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

经典评论:组织行为(罗宾斯)

我们已经展示了人际交往技巧的重要性。然而,无论是本书还是本书涉及的其他学科都没有使用人际交往技能的概念,而广泛用于描述这一学科的术语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探讨个人、群体和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应用这些知识来提高组织的有效性。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独立的技能领域,有很多通用知识。它研究什么?它研究组织中行为的决定因素:个人、团体和结构。此外,组织行为主义将从研究个人、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中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使组织的运作更加有效。

总之,组织行为关注的是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以及这种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因为组织行为学特别关注与就业相关的情况,所以你会发现这个领域强调与工作、缺勤、员工流动、生产率、绩效和管理相关的行为,这并不奇怪。人们对构成组织行为学主题领域的组成部分或主题的看法越来越趋于一致。虽然关于哪个更重要还有很多争论,但人们对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课题已经基本达成了* *的认识,包括动机、领导行为与权威、人际沟通、群体结构与过程、学习、态度形成与感知、变革过程、冲突、工作设计和工作压力。

第一,个人行为的基础

传记特征。经理们很容易接触到传记特征。在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的个人档案中都有这些信息。在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是年龄和生产力之间似乎没有关系;员工年龄越大,任职时间越长,离职的可能性越低;与未婚员工相比,已婚员工的缺勤率更低,离职率更低,工作满意度更高。

能力。能力通过能力——工作的适应性直接影响员工的绩效水平和满意度。如果管理者想让两者合理匹配,应该怎么做?

首先,有效的选择程序可以提高这种适应性。工作分析可以提供两方面的信息:工作目前在做什么,个人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完全完成工作。然后,通过测试、面试和评估,我们可以了解申请人所需能力的水平。第二,在职人员在组织中的晋升和调动决定应反映候选人的能力。我们应该像新员工一样,评估在职者在具体工作中应该具备哪些关键能力,并将这些要求与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相匹配。第三,通过稍微调整工作以匹配在职者的能力来提高这种适应性。这种调整往往是在不明显影响工作基本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的,以更好地适应在职者的工作潜力。这方面的例子有:在员工组中,改变使用的设备,重新安排任务等。这种方法既适用于新员工,也适用于现任员工。对于后者,也可以采取培训的方式,让他们在时间和条件发生变化时,仍然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个性。人格文献的调查为有效的工作绩效提供了一般准则,可以提高雇用、调动和晋升决策的有效性。因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限制了他的行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预测行为的框架。比如在社交场合,害羞、内向、不自然的个体可能不适合做推销;一个具有顺从、从众特征的人,在广告策划上可能做不了多少事。

仅凭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就能预测出各行各业的高成就者吗?显然不是。而了解个体的性格特征,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不匹配,从而保证员工流动率的降低和工作满意度的提高。

我们已经知道,某些性格特征与工作的成功高度相关。测试这些特征并在选择过程中使用这些数据将使工作更加有效。一个接受规则、服从权威、依赖性得分高、经验开放度得分低的个体可能更适合工作岗位:高度结构化的流水线工作、医院保安或大型公共机构的行政官员;不适合科研人员或者需要创造力的工作。

根据定义,任何可观察到的行为变化都是学习已经发生的初步证据。在这里,我们想要确定的是学习的概念提供了什么样的见解来解释和预测行为。正面强化是改变行为的有力工具。通过肯定和奖励与工作绩效相关的行为,管理层可以提高此类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

学习方面的相关研究也表明,强化比惩罚更有效。惩罚行为往往倾向于只达到暂时的抑制效果而没有长期的转化,被惩罚的对象也容易对惩罚者产生反感。惩罚虽然能比负强化更快地消除不良行为,但其效果往往只是暂时的,之后还会有不好的副作用,比如士气低落、旷工率高、离职率高。因此,我们建议管理者用强化代替惩罚。

最后,管理者要知道,员工把他当做榜样。如果你经常上班迟到,要花两个小时吃午饭,用公司的办公用品自用,那么员工肯定会收到这个信息,并据此模仿他的行为。

二、群体行为的基础

团体表演。要预测群体绩效,必须认识到任何工作群体都是更大组织的一部分,组织战略、权力结构、招聘程序、奖励和报酬制度等因素都会为群体运作提供有利或不利的氛围。比如一个组织中的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之间不信任,组织中的群体榜样可能会形成一些规范,限制员工的努力和产出。所以,管理者不应该孤立地看待一个群体,而应该看到群体的外部环境给了这个群体多少支持和鼓励。显然,一个处于成长型组织中、外部资源丰富、有高层管理者支持的群体,很容易提高生产率。同样,如果一个群体的成员拥有完成群体任务所需的技能,以及对群体有帮助的人格特征,这个群体就很容易提高生产力。

与群体绩效相关的结构性因素有几个,最重要的有:角色认知、群体规范、地位不平等、群体规模、人口构成、群体任务和群体凝聚力。

角色认知与员工绩效评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对待员工工作的态度上,员工和老板的一致程度影响着老板对员工的评价。如果群体规范支持提高产出,管理者可以预期员工的个人绩效远远高于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限制产出的群体。同样,一个群体中什么样的旷工率是可以接受的,也是由群体规范决定的。

不平等的地位会让群体成员产生挫败感,从而对群体生产力和员工留在组织中的愿望产生负面影响。对于那些对平等敏感的个体来说,不平等很容易降低他们的动力,寻求其他可能带来公平的途径(比如另找工作)。群体规模对群体绩效的影响取决于群体任务的类型。大团队对于寻找事实等活动更有效,而小团队对于采取行动等任务更有效。我们对社会惰性的理解表明,如果管理者使用大群体,他们应该提供衡量群体成员个体绩效水平的手段。

我们发现人口统计的构成是决定个体流动性的关键因素。更具体地说,如果小组成员年龄相似或加入工作小组的时间相似,他们就不太可能辞职。影响群体互动过程与群体绩效关系的权变因素是群体任务。群体任务越复杂,依赖性越强,群体互动过程越容易导致群体绩效下降。团队凝聚力对团队生产力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取决于群体的表现规范。

员工满意度。类似于角色感知和绩效的关系,如果老板和员工对员工的工作有相同的理解,员工的满意度会更高。同样,角色冲突与工作压力和工作不满有关。

大多数人都喜欢和地位等级相同或更高的人交往。这样,我们可以预测,如果员工的工作能减少他们与地位较低的人交流的机会,他们的满意度就会提高。

我们可以直观地想象群体规模与满意度的关系:群体规模越大,群体成员的满意度越低。群体规模越大,群体成员参与和互动的机会就越少。同时,成员越多,越容易在群体内部发生纠纷和冲突,形成小群体。所有这些都会让集团成为一个不愉快的地方。

三、组织结构的基础

组织的内部结构可以解释和预测员工的行为。也就是说,除了个体和群体因素,员工组织的结构关系对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也有重要影响。认为组织结构对员工的行为和态度有影响的依据是什么?显然,组织结构有助于减少不确定性,明确工作内容,明确员工的顾虑,解决他们的“我该怎么办?”“怎么会?”“我向谁汇报?”“如果我有问题,我可以向谁寻求帮助?”这种问题对员工的态度有影响,促使他们提高工作绩效。

当然,组织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员工的行动。例如,如果组织高度标准化和专业化,指挥链牢固,授权程度低,控制跨度窄,员工的自主权就小。这类组织控制严格,员工行为变化范围很小;相反,如果组织的专业化、正规化程度较低,控制跨度较宽,则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大的活动自由,员工的活动内容相对丰富得多。战略、规模、技术和环境决定了一个组织的结构类型。为简单起见,我们可以将组织结构设计分为两种类型:机械模式和有机模式。组织结构对员工工作绩效和满意度的影响与员工的个人偏好有关,受个体差异的调节,如下图所示。

最后,管理者应该明白,工作专业化、控制跨度、正常化和集权化等结构性变量是组织研究者可以测量的客观变量。我们在本章中提供的发现和结论实际上是这些研究人员工作的直接结果。然而,员工往往无法客观地衡量这些结构特征。他们用不科学的方式看待周围的一切,进而形成自己的隐性组织结构模式。我要面试多少人才能获得在公司工作的机会?你的工作有多少人?公司有政策手册吗?如果有,是不是每个人都很容易得到一个?公司的所有员工都严格遵守手册的要求吗?公司及其管理者在新闻媒体中的形象如何?员工对这些管理的回答,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同事的看法,会形成员工对组织结构的主观印象。当然,这种印象可能与组织的客观结构不相容。

员工对组织结构的隐性模型非常重要。人们的行为反应是基于他们的主观认识,而不是客观现实。例如,相关研究证明,许多结构变量与其直接相关的绩效水平和工作满意度并不一致,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是个体差异。但这些不一致的发现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对客观特征的多元化理解,或者不同的人对同一客观事物有不同的看法。研究人员通常关注组织结构的实际水平,但如果人们对同一元素的解读不同,结果就会大不相同。所以,最根本的还是要了解员工是如何知道自己的组织结构的。对于有效预测员工行为,预测员工行为比组织结构本身的客观特征更有帮助。

(观点)

斯蒂芬·P·罗宾斯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教授和组织行为学权威。他获得了亚利桑那大学的博士学位。曾供职于壳牌石油公司和雷诺金属公司。他曾在布拉斯卡大学、协和大学、巴尔的摩大学、南伊利诺伊大学和圣地亚哥大学任教。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组织中的冲突、权威、政治和有效人际交往技能的发展。他的相关论文发表在《商业愿景》和《国际管理》上。管理评论和管理教育。近年来,罗宾斯博士花了大量时间编写管理学教材。著作有:《管理学》(第5版)、《管理基础》、《组织行为学精要》(第4版)、《人际技能训练》(第2版)、《组织部》(第3版)、《今日管理》等。这些书被美国许多大学作为管理学教材,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数百所大学作为教材。

组织行为学是罗宾斯的代表作。本书初版于1979,已重印七次。除了在美国多所大学作为教材使用,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墨西哥、荷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也有大量读者。它是一部万能教材,是一部才华横溢的学者撰写的充满智慧的教材。这本书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重视和欢迎,是因为它具有鲜明的特色:

第一,风格独特。全书共分五章,18,从个体行为出发。本文从群体行为和组织发展的角度探讨了组织管理中人的行为问题。每章都有要点、学习目标、复习题和讨论题。特别新颖的是,在每一章的结尾,作者都设计了“自我意识练习”和“与他人练习”,供读者自我评价;根据每章讨论的话题,巧妙设计辩论题,包括正反两面,让读者在辩论中总结自己的答案;每章开头都有实例介绍,激发你的阅读兴趣;在正文中,作者设计了“新闻中的组织行为”和“从概念到技能”两个栏目,帮助读者理解和消化教材内容。

第二,观点新颖。这本书从大量的研究资料中总结了许多新颖的观点。比如,传统的整体冲突观认为冲突不利于组织的运营,但本书作者认为,一定程度的冲突有利于提高组织的运营绩效。

第三,文献丰富。这本书引用了大量的第一手参考资料。据不完全统计,它引用了各种学术期刊和报纸上的数万篇文献。既有纯粹的学术研究报道,也有来自大众媒体的新闻报道和流行故事。

第四,语言流畅。这本书的语言生动活泼,不像传统的教科书,而是用对话的口吻写的。读起来轻松愉快,有时候甚至会觉得自己在和作者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