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文化的关系800篇散文

从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是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去其糟粕,吸取其精华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使传统文化现代化,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一定条件下,传统文化可以转化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文化,但这种转化需要社会实践,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根本结合点。

第一,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过去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这种经济是人治经济。一切都在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政企不分,事情都是按照行政长官的意志去做。

合理分配导致中国经济长期落后。现在的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本手段配置社会资源,是按照市场经济运动规律建立起来的经济管理体制。因此,它能有效地激励企业发挥主动性和竞争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定的经济总是和一定的文化联系在一起。经济和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今天的经济就是明天的文化。明天的文化也将是后天的经济。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任何经济活动都是由具有一定观念和文化的人进行的。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观念,人是不会胜任的。所以现代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会考验人们现有的文化观念,做出新的选择。另一方面会促使人们努力学习一切先进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质。

第二,是建设完整的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意味着合法性、权威性和公平性。法治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一是引导市场经济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监管的作用——通过法律规范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行为和秩序;第三,保护的作用——保护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和合法权利。这些都是现代文明和文化的体现,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缺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法制中的人治。法律只是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这种缺乏权利意识的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中很难存在和发展。

第三,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它要求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谋道而不谋食”的旧价值观,从而增强人们的务实精神和进取精神。事实上,人们的实践活动离不开利益原则。要保证市场经济所追求的价值实现,不仅个人的实践活动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而且要学会按规律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