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家庭教育在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儿童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独特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整理的一篇关于孩子家庭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童家庭教育范文1:提高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途径

摘要:家庭教育是儿童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对于流动儿童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促进他们融入学校。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学校合作,提升流动儿童家庭文化资本,构建社会支持系统,是提高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有效途径

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6-14.72万的流动儿童人数已达14.72万,比2005年增加347万。作为城市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流动儿童在接受学校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家庭教育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尤其是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如何提高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对流动儿童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流动儿童和他们的家人一起融入了城市。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只能从家人那里寻求安慰和鼓励。家庭教育包括家庭氛围、家长素质、家长教育观念和方法等。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为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积极的作用,这对儿童的思想发展极为重要。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提高流动儿童的学习成绩。

流动儿童的父母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教育观念往往相对落后。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往往寄托在学校身上,责任心不高,往往忽视对孩子学习的鼓励。好的家庭教育能发现孩子的优点,表扬和鼓励孩子;同时会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纠正孩子的缺点,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积极自信的孩子在学校也往往表现积极,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流动儿童的学校融入。

研究表明,流动儿童及其父母的城市融入水平与其家庭教育质量正相关。流动人口子女及其父母在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融入城市的水平越高,其家庭教育质量越高,反之亦然[1]。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促进父母的城市融入水平,也能促进孩子的城市融入水平,从而提高流动儿童的自信心,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

二,提高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是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改进家长的教育方法。对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不仅可以提高父母的教育能力,促进他们的发展,而且可以维护教育的公平和正义,确保流动儿童享有全面平等的教育。要有效引导家庭教育,可以从建立家长学校入手。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切实保障家长学校的实际执行和运行,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数量。其次,教师需要发挥专业优势,帮助流动儿童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能力;最后,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活动真正体会到教育的意义。

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教育学生,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得到家庭的支持,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能得到学校的指导[2]。家校合作可以让家庭和学校取长补短,在运作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双方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为流动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有效的家校合作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投入,这使得家校合作制度化、常规化。从双方来看,学校要把家校合作常规化,让家长把家校合作当成学校的常规工作,让家长习惯性参与;学校应该把家校合作制度化,让老师把家校合作当成自己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敞开心扉,积极配合,使家校合作有序发展。

(三)提升家庭文化资本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PierreBourdieu认为,文化资本是指任何与文化和文化活动有关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在家庭教育意义上,家庭文化资本包括家庭文化氛围、父母教育方式、家庭书籍、视频、绘画、父母文凭、职业资格等。布迪厄非常重视家庭文化资本对孩子学业成就的作用。教育行为产生的学术收益取决于家庭预先投入的文化资本?[3]。家庭文化资本对流动儿童尤为重要,提升流动儿童的家庭文化资本可以直接增加他们的文化自信。提升流动儿童家庭的文化资本,首先,政府和社会应该为流动儿童父母的市民化提供平台,特别是在就业方面,应该确保他们公平就业,帮助他们寻求更好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间接增加流动儿童父母的文化资本;其次,流动儿童家长也要做出自己的努力,平时多读书看报,学习更多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积累和提升自己的文化资本。

(D)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农民工家庭在城市中属于外来者,但他们在城市中的贡献不可低估。面对农民工家庭在教育方面的困境,我们认为应该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为农民工家庭提供服务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城市的社会关怀,增加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促进农民工家庭的社会融入,进而促进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构建流动儿童家庭的社会支持系统,首先需要政府的力量,通过发挥统筹和引导的作用,制定政策文件来保证社会支持系统的存在。其次,社区和其他社会志愿力量需要发挥行动的作用,共同努力为流动家庭提供具体的帮助。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提高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质量,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我们的耐心和时间,* * *有助于流动儿童的成长。

参考资料:

【1】周光举。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以常州为例[J]。江苏工学院学报,2014(5):6-20。

[2]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438+052。

[3](法国)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上海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儿童家庭教育范文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数千万农民背井离乡,涌向城市寻求生存。同时,大规模?留守儿童群体随之而来。因为亲子分离,这种长期的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隐藏着很多问题。当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解决对策

2013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与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且数量还将继续上升[1]。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农村留守儿童有61025500人,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2]。父母与孩子长期分离的家庭模式给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在孩子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教育问题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人格和道德,阻碍国民人口素质的提高,制约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非理想家庭教育模式

健全的家庭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但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和父母住在一起,推心置腹的谈心,却是一种奢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首先,它们体现在几种非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中。这种家庭教育模式就是孩子的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在农村,由?男人当家,女人当家?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母亲陪伴留守儿童的现象较为普遍。这样的家庭模式容易让孩子住进去?单亲家庭?焦虑和不安。同时,留守一方因为繁重的农活和琐碎的家务,往往没有时间和孩子交流,导致孩子在遇到问题时经常犹豫不决,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其次,这些家长通常文化素质较低,对孩子的学习指导缺乏时效性和科学性。这种家庭教育模式就是一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同时外出打工后,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托管。像这样?隔代教育模式?它进一步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功能。你在线吗?隔代教育模式?在环境上,代沟?问题往往会导致爷爷奶奶和孩子意见的分歧,尤其是在孩子性格和心理发展出现偏差的情况下。年长的爷爷奶奶往往难以察觉,在孩子与人发生争执时,盲目偏袒一方,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这种代际溺爱心理不利于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容易导致孩子霸道、我行我素的性格特征。最后,在?上一代教育模式?孩子在中学成长的家庭教育更是堪忧。一方面,至亲好友很难把握留守儿童的教育,过于严厉容易给孩子带来抑郁和抵触情绪;过于宽松容易造成孩子随波逐流,不利于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父母角色参与是消极的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的作用同样重要,不可替代。赫瑟林顿和其他研究认为,父亲在孩子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他的自我认同方面。父亲帮助孩子与母亲进行心理交流。分离?教他们控制自己的冲动,学习各种规范和规则,同时帮助母亲避免过度情绪化地处理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3]。家庭教育需要母亲的参与,但更重要的是呼吁父亲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一个好的父亲会在孩子面前尽可能展示母亲生活之外的东西,成为孩子探索新领域的向导和力量源泉[4]。现实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家庭教育意识薄弱。比如有的妈妈在孩子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离开家,一两年回家看望一次孩子。一些母亲甚至不在春节期间与他们的孩子团聚。再比如,留守儿童的父母认为外出打工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阅读和生活环境。这些家长经常?重学历轻教育?认为给钱就是养育和教导,有的人为了弥补不在身边的亏欠感,盲目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他们认为物质上的满足可以换来孩子亲情上的安慰。但是呢?陪伴就是爱?父母陪伴的缺失会给孩子带来精神上的伤害。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把希望寄托在爷爷奶奶、家里的亲戚朋友和学校的老师身上。他们一方面在精神上缺乏与亲人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现实的生活状况在物质上与当初的理想生活背道而驰。这些人在陌生的城市找不到归属感,同样在城市工作的异性同伴成了他们寻找归属感的目标。临时情侣?现象有所抬头。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些留守儿童的父母无暇顾及他们的生活状况,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更加消极。

3.学校教育缺乏针对性的指导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与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更专业、更系统、更全面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但现实是,一些学校盲目追求升学率;留守儿童的教育主要着眼于儿童的发展而不是留守儿童的个体需求;缺乏对需要重点帮助的留守儿童的针对性关注。忽视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是学校与家长脱节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方面缺乏优秀负责的教师资源,另一方面家长和学校老师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缺乏了解和沟通,导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

4.缺乏有效的社会教育支持

社会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有利于促进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然而,现实情况是缺乏系统的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有效的帮助。此外,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建设落后,教育水平低下,农村社区教育服务体系的作用微乎其微。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的缺失,弱化了社会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应该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甚至导致一些已经走上社会的留守儿童在面对人生各个阶段的选择时,产生迷茫和无助感,加剧了自身认知方式与解决问题之间的矛盾。

二,如何有效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1.推动政策调整,减轻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

各地区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因地制宜,努力增加当地就业,鼓励、引导和帮助劳动者在当地自主就业或创业,发展当地经济;采取政治和经济措施,加大县域经济发展力度,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使农民工在家乡有良好的就业选择,从而缩小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5]。政府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农民工就业选择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此外,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是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关键。比如,为留守儿童提供随父母在流入地正常上学的机会,有条件的地方新建留守儿童公办学校,减免留守儿童借读费等。只有解决好留守儿童的上学问题,才能让他们结束留守生活,回到父母的怀抱。

2.提高家长的角色认同

提高家长作为家长的角色认同,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法国著名青年节目主持人克里斯蒂安?施皮茨博士曾建议父母:培养你的孩子,多陪陪他们,因为家人的安慰和关爱有助于他们的成长[6]。一、留守儿童家长要改变?给钱就是养育和教导?只有定期与孩子沟通,培养孩子的情绪,及时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动态,与孩子建立起相互信任感,孩子才能把这种陪伴式的爱转化为激励自己努力的动力,才能避免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把父母的说教变成聋子的耳朵。因此,留守儿童的家长应与他们的临时监护人和学校老师保持稳定的联系,以便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动态,分享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第二,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避免时间间隔过长,采用多种沟通方式,注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只有增强亲子意识,增强对自己角色的认同感,才能帮助下一代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

3.整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成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果,不可偏废?[7]。只有形成三种教育力量,才能促进孩子自身的社会化。因此,当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问题时,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应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首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儿童的道德素养,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其次,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和关怀,比如为其家庭建立更新的人口流动档案;有效利用留守儿童家长回家探亲的机会,与家长沟通孩子近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发展情况,告诉家长家庭关爱是解开留守儿童心结的关键。在学校课程设置上,要开设有利于强化留守儿童家庭意识的课程,教授如何与家人相处的科学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为人处事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家庭意识,让他们从心理上逐渐理解父母进城打工的行为,并将这种对父母的理解和向往转化为学习的主动性和生活的自主性。良好的家庭意识有利于和谐家庭氛围的形成,这将促进整个社会良好人际氛围的形成。最后,应增设农村社区教育咨询服务中心和留守儿童活动中心,让留守儿童在与他人交往的同时,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全的人格。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家庭教育立法只是促进家庭教育的一个条件。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参考资料:

[1]新华网。全国妇联: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超过6000万。

[2]全国妇联课题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的研究报告[R]. 19920.686868686617

[3]杨,董广衡.父亲的缺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5 (03): 260?266.

[4]刘,,。父亲的角色卷入与儿童的成长[J]。国外教育研究,2006 (11): 13?18.

[5]周宇,杨宇。社会管理创新理论视角下的留守儿童问题[J].科技创业月刊,2013 (08): 167?168.

[6]邹,罗春贤。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J]。扫盲教育论坛(教师版),2010(03)。

[7]黄晓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2.小学家庭教育论文

3.基于家庭教育功能的儿童社会化研究论文。

4.3-6岁儿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5.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