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良苦,人生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宽?善良!善良是历史上罕见的明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奉行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善与美;在与人交往中,善良和使用工具一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但善良不是工具,也不能作为工具使用。善良来自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双重影响。反之,没有良好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也不可能产生善。

注意善待他人,乐善好施;要求自己,倡导善良。我记得有个名人说过,对每个人来说,唯一的权力就是法律;对个人来说,唯一的力量就是善良。有两个小故事。一个是在一场暴风雨后,成千上万的鱼被冲到了海滩上。每当一个小男孩找到一只,他就把它送到海里,他不厌其烦地把它捡起来。

一个刚好路过的老人对他说:“你一天也捡不了几个。”小男孩捡起来说:“至少我找到的鱼获得了新的生命。”一时间,老人无言以对。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巴西的丛林里。一个猎人打豹子,看见豹子拖着肠子爬了半个小时。他来到两只幼崽跟前,在给它们喂完最后一口奶后摔倒了。看到这一幕,猎人流着悔恨的泪水折断了猎枪。如果说前一个故事讲的是孩子对生活的善良,那么后一个故事中猎人的良心发现可以算是一种“善良”。

郑博士也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名面包店老板怒气冲冲地来到法院,指控多年来为他提供鲜奶油的农场主人欺诈。

法官在法庭上审理了此案,针对面包店老板的投诉,他指控农场主在供应鲜奶油时不合理地隐瞒了鲜奶油的重量,并询问农场主是否有任何答复。

农场主人莫名其妙被法院传唤,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他告诉法官,每次用鲜奶油都是自己提前称好的,绝对不会缺斤短两。他认为这应该是一场误会。

面包店老板听到这一说法后,立即拿出有力证据,将农场老板前一天刚送来的未开封的鲜奶油呈递给法官。法官看到,这罐鲜奶油的包装上说重一公斤,实际只有800多克。

法官立即愤怒地质问农场主人,重量这么短,他还敢睁着眼睛吹毛求疵。农场主人无辜地向法官坦白,在农村,农场里没有秤,他一直用传统的秤称体重。而他每次给面包店老板送鲜奶油,总会买一公斤面包回农场,作为家庭大小的一餐。为了省事,农场主人总是把买来的一公斤面包放在天平的一端,把同样重量的鲜奶油放在另一端,准备下次送到面包店老板手里。

法官听了农场主人的陈述,看了看满脸通红的面包店老板。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对这个案子做出判断。

我的一个朋友读过以下关于善良的论述,郑博士不厌其烦地转载如下:

劫匪戴着蜘蛛侠面具,冲进捷克北部城镇捷欣的一家商店,掏出枪向店员要钱。59岁的店员马尔切塔·瓦霍娃(Marchetta Vahova)既没有还手,也没有给劫匪钱,而是不慌不忙地递给他一杯茶和一块蛋糕。

奇迹发生了。劫匪放下敌意,和瓦霍娃聊了起来。他们谈得很轻松,很融洽。“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我们开始聊天。当时店里没有其他人,所以我猜他放松了一点。”瓦霍娃说。

瓦霍娃还告诉劫匪,如果他愿意,可以给她讲他的故事,喝茶,吃蛋糕。劫匪居然答应了,临走前还不忘道歉感谢瓦霍娃。

瓦霍娃的一杯茶和一块蛋糕,就这样悄悄地化险为夷了。虽然劫匪戴着蜘蛛侠面具,但瓦霍娃深信“他是一个不错的年轻人”——正是这种善良的想法成功救了瓦霍娃本人。

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城市发生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两个没有经验的绑匪绑架了一个6岁的孩子。在等待赎金的时候,他们身无分文。其中一个人出去借了20块钱,买了两盒盒饭,一盒给孩子,一盒给两个绑匪分着吃。被救的孩子对警察说:“警察叔叔,放了这两个叔叔。他们不是坏人。他们真可怜。”

两个“没有经验”的绑匪绑架失败,却赢得了被绑架孩子的同情,一个6岁的孩子。他甚至为他们向警察叔叔求情。这一切只源于他们小小的善举——他们给了孩子一份用借来的钱买的盒饭,而两个大人则分享了另一份盒饭。

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在一个6岁的孩子看来,这种善意给他留下的印象比绑架带来的恐惧要强烈得多,也深刻得多。这就是善意的力量,可以让被绑架者无视自己被绑架的事实,选择站在绑匪一边。

黎巴嫩南部城市苏尔有一家很普通的理发店。它的主人是法里斯。一天,一个衣衫褴褛、不修边幅的男人来到店里。法里斯热情地招呼他坐下,并小心翼翼地给他理了发。这名男子说他叫萨米,在附近的建筑工地工作。萨米理发后精力充沛多了,就像变了一个人。

该付钱了。萨米说他根本没有钱。他只有几天前买的一张彩票。萨米说,如果他中了彩票,他会把奖金的一半给法里斯。法里斯笑了,他知道萨米获奖的可能性很小,但还是欣然同意了。

没有人会想到奇迹真的发生了。

几天后,萨米拿了75000美元去理发。他的彩票居然中奖了,奖金高达654.38美元+0.5万。

旅行时,帮助别人或被别人帮助是一种幸福。时隔多年,回忆起来依然觉得温暖,哪怕只是指引方向;进入商场或便利店时,接待员善意的微笑比说十遍“欢迎光临”更让人感动。

一个印度人曾经说过:“如果有人在路上发现一支箭,他不会在乎箭是从哪个方向来的,箭杆是什么木头做的,箭是什么金属做的,箭属于什么阶级。他不会问那么多,只会想办法把那个人身上的箭拔出来。”这就是善意,最本能最原始的一种善意。正是这种善意,让人类得以代代相传。

古人云:“智慧来自纯洁的心灵,幸福来自行善。”心就像一颗种子,生长在天地之间,喜怒哀乐的情绪造就了善恶之心。有了一颗善良的心,行为和语言就会大不相同。用心良苦的人,在生活中一定会走得越来越宽。

郑伟建博士的评语是:1。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可以让盲人“看见”,聋子“听见”。好心人,心热,情热,能驱寒扫阴霾。善意产生善行,与善良的人接触往往开启智慧,高尚情操,净化灵魂,开阔心胸。和善良的人相处,不必设防,心平气和。

2.只有播种善良,才能收集希望。一个人可以忍受“缺金少银”的日子,没有一个让别人惊喜的姿态,但没有善良,就足以让生命搁浅褪色——因为善良是生命的黄金。多一些善良,多一些谦逊,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这是善良的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也是我们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所倡导和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