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厢记》的一篇故事演变研究论文
这里简单说一下。
《西厢记》最早的原型是唐代元稹写的《莺莺传》,在当时非常有名,开启了中国才子佳人的故事。但在故事的结尾,张抛弃了盈盈,故事并不完美。鲁迅在中国小说史上对张生的评价是“粉饰太平,然后陷入恶趣”
后来,有了
金元时期,董洁媛的《西厢记》(还不是典型的元杂剧)的结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张生和莺莺合二为一,形成了喜剧结局。再后来是王实甫的《西厢记》,“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成为西厢记中最脍炙人口的结局。一般来说《西厢记》的结局都是指这种。但故事的矛盾在两个年轻人之间展开,也牵扯到因缘和感恩的思想,爱情并不纯粹。
真正登峰造极的是王实甫的《西厢记》,文笔优美,五本书21折的宏大结构,故事去掉了因果报应的原想。剧本更好。主要矛盾也转移到了两个年轻人和老太太身上。这出戏影响很大。戴明期刊有49种。
《西厢记》在明代影响很大,流传很广。这个故事有许多改编版本,如范香,金香和董等。都是对故事做了改动,结局也不一样。张生排在最后,莹莹最后嫁给了郑欢。某张生看中了媒人,盈盈吃醋。几经波折,两人都变美了,结婚了。有的张生大彻大悟,意识到事情不对,终于忏悔自己要升天了...诸如此类。但都是笨拙庸俗的。所以很少被接受。
《西厢记》第五部,也就是描写大结局的那部,在明代是有争议的。人们认为它与前四部不是同一作者所写,艺术水平大大逊色。所以很多人以为《西厢记》应该在第四部结束,以“草桥店梦见莺莺”为结局,于是张在赴京赶考的路上做了一个梦,重演了前方的一幕。第一个做出这种改变的版本是《六幻西厢记》,结尾是《草桥上的一个梦》。后来著名评论家金圣叹在评点《西厢记》时,坚持第四本,但并没有删掉第五本,仍然保留着。自清代以来,《西厢记》一直是最受欢迎的西厢记。所以这个结局也很有影响。
但是,以上仅针对文学类书籍。从《西厢记》的演出来看,自明代北宋《西厢记》以来,已无法演出。广为流传的表演是李日华的《南国演义》。这本书虽然把王实甫的《西厢记》在屈白和何的体系上做了改动,但在故事内容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结局依然是大团圆。所以以后舞台上表演的《西厢记》还是大团圆结局,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一样。
《西厢记》也被改编成很多地方戏曲,但大团圆结局都是一样的。田汉写过一部京剧《西厢记》,歌词里用了很多西北腔。结局竟然是张生最后来,老太太不准结婚,盈盈和张生穗一起走了,颇有反封建的意味,恐怕也是当时思潮的反映。
总的来说,《西厢记》是在唐传奇和元杂剧的基础上发展到明清小说的。
和其他故事很像。(水浒也有元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