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婴幼儿”指的是“3-6岁的孩子”,“习惯”指的是一个人不加思考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行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人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通过对孩子实施养成教育,从培养孩子外在的行为习惯入手,促进孩子内在素质的发展,从而保证孩子健康的身心,培养兴趣,获得经验,启迪智慧,形成良好的性格,促进每个孩子个性的发展。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

幼儿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幼儿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自制力较差,会出现各种不良习惯,主要表现为:

1.早上睡懒觉

孩子爱睡懒觉,早上不能按时起床,这是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

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有晚上不按时睡觉的问题。为了纠正,家长首先要确定孩子每天需要睡多长时间,制定出合理的作息时间,晚上督促孩子睡觉。

2.我不喜欢洗脸和刷牙

学龄前的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洗脸刷牙。在他看来,他们只是觉得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很有趣。孩子四岁半才会洗脸;你直到6岁左右才洗澡。所以家长要在孩子好奇的初期引导和帮助孩子洗脸刷牙,一定要有耐心。注意不要强迫孩子这样做,否则孩子会有被惩罚的体验,会对洗脸刷牙不感兴趣,会逐渐养成不爱洗脸刷牙的习惯。

3.不愿意去幼儿园

上幼儿园是孩子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孩子进入幼儿园,需要自己改变以前的生活习惯。不能像在家里一样为所欲为,必须服从老师,不能独占玩具,睡觉吃饭排便等生活方式都变了。如果家长能巧妙地利用这种变化来启发和激发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能改善孩子的心理和行动。相反,如果家长忽视了这种改变,尤其是在家里骄纵、依赖的孩子,上幼儿园会遇到很多困难。

4.偏食和厌食

偏食:指对饮食挑剔或只吃自己喜欢或习惯的几种食物的孩子。偏食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不仅不利于营养摄入,也不利于健康发育。因为孩子对食物不感兴趣,吃得少,或者只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就会体重下降,面黄肌瘦,皮肤干燥,甚至出现贫血、低血糖、体温过低、脉搏慢、低血压、营养不良等。

5.喜欢撒谎

说谎是孩子常见的行为,也是父母教育不当的结果。因为年龄小,孩子分不清现实和想象,理想和幻想。有时他在表达自己的意图,但在大人看来,他是在撒谎。在4岁之前,孩子以父母是否开心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对错。比如孩子打碎了碗,以为妈妈会生气。这时候他会说:是猫打碎了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意识不到他们说谎行为的本质。

6.容易发脾气

婴儿刚出生时,经常大声啼哭,手脚乱动。这种孩子容易形成暴躁的性格。但是大部分孩子的坏脾气都是背开口形成的。这有很多原因。溺爱、听话、有求必应会让孩子越来越暴躁。如果父母也拒绝孩子的合理要求,孩子的欲望总是可望而不可及,也会让孩子脾气暴躁,有时还会记仇。

二、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孩子的良好习惯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等等。众所周知,人的生活中很多习惯都是年轻时养成的。因此,教会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他们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那么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了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在我结合平时的工作,谈谈我对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看法:

(一)在教学活动和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1.耐心教育,讲明道理。

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在教育上更要有耐心。说理的时候要把握两点:第一,要明确,不能含糊。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一定要给孩子讲清楚。其次,要具体明确。孩子们被要求对他人有礼貌。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与老师在一日活动中的指导密切相关。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早上见到老师就问好;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说“谢谢”;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要对他说“对不起”;离开公园的时候和老师小朋友说“再见”。

3.榜样教育,巩固和形成

在活动中,孩子经常因为排队而发生推挤,导致不听话、打闹、抱怨或争抢玩具、独占玩具,或者房间里的小椅子倒了、小桌子歪了而无人理睬等现象。在这方面,老师的口头说教收效甚微,孩子容易旧病复发。这时,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B)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

1.生活化的课程、活动和游戏。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生活游戏和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孩子三岁到六岁是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快速发展期,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他们大部分的人生经验都会在这里获得。但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通过游戏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教师在指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与孩子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延续,帮助孩子建立积累的经验。

2.以鼓励为主,少处罚。

老师要在一天的活动中横向看每个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孩子渴望大人评价自己的行为,对大人的评价也很敏感。他们总是喜欢得到积极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温柔的抚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

3.要温和,避免粗鲁。

一个好老师的风度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孩子们会模仿老师的言行,一个温和的老师往往会赢得孩子们的喜爱。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老师应该耐心细致地关心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帮助他们改掉坏习惯。

(三)做好家长,让家长和老师共同培养孩子。

家庭不仅是孩子的生活环境,也是重要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来说,在家度过的时间约占一生时间的三分之二。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引导,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原因很简单: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行为习惯还没有真正形成。幼儿园里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可能很快就会抛弃。为了同步家庭教育,我们注重引导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首先,要求父母创造和维护一个和谐、快乐、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这样温暖的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和快乐,感受到情绪的稳定,受到爱的熏陶,萌发自信和上进心;其次,要求创造一个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从小萌发爱整洁、爱护东西、生活规律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再者,老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孩子在幼儿园被要求做的事,在家里也被要求做。为了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播种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非常重要。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让孩子健康的生活,幸福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我们的国家才能有希望。所以要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加强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我们留给孩子最宝贵的终身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