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001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治·阿克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三位美国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分析充满不对称信息的市场”领域的重要贡献。他们将信息不对称理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得到了实践的验证,为现代信息经济学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
1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内容
所谓信息不对称,就是一些事件的知识或概率分布在相应的经济人之间不是对称分布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是微观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用于解释在不完全信息市场中,相关信息的不对称分布对市场交易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在不对称信息博弈的研究中,博弈中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通常称为代理人,而信息劣势的一方称为委托人。所有信息不对称的模型都可以在委托代理框架下进行传统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事实上,人们早就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市场主体不可能拥有完全的市场信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代理人可能凭借自身的信息优势,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选择不利于委托人的行为,这就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理论中的两个核心问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是事前研究信息不对称的博弈模型,是指信息较多的一方利用对方对信息的无知来隐瞒相关信息,获取额外利益,客观上导致不合理的市场分配行为。
道德风险是事后研究信息不对称的博弈模型,是指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为了自身利益故意隐瞒相关信息,对另一方造成损害的行为。道德风险的存在增加了交易的风险和交易成本。
信息的不对称分布适用于任何市场主体,也正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分布,人们才从事各种信息的收集、服务、生产和消费。一切信息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使各方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信息所有者为了自己更大的利益而损害自己的利益。为了减少或避免这种行为或降低信息搜寻成本,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理论和模型。
2信息不对称理论综述
传统经济理论通常假设市场交易双方都具有完全信息。然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经济行为主体不仅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具备完全信息,而且发现信息的能力有限,这使得其决策行为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这与传统经济理论中的完全信息假设直接冲突。信息不对称理论在弥补传统经济理论漏洞的基础上,推动了现代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2.1信息不对称理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重大突破。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信息优势的一方往往会做出“不道德行为”,信息劣势的一方在交易中会面临“逆向选择”。这两类问题的直接后果是扭曲市场机制的作用,误导市场信息,造成市场失灵。因此,需要设计最优的市场制度方案来防止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这一理论不仅拓宽了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理论视角,也为转型经济中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制度设计和政策选择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思路。
2.2信息不对称理论促使了行为经济学的诞生。
因为人们的经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反映,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屏蔽”造成的。因此,在研究信息不对称时,需要研究造成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心理和行为动机,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利益。换句话说,经济学必须开始转向经济学、行为科学和心理科学的结合。因此,可以说,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出现,实际上标志着经济学从基于许多严格假设的一套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理论模型,转向基于现实经济生活的理论解释,因此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行为经济学的诞生。
2.3信息不对称理论促进了博弈论的发展。
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屏蔽”造成的。所以交易双方其实是在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进行一场心理博弈,而这种较量本身就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的。因此,对信息不对称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博弈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4信息不对称理论促使人们重新认识信息。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收入是劳动或产出的结果,但人们很少认为信息不对称的减少到一定程度就意味着一种收益。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人们在决策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而减少这种不确定性必然要付出经济成本。因此,这种经济成本的降低意味着收入的增加,这是信息就是财富的又一有力证据。另外,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说明了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因为交易中存在着不完全信息和信息不对称,所以人们需要沟通和交谈,互相传递信息,这样双方才能实现交易的成功,这样自由市场机制才能有效发挥作用,防止市场失灵。
3.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工程项目管理
信息在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的不对称分布对于任何市场主体来说都是存在的,也正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分布,人类才会从事各种信息收集、交换活动、信息服务、信息生产和消费。一切信息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使各方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分布和信息不对称理论正深刻地影响着市场经济的方方面面,改变着许多重要的市场概念。信息不对称理论对项目管理也有很大的影响。
3.1项目管理中的信息模型
在项目管理中,还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一个项目而言,从项目策划开始到项目竣工,项目的主要行动者,即项目组织,涉及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中介咨询机构、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业主,又称建设单位、开发商或甲方,是项目产品的买方;承包商,包括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也称为乙方,是项目产品的卖方;监理单位和中介咨询机构受业主或其他经济人委托,对工程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或提供咨询服务;政府行政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对项目进行管理和监督,不仅包括建设主管部门,还包括环保、市政、消防、卫生、规划等相关部门。
根据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参与项目的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如图1所示的项目管理信息模型。
图1项目管理信息模型
3.2项目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分析
项目管理信息中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存在于两个行为者之间,也可能同时存在于多个行为者之间。
本文主要研究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3.2.1信息不对称投标阶段是业主和承包商相互对抗、双向选择的过程。一方面,业主要综合考虑投标人的资质、业绩、报价等因素来选择承包商;另一方面,承包商也有选择业主的问题,希望选择信誉高、资金实力强、手续齐全的业主。在这种相互选择的过程中,双方所拥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在:业主对自身的施工需求了解较多,而对投标人的信息了解较少,如承包商的能力、质量、技术、设备、管理、服务等,以至于业主属于信息劣势方,承包商是信息优势方;而承包商对自身能力了解较多,对业主详细的施工意图、财务支付能力、工程程序等信息了解较少。反过来,承包商成为信息的劣势方,业主成为信息的优势方。在这个信息不对称的领域,为了掌握对方的信息,双方都会付出代价去搜索分析信息,讨价还价,采取对策,在不断的对策中达到平衡,达成一致。一方面,为了让业主知道自己的技术、质量能力和信誉,承包商需要通过广告、质量认证等方式向业主传达自己的能力和信誉。另一方面,为了选择承包商,业主还需要对承包商进行调查、了解和评估。
3.2.2履约阶段的信息不对称业主在选择承包商和签订合同时,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也存在信息不对称。承包商比业主更了解自己的施工行为,比如用户的素质,材料的质量,施工方法和技术。业主不可能完全掌握承包商是否严格按照合同进行施工,是否存在偷工减料行为和“偷懒”行为。这样业主就是信息劣势方,承包商就成了信息优势方。同时,承包商不了解业主的信誉和经济能力,因业主的道德风险故意拖欠工程款。这时候承包商对业主不利的选择会给自己带来损失。因此,在这种相互对抗的交易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双方都是不确定的,都无法完全控制选择行为的最终结果,存在不利选择可能导致的风险。根本原因是商业信誉,也就是存在道德风险。
3.3解决项目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的方法
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市场行为的负面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市场无效率是客观存在的,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证市场的有效运行。
3.3.1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对信息的获取,可以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是克服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重要手段。为了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获取大量的市场信号来平衡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为了获得高质量的信息,我们还应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立一个数据共享的综合数据环境。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采用数据标准建立集成的数据环境,避免形成“信息孤岛”,实现项目管理信息的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和集成化。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建设,将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保证各行为主体的正确决策。
3.3.2设计合理的合同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业主与承包商的关系本质上是合同关系,双方的交易行为本质上是订立合同的行为。为了保证交易前后双方的利益平衡,设计合理的契约是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重要手段。其核心是建立激励一致性的信息机制,使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一致。为了使承包商不因为其不可观测行为中的信息不对称而损害自己的利益,业主需要设计一个能够达到业主目的,承包商也愿意接受的合同。设计一个满足以下两个约束的激励合同。第一个约束是个人理性约束,也叫参与约束,意思是承包人要积极参与。第二个约束条件是激励协议约束,也就是说要激励承包商按照业主的意愿为自己的利益努力工作。
3.3.3加强政府政策引导随着现代市场的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日益加强。从信息分析的角度来看,政府作为一个实体被纳入建筑市场,体现了政府通过相关信息来规范业主和承包商交易行为的作用。政府对建筑市场的宏观调控是引导项目管理正常发展、解决逆向选择和不道德行为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建立有序市场竞争机制的过程中。为此,我们必须贯彻国家的有关政策,建立健全各种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门类齐全,相互支持,避免相互重叠、缺漏和冲突。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和运用法律法规的手段,培育和发展我国的建筑市场体系,确保建设项目从前期规划、勘察设计、工程承包、施工到竣工的一切活动纳入法制轨道。
3.3.4加强诚信建设诚信是指一个人、一个单位的可靠性、社会责任感和可信赖性。在商品经济社会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和个人的商业信用状况,以及整个社会经济信用关系的信任和认同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经济组织的经济环境和运行状况,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必须规范和整顿建筑市场秩序,逐步在建筑市场形成诚信的良好风尚。业主和承包商都应树立诚信意识,规范自身行为,加强相互沟通,努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现象。只有加强诚信建设,才能在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认可的经济关系,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概率。
3.3.5培育公正规范的中介机构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第三方即监理方可以对建设项目进行监督管理。主管有专业优势。他们以自身信誉为保障,以信息服务为主要活动内容,这是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的重要因素。为此,需要培育公平规范的中介行业,建立能够使信息对称的机制。行业协会要建立“游戏规则”,对信息披露做出一系列明确的、可操作的约定,增加信息透明度,让中介行业成为信息流动的中心和“公正、公平、诚信”的平台。
3.3.6建立项目风险预警机制控制项目风险的一个重要点是建立项目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信息不对称”的风险预警。项目风险预警主要是分析和预测项目运行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影响项目的可能性;项目风险预警机制是根据项目风险因素设计相应的指标体系和经验目标参数,通过目标值与观测值的比较,确定项目风险程度的预控。项目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快速发现关键风险因素,并将这些关键因素作为风险管理系统的风险预警点,及时做出预警,从而达到事前控制和管理的目的。
参考资料:
[1]阿克洛夫。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J〕。经济季刊,1970,84:488-500。
[2]斯宾塞。market signaling:jobmarketsandrelatedphenomena〔D〕的信息结构.博士论文,Har vardUniversityPress,1972。
[3]斯宾塞。JobMarketSignaling〔J〕经济学季刊,1973,87:355-374。
[4]张·。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5]姚红。从信息不对称看对外经济公司海外项目的管理[J].对外经济贸易会计,2003,(8):36
[6]张德群,管科。建筑信息模型与信息不对称分析[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8):93-94。
、赵成谋、纪。武器装备采办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智力理论与实践,2003,(5):394-396。
[8]陈波。信息不对称与建设项目管理——从2001诺贝尔经济学奖谈起[J]。中国投资,2001,(12):78。
[9]李建华,郭晓玲。信息不对称与房地产市场效率[J].经济与管理,2003,(2):59-60。
[10]蔡宁,江静楠。信息不对称理论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03,(1): 19-21。
方胜。论信息不对称与信用经济[J].现代信息,2003,(1): 15-17。
刘。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意义——2001诺贝尔经济学奖述评[J]。新疆社会科学论坛,2002,(1):47-49。
李元胜,张天森。建筑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建筑经济,2002,(9): 11-13。
于蕾,李玉宝。建筑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工业技术与经济,2002,(4):87-88。
[15]沙开勋,宋涛,赵金华,等.从信息不对称谈建筑市场的整顿和规范[J].建筑经济,2004,(1):82-85。
更多工程/服务/采购招标信息,提高中标率,可点击官网客服底部免费咨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