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治疗理论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影响因素

罗杰斯治疗理论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影响因素

本文介绍了罗杰斯的心理治疗理论,并从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氛围和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对“个体中心疗法”的影响。

关键词:心理素质个体中心疗法,逆向心理闭锁

一.导言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五六十年代,之后发展迅速,这与二战后美国物质文明空前发展,但精神世界混乱颓废的社会因素有关。同时,也与自冯特1879年创立科学心理学以来,心理学中一种远离哲学、贴近自然科学的科学主义倾向[1]极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关。

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更加关注每个人的特点,而不是从方法的角度出发,所以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也从哲学和人文的角度关注人的未来和人性的价值[2]。

人本主义反对心理学中人性的兽性化和机械化倾向,强调人的能动性,即人有选择未来的能力,人有创造的能力,人的价值观或道德意识有内在社会动力的基础。

二、罗杰斯的心理治疗理论

罗杰斯的心理治疗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非指导性治疗”、“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和“以个体为中心的治疗”。

“个人中心疗法”是对“病人中心疗法”的丰富和发展,它强调“人-人”的关系,而不是“帮助者-被帮助者”的关系,主张心理学要研究人的价值和尊严,为恢复和提高人的价值和尊严做出贡献。

第三,罗杰斯的心理治疗思想在学校咨询中的地位

(一)中国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围。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以伦理道德思想为主要内容,古代教育也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可见中国的道德教育源远流长。韩愈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体现了教师在德育中义不容辞的责任。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德育内容已概括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主要由学校政工干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来服务,解决学生的发展方向问题,使学生按照我国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原则和方向性要求。由于教师的德育背景和“为人师表尊严”的情怀,心理咨询教师普遍采用行为认知疗法,肯定了心理教师在咨询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发展方向的引导作用,符合我国传统思想工作的要求。

(二)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在形成,但不稳定,辩证思维能力刚刚开始显现,表现出对事物鉴别能力的不足。看问题时往往片面、主观甚至偏激,追求个性。我在咨询工作中发现,有些来访学生的认知有点偏激,但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自我分析和自我认知能力较弱。有时候他们无法简单的通过回顾自己的经历和事件来重新整理自己的经历,进而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罗杰斯的“以病人为中心的疗法”更适合自我意识清晰、自我分析能力强的来访者。

第四,在学校心理咨询中运用罗杰斯治疗观的必要性。

(一)学生的心理需求

1,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对对方的自尊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在青少年阶段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开始主张平等关系。为了赢得自己独立的象征,他们会反抗权威,对态度的敏感使他们对申斥和责备产生叛逆。

2.锁定心理。与青春期相比,青春期学生的闭锁心理明显且涉及面广。青少年自尊心增强,另一方面心理脆弱,易受伤害。随着个人隐私的逐渐扩大,他们往往担心自己的某些方面会被嘲笑,于是小心翼翼地在心里筑起一道篱笆,锁住内心的秘密和思想感情,生怕受到伤害。有些平时看起来开朗随意的同学,心里还是不愿意告诉任何人。

3.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认识,也是人对自己的认识和对待的统一。青少年,正是自我认知的时期,他们开始对周围的事物有了自己的判断,也开始有了自己内在的标尺去衡量周围的人。在老师长辈眼里是对的,是合理的,在他们眼里未必如此。代际差距带来的观念差异并不好回答,更何况不存在对与错的问题,而是适应与不适应的差异。

(二)罗杰斯心理治疗思想的特点

在“非指导性治疗”中,罗杰斯认为,病人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治疗师只需要适当重复患者的话,开始介绍治疗师在“来访者中心疗法”中的指导作用。虽然治疗师的作用在提升,但是对治疗师的专业技能没有要求,也不注重所谓技能的培养。而是注重咨询师的本质态度和人生观,尤其是同理心的理解。此外,它的主要概念也很容易理解。不需要高深的心理学知识,对于现在从事学校心理工作的心理老师来说很容易,也很容易吸收其他行业有志于心理咨询的优秀人才。

罗杰斯的心理治疗理论在实际操作中有利有弊。心理教师要取长补短,认识到其引导性不足,重视与来访者建立信任、平等的关系,尊重来访者,给予来访者心理支持,诱发学生自我成长的欲望。同时,根据来访学生的人格结构,灵活运用罗杰斯的心理治疗方法。比如对自我意识强的学生进行探视,可以采取“非引导疗法”,过多的引导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弹。自我意识薄弱、缺乏主见、依赖性强的学生,最好多使用引导性的辅导方法,让这样的学生在行为训练中得到发展。

总之,在心理咨询中,只要是对来访者有帮助的,都可以用,都会是好方法。

参与文件: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95 ~ 297。

[2]郑日昌,文,张文。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J].中国精神卫生杂志,2000,l4(1):68。

晏农秋。以当事人为中心疗法本土化的可行性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 (3): 89 ~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