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学生写的一篇2000字的社会热点问题论文。

“大学生最关心的社会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出生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这一代人成长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他们的思想多元化,生活方式多元化,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手段多元化。他们有一种来自独生子女的自我意识。因此,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想、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强烈的民主观念。作为实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人才资源,他们是否关注社会热点,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态度,对他们未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做了这个调查。

调查对象:a大学在校大学生。

调查时间:本次调查于2010,165438+10月下旬开始,2月上旬结束。

调查地点:a大学。

调查概述:

首先,通过详细的讨论和资料收集,我们确定了总的调查方向:

第一阶段:将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娱乐、科研、就业等八个主要方面,并以其典型事例调查大学生的认识。

第二阶段:统计数据后,深入分析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

第三阶段:进一步收集资料后,完成本次实践的问卷调查。

问卷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统计受访者的学生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以及关注社会问题的渠道;

2.选取上述八个方面的典型问题,调查受访者的理解程度;

三个。选取当前社会十大热点问题或活动,调查受访者的了解程度。

调查过程:

经过几番精心修改,我们打印了150份调查问卷,分发给某大学不同年级、不同学院的学生填写、回收。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不忘积极与被调查者沟通这一做法,以便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成功回收了所有有效问卷,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并以图表的形式展示了这一阶段的结果。

调查结果和分析:

受访者中男生占69%,女生占365,438+0%。各年级分布为大一37%,大二23%,大三17%,大四15%,研究生和博士生8%。问卷第三个问题的结果显示,大学生最关心的社会问题是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就业问题。其次,最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是政治、经济和文化,最后是娱乐和科研。对于作为本次调查主要被调查对象的大一大二学生来说,虽然还没有直接面对就业问题,但大部分人已经把就业作为自己上大学后或大学毕业后遇到的最大困难。在对打算考研的学生的调查中,80%的学生认为读研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众所周知,考研和就业不仅是最受关注的话题,也是大学生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此外,从本次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当代大学生对时事的关注度依然很高,比如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美韩军演、朝鲜半岛争端、通胀压力、哈里?《哈利·波特7》和《赵氏孤儿》是大学生中的热门话题和事件。

可见,当代大学生不再是以前一心读圣贤书,对窗外事不理不睬的书呆子了。当代大学生能够时刻关注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积极参与各种社会话题和热点问题,对社会重大事件表明应有的态度和独特的看法。知道这个情况,是这次调查后的一大收获。

但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也知道,当代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手机、道听途说了解社会动态,这对于大学生主动融入社会、与时俱进是远远不够的。这种现象反映出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学校没有提供足够的相关平台,这是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形式单一的主要原因;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学生反应一般;大学仍然是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

此外,由于第一阶段的统计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最关心的是就业问题,我们也沿着这个方向调查分析这个问题的原因、背景、现状和建议对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大学生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是理所当然的。受供求关系的制约,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猛增,给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就业压力。同时,高校专业调整和学科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人才需求变化。高校毕业生的规格和质量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日益严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蚁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剪影,他们被戏称为“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是指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生活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它们也像蚂蚁一样被称为‘弱者和强者’。

据了解,“蚁族”群体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相对于现实生活中庞大的“蚁族”数量,“蚁族”在社会关注度上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现在社会上经常有以“农民工、下岗工人、农民”为焦点的媒体报道和学术研究,但很少有关于“蚁族”的学术研究和媒体报道。他们不被纳入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管理体系,也很少出现在学者和记者的视野中。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被忽视和遗忘的群体,是一个很少有人关注和同情的群体。

然而,虽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蚁族”的队伍仍在以超人的速度增长,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仍然很高,集中表现在对发展前景、工作环境、薪酬待遇的要求上。大多数学生认为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和强烈的责任感是他们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但我们认为,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固然重要,但只是基本条件,还远远不足以让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良好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是更具竞争力的条件。

大学生就业受到政府、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的高度重视,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其实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两点:第一,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造成了全社会就业压力大,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第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大学毕业生需要和其他劳动者一样接受市场选择。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建议:

1.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1)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到中小企业、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工作的政策指导。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人才,这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此外,政府应积极为大学生到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开辟常年、规范的渠道,加强宣传引导;为在基层单位工作的大学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2)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使用准确、高效和全面的收集、筛选、分析和评估。

2.用人单位要按需选人,合理替换冗员:

(1)根据需要引进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用人单位要转变选人观念,按需选人。高水平的大学生培养科研和技术开发人才,中低水平的大学生培养具体使用和操作人才。只有合理引进不同层次的大学生,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让各类人才都有用。

(2)加强人才储备,合理替换冗员。企业是吸引高校毕业生的主力军。虽然很多企业面临人员过剩的问题,但高层次人才仍然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企业竞争力低下。因此,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吸纳大学生,加强人才储备,调整人才结构,同时替换掉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多余人员,从而增强企业活力。

3.高校要适应市场,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求。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就业形势和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势进行科学预测,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

(2)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职业平台。高校要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咨询、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大学生求职择业指导,为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和设计,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职业目标。同时,要拓宽渠道,积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联系,发挥我们既了解学生又了解用人单位的优势,积极牵线搭桥,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学习,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科学的就业观,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

(1)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有意识地通过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更新就业观念,确定合适的就业预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应不断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后创业”的就业意识。

5.大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业,从思想上和精神上锤炼自己,树立全新的人才观,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获取丰富的创业经验,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创业能力。

成功的企业家具有一些核心的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如创业理念、天赋、勇气和知识,以及创业过程中克服困难的毅力。这些高要求决定了当代大学生要走上创业之路,必须注重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注重按照创业素质培养的规律培养自己的能力,锤炼自己的勇气。同时,要培养自己的创业人格、创业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克服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积累型”和“继承型”,死知识多,应用知识少,胆子小,生存能力差。

另外,要树立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的意识。自信就是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条件开始未来的职业生涯。自信给人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和进取精神。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尤其是在遇到失败和挫折的时候。自我提升就是在自信的基础上,通过企业的实践,不断增加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锤炼自己的意志,树立自己的形象,敢说敢做,不贪图眼前利益,永远进步,让自己强大起来。自主就是拥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考能力,不受传统和世俗偏见的束缚,不受舆论和环境的影响,能够选择自己的道路,善于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自力更生需要有远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有把握自己航向的能力。自力更生,就是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构筑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基础。

创业是目前媒体报道的热点领域。无论是传统媒体,比如报纸、新书、广播电视,还是网络媒体,每天都在提供大量的创业知识和信息。一般来说,经济类和人才类媒体是首选。著名网站有财富人生、创业家、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中国创业网、中国创业论坛等。此外,各地创业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机构的网站也包含丰富的创业知识。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创业知识往往是有针对性的。

大学生要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和创业。创业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处理不同的人和事,对人的能力要求很高。创业的人不仅要懂得经营,还要善于管理。他们应该能够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但在危机时刻也要果断和冷静。如果指挥有决心,他们应该能言善辩,有谈判公关的能力。他们应该能够创新,不怕挫折和困难。所以创业能力是非常全面的,包括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意能力、业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公关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机会把握能力、谈判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等。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作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并将其视为打开未来生活大门的四把“钥匙”。“学会认知”就是教会人掌握认知的方法,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培养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做事”就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处理复杂突发事件和危机的能力。“学会共同生活”就是培养人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人的竞争意识和管理能力。“学会生存”就是不断增强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培养人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等等。因此,大学生应积极树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使自己在创业时“走出去”、“站起来”、“做好”。

实践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创业经验、培养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其次,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团组织、创业实习、职业实习、兼职求职体验、市场与社会调查等活动,接触社会,了解市场,磨练心智,提高综合素质。第三,商业活动无处不在。大学生可以和有创业经历的亲朋好友交流,甚至可以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拜访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者向一些专业机构咨询。这些“有经验的人”从经验中获得的收获往往比从书本中获得的收获更多。通过这种人际交往的方式获得最直接的创业技能和经验,会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受益匪浅。第四,投身真正的创业实践。毕业前后,可以进入创业的初创阶段。可以单独或与同学轮流租赁或承包小店,或加工、修理,或销售、服务,在真正的创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这些活动成为大学生走进社会课堂的第一步。同时,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为今后的创业活动积累了经验,还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组织协调、管理、应对突发事件、语言表达等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应对挫折和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