,就会产生较弱的演奏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管乐演奏专业的学生音量、力度、强度不够的原因。究其原因,是歌唱所需气息的强弱、长短、流量,用声乐的气息、呼吸方法不能完全满足管乐演奏的要求。同样,管乐专业的老师也无法理解声乐的呼吸方法,对声乐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吹奏管乐器时弱弱的演奏状态也无能为力。甚至很难发现管乐专业的学生因为上了声乐课,演奏时使用了声乐的呼吸方法而犯的错误。

同样,声乐专业的学生在选择学习管乐演奏时,也会错误地在声乐演唱中使用管乐演奏的呼吸方法,导致“枪炮声”的嚎叫

管乐演奏与声乐演唱呼吸方法的异同

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无论是管乐教师还是声乐教师,都必须充分认识和深入探讨呼吸方法在管乐演奏和声乐演唱中对各自专业的作用,然后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区分和正确运用有效的呼吸方法,指导学生科学地练习演奏和演唱,以保证他们在这两方面都能达到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有的水平。

首先,我们认同管乐演奏和声乐演唱都与呼吸有关,都离不开气息的作用:管乐演奏是通过气流和嘴唇、喇叭口、哨口、笛头的振动产生声音,然后将声音送出喇叭口或发音孔;同样,声乐演唱也是依靠气流摩擦声带,振动产生声音,送出口腔。

无论是管乐演奏还是声乐演唱,他们控制气息的方式是决定他们在演奏或演唱时所能表现的音高、音色、音量和音质的重要因素,因而,他们的气息也就成为了直接影响演奏或演唱能力的培养或演唱、演奏水平发挥的根本原因。在我们管乐专业人士看来,影响管乐演奏能力的因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嘴唇的演奏方法,而最主要的原因恰恰是最能体现基本功的最基本的呼吸方法和呼吸艺术。吹管乐时,由于呼吸不充分,不仅达不到大音量的强度,更无法完成长乐句的演奏,对于高音区的演奏简直捉襟见肘,尴尬不已。换句话说,如果你想演奏出流畅、明亮、优美、动人的音色,就会苦于缺乏饱满、深沉、有力的氛围,就会无所适从。同样,在声乐演唱专业人士看来,影响声乐演唱水平的主要因素不仅是喉头的发声方法,还有呼吸方法。因为唱高音、强音、长句时如果气息不够,也会力不从心,没有深沉有力的气息是不可能唱出委婉动人的音色的。

呼吸在管乐演奏和声乐演唱之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这一点我们管乐专业人士和声乐专业人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如何重视呼吸在两个专业各自的作用;对于在两个专业选修这两门不同课程的学生来说,如何在两门课程中以不同的方式对他们进行不同的训练,已经成为需要我们两个专业的老师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

正确呼吸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管乐演奏和声乐演唱在呼吸方法的正确运用上确实有很大的区别。其显著标志是,它们呼吸时的呼吸控制位置与腹肌有很大不同。吹奏管乐时摩擦振动嘴唇、簧片、哨口、笛孔所需的气息量明显大于摩擦声带所需的气息量,尤其是吹奏铜管乐器时,气息强度远大于吹奏木管乐器时。可见铜管乐的吸气和呼气会远远超过声乐演唱。再者,从作曲的角度来看,一般情况下,考虑到人的声带和气门对气息振动的承受能力是铜管乐器难以比拟的,作曲家为管乐创作的乐句往往要比为声乐创作的乐句长得多,所以气息控制的位置自然要比演唱时低得多。通常需要将气息沉入小腹(肚脐以下)才能满足弹奏的需要。但声乐演唱时的呼吸量、呼吸强度、呼吸强度都比管乐演奏时小得多,所以演唱时气息的位置要高于管乐演奏时的位置,通常是在上腹部横膈膜周围(肚脐以下),这样演唱气息的位置才能产生美妙的音色。当然,对于声乐演唱来说,在演唱高、长乐句的声乐作品时,气息控制的位置要相应地移到下腹部,这样才能有一定的爆发力,增加和延长呼吸的力度和长度。同样,管乐演奏歌唱、抒情的管乐作品时,只要将气息控制位置上移至横膈膜处,声音就能变得柔和委婉。

其次,虽然管乐演奏和声乐演唱的呼吸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可以相互借鉴,但是管乐演奏和声乐演唱时的腹肌发力方向是有本质区别的。比如吹奏管乐时,要人为地向外扩张腹肌,使发出的声音稳定、均衡、持久、有力。声乐演唱中腹肌力量的方向是腹腔自然向内收缩形成压缩力。声乐演唱的呼吸状态就像手风琴的风箱,即吸气时,胸腹扩张充满气息,呼气时,腹部自然向内收缩呼气。当然,根据演唱音乐的音高、长短、强弱的需要,腹部要利用下沉力,与收缩力形成相持力。但从整体来看,声乐演唱中的呼吸接近于说话时的呼吸状态。比如唱歌时,腹部随着气息的呼出而自然塌陷,作者称之为“平稳呼吸”。但吹奏管乐时,呼吸状态正好相反,即吸气时,胸部和腹部也在扩张以充盈气息,但呼气时,腹肌需要根据吹奏乐曲的音高、长短和强弱不断扩张,形成吹奏管乐所必需的耐力。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要搬重物,就要扩张腹部,形成爆发力。不过,虽然弹奏时气息会不断流失,但延长这种爆发力的唯一方法就是让腹部不断向外扩张。我把这种呼吸状态称为“反向呼吸”。有声乐专家说:“学吹管乐的人练呼吸是为了演奏乐器,学唱歌的人练呼吸是为了演奏自己。”这句话足以说明学习管乐呼吸的方法和目的与学习声乐呼吸的方法和目的是根本不同的。原因是吹奏管乐器时,呼出的气流会被嘴唇、喇叭、口哨、笛子、簧片等发声部位阻挡。,形成反向气流造成的胸闷感。因此,在演奏时,只有不断下沉气息,使腹部有意识地向外扩张以减缓喉咙和胸部的紧张,才能自如地控制和运用气息,让正确的气息为成功演奏提供保障。反而有些同学在演奏训练上比较浮躁,乐器的暴力演奏让他们脸红,脖子粗,应付不过来。原因是他们在演奏时未能处理好自然沉息的环节,不仅没有让腹部从容地向外扩张,反而向内收缩,导致气压集中在胸部和喉部,使其受阻,无法舒展。

管乐演奏与声乐演唱和呼吸有很大不同。不过两者在呼吸方法上各有千秋。只有注意调整和运用适合这两门课程特点的呼吸方法,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质量。

管乐专业教师一旦发现健康学生演奏的声音较弱,要注意分析学生在演奏时是否误用了声乐演唱的呼吸方法;声乐教师在演唱时发现学生声音生硬、爆裂、不专注时,要注意学生是否误用了管乐的呼吸方法。

同样,管乐演奏与声乐演唱专业的学生,也只有自觉、勤奋地正确理解和掌握管乐演奏与声乐演唱的不同呼吸方法,通过正确、持久的呼吸训练和综合训练实践,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管乐演奏与声乐演唱所要求的艺术水平。

参考资料:

[1]沈翔的声乐教学艺术[M]。华乐出版社,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