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口才教学

演讲与口才教学

摘要:《演讲与口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能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同时,教师观念的转变也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关键词:演讲与口才;主观教学;教学观念的转变

时代需要口才,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需要口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际交往的频繁,口头表达可以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任何人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在发展自己的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是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而在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中,关键是发展自己的口才和交际能力。卡耐基认为,在一个城市化的社会中,一个人无论在学习过程中还是从事任何职业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在公共场合发言。真正的口才是一种天赋,是一个人素质高、能力强的标志。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际交往的扩大,口才和演讲艺术已经具备了越来越广阔的天地和舞台。因此,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口才,甚至将其视为等同于电脑和美元的三大战略武器。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早就把语言教育作为美国中小学的必修课,很多大学也开设了这门课程。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许多高校也开设了“演讲与口才”这门课程。实践不断证明,这门课程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极其重要。

《演讲与口才》是高校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演讲和口头表达能力。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创新多样的教学方法必将日益迫切地提上教学日程。总结多年的教学,笔者认为在课堂上讲解和演绎相关的理论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回归实践,即“演”与“说”的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教学和多实践,强调实践训练是课程的重点。

一、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歌德说:“理论永远是灰色的,生命之树是常青的。”在演讲和口才的形成过程中,理论永远是灰色的,只有实践之树才能常青。因为口才的形成和演讲水平的提高都要经过一定的实践训练,任何理论都不能代替实践本身。因此,“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要把目前以理论为主的演讲课程,变成以实践为中心的训练课程,让学生参与和实践,让学生在掌握演讲理论和技巧的同时,逐步形成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让话语有意义、有秩序、有口才、有感情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采用主体性教学模式。主体性教学是指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和其他教育活动,自主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笔者主要采用三种方法,体现了“学生第一,教师第二”的原则和精神,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

(1)丰富教学环节,打造学员培训平台。

鉴于该课程内容广泛、实用性强,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教师“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首先,穿插案例,组织课堂讨论。比如在介绍“演讲稿的写作”时,挑选一些精彩的演讲稿介绍给学生。在讲授《求职面试口才》时,要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提前热身,设计“模拟招聘会场景”,让学生在师生问答中灵活掌握求职面试口才知识。此外,经常设置问题,要求学生积极思考。比如让学生上台说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根据学生对各种话题的关注程度来确定讨论话题,然后组织全班讨论,评论演讲者演讲的优劣。审阅者可以是教师或学生。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习兴趣,锻炼了口语能力。

第二,加强实战训练。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说话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口才,并始终让他们感受到口才与他们未来的求职、工作、生活息息相关,课堂教学采用实践为主,口语为辅的教学方式。

学习方法,做到多练,练一节课,课内外结合,学中练,中学练。在实践中创造尽可能多的练习机会,让学生加深对课堂所讲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具体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片段练习和即兴演讲相结合。比如老师提问或提问,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写演讲稿,或者做个别练习,创造不同形式的演讲开头和结尾。同时可以适时穿插一些即兴演讲。演讲的内容可以是学生个人的演讲设计,也可以是表达自己对教学中某个问题的看法。这种演讲不求完整,只注重对课堂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二是多维情景模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体提升。这是“演讲与口才”课程的一个物理练习,通常安排在两个教学单元之间进行一次。在这种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老师的“导入”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明确话题,活跃演讲气氛,而具体的锻炼则由学生自主完成。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争夺演讲比赛的主持人或班级代表。为了激发学生的发言热情,作者在课堂上引入了一种竞争机制,通过多维度的情景模拟,学生通过争夺发言机会获得演讲比赛主持人或班级代表的角色。第二步,根据主讲人的整体设计安排,主讲人在课代表的配合下主持讲座培训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倾听者和欣赏者,坐在讲台下,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适当地进行点评,并在练习结束时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2)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的口才能力需要大量的实践训练来提高。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刻板、沉闷,会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产生紧张感,从而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因此,在课堂上,要积极与学生互动,为学生创造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勇敢地表达自己,在有趣的氛围中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变“厌学”为“好学”,“苦”为“乐”,“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一,和谐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只有在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时,他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发展。因此,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师生平等,身心愉悦。同时,我们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并善于通过非语言行为表达我们对学生的感情,如亲切的眼睛,友好的微笑和适当的手势。这样消除了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也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轻松表达自己。第二,营造激励氛围。在课堂上,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实践和创造的大舞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营造人人敢讲、乐于讲、会讲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用脑、用词、用手,督促他们积极思考,认真训练。只有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真正解放思想,充分展示个性,主动参与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感觉中做课堂的主人。

(3)改革考核制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考核制度一直是教学的指挥棒,其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的方向和质量。既然开设《演讲与口才》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口头表达能力,那么其考核体系就应该紧紧围绕这一目的来组织和实施。

第一,期末考试和平时考试相结合。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新变化,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期末考试评分方法,灵活采用了期末考试与平时考试相结合的新模式。以学生平时出勤、课堂纪律、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等作为考核依据,真正把考核的重点从期末转移到平时,从而保证基础教学环节的正常实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同时加强对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

二、笔试和口试相结合。在期末考试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笔试方式,改变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习生活的应用,学以致用。口试过程中,学生现场选题,老师从口才表达、演讲内容、时间控制等方面打分。这种考试方式的改革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密切相关,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推动学习的无与伦比的动力。”主体性教学

学习方式的改革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二,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

就大学教育而言,首先,教师应该给自己定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既是教学主体,又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观的人。他们在人格和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理解的、双向的人际关系。第二,大学课堂应该是师生合作的课堂,是师生共建的。教师要把传授知识升华为人文关怀。“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以后,他们将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不是塑造他们。”

(1)做好角色转换。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发扬教学民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一,要转变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学生是教学、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要转变角色。教师是主体性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一方面,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示范和引导,促使学生内化和运用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状态、方式和结果,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习困惑和疑惑,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使整个教学过程朝着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向发展。

(2)做好课堂组织。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组织高效的实训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获得成功经验,进而不断激励自己。特别是在组织“演讲与口才”课的互动环节时,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自由,即让学生自由决定是否参与,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果老师引导得当,当这种互动成为一种氛围和风气,学生真正从中获得快乐和提高时,很少有学生会拒绝参与。首先要让学生想说话,敢说话,然后才会变得会说话,会说话。当然,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本身也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教师不仅要在演讲和口才上做到“精”,还要在其他学科上做到“博学”,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更高效地优化课堂训练。

(3)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研质量。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响乐。只有用“教”吸引“学”,以“学”促进“教”,才能达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与课堂相结合,形成广阔的心理场,必然影响学生的心理。教师首先要精通讲课内容本身。一个不会背剧本的演员,绝不是一个称职的好演员。只有老师把眼睛从讲稿上解放出来,教学过程中才会有眼神、手势、表情,才会生动感人。只有在课堂上,教师的目光与学生的求知目光相遇、交流,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另外,教师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学习,力求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干净无冗余,用词恰当;节奏明显,情感投入;给幽默留有余地。在课堂表达中,要区分发起、陈述、分析、论证、结论、打断等不同的语言特征,多使用自问自答、排比、递进等句式。,以免死板单调,也防止哗众取宠。因此,教师要善于安排教学内容,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为学生创造训练平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

主动出击,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此外,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不仅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还要根据教育改革的形势,及时总结经验,提高教研水平,编写教材,撰写相关论文,扩大社会影响。

(4)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制作一套简洁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增加教学信息量。同时,要购买经典的音频或视频资料,既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在利用这些视听资料辅助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思考问题。在播放音频或视频之前,可以提前设置一些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去看,印象会不错。

深得多。

实践证明,《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效果明显,主要表现在:①将教师从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教育教学创新。②激发了学生学好演讲与口才课程的积极性,改变了“我必须学”和“我真的想学”,实现了教学互动,增强了教学效果。③师生关系和谐,拉近师生距离,便于教学交流,促进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④学生的演讲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以精彩的教学“表演”吸引学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口才训练氛围,才能让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乐于表现自我,成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人。

参考资料:

范蠡。《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9(5)。

[2][美]戴尔·卡内基。说话的艺术[M]。由刘虎编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

[3]孟顺英。演讲与口才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学院学报,2006(2)。

[4]张寿星。《演讲与口才》教学新模式[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09(9)。

[5]杨树斌。市场呼唤新型“教育+科技”人才[n]。光明日报,2004-10-14。第二部分:演讲与口才视频学习的体会。

坚持下去,最终可以变得口若悬河,成为一个能言善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