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教学创新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摘要:当代大学生人文知识的匮乏十分明显,古代文学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一是通过传授人文知识,奠定人文素质基础;二是挖掘人文内涵,强化人文心理素质;第三,完善主体人格,提升人文精神内涵。
关键词:古代文学创新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
要充分发挥人文素质的文化功能,高校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赋予大学教育以以人为本的精神意蕴,这种精神意蕴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需要人文精神。
然而,近年来,大学生人文知识的缺失和人文精神的滑坡十分严重。
古代文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应立足现实,及时跟进,改变单纯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将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有效挖掘古代文学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培养大学生的人文心理,完善其人文人格,提升其人文素质。
第一,传授人文知识,奠定人文素质基础
人文知识是对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认识,是实现人文素质的前提和基础。
古代文学作品是经过岁月的淘洗而积累起来的,记录了前人的人格气节和兴趣追求,表达了他们的真挚情感和满怀希望,诠释了他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文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选择适应文学发展新形势的教材,使教材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教材的开放是古代文学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容量和学习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辨别、思考、选择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尽量简化和淡化文学史知识的灌输,重视向学生传授传统的人文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要把学术界前沿的新成果吸收到教学中去,把有关材料的新发现和学术界的新观点传授出去,使文学史知识处于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丰富教材内容,而且可以使古代文学史充满现代活力。
让学生与学术前沿保持同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
第二,挖掘人文内涵,强化人文心理素质
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古代文学是古代人民精神意志的体现,挖掘作品中的人文意蕴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有效保证人文精神的弘扬。
首先,培养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
中华民族的传统性格是刚健自强,这在古代文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先秦典籍?修补天空的女神?、?经纬填海?、?龚宇移山?、?后羿射日?他们补天隙,阻地迁,填惊涛骇浪,射日,追地猛兽,在灾难面前英勇奋战,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再比如,曹操在《步出厦门?《归·思·守》中对人生理想等的执着追求,表现了古人为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甘愿历经艰难,永不放弃的执着。
其次,坚守节操的人格精神。
古人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权贵不能屈。这叫君子。?真的吗?绅士?你应该坚持你的个性。
比如屈原被别人丑化的时候,他宣称:?为了我心中所珍视的理想,我死也不会后悔一千次。?忠于国家,坚持理想,不惜以死来表达自己的高尚。
李白失意时,纵情歌唱?哦,我怎么能对那些地位高、身居要职的人卑躬屈膝呢?他们从来不愿意被人看到一张真诚的脸。纵情山水,追求心灵的自由。
关汉卿野性不羁,却骄傲地宣称:我是一颗不能蒸,不能煮,不能打,不能炸,不能爆的铜豌豆。?古代文学作为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发掘古代文学的人文意蕴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三,完善主体人格,提升人文精神内涵。
人生的境遇无非是顺境逆境绝望。
古代人和现代人都在寻找有意义的生活。
古代文学的人文特质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傲,在骄傲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压力。
古代文学体现了我们祖先不屈不挠的精神。
比如?控水?在祖先与洪水抗争的过程中,儿子和父亲开始创业,直到洪水被制服!周易里:?正如天体通过运动保持活力一样,君子应该不断追求自我完善。?激励了很多年轻人,激励了大学生与时俱进,树立了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体现了兼容并蓄的改革精神。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反思自己,取长补短,做开拓者,树立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观。
传统文化精髓的关键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圣人荀子在2500多年前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这是我们今天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渊源,显示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关爱环境,关注生态,不仅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情怀。
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全面发展是一种和谐科学的成长和发展。
儒家?如果你很富有,你会帮助这个世界,但如果你很贫穷,你会对它免疫。是一种心性,苏轼的?风雨无阻?难道是古人对待世界的态度,欧阳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荣辱忘乎?是一种人生境界。从阅读这些作品中,学生可以学会对人生的追求坚定而执着,可以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和崇高。
可以说,古代每一部不朽的优秀作品,都融入了生命的无穷力量,蕴含了对生命的坚定信念。
通过古代文学的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坚定学生的思想抱负和理想追求。
这样既能使学生满足生活的现实需要,又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握人生的方向。
参考
[1]刘进荣谈小学古代文学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9)。
[2]徐国华涂于震古代文学教学的困境与出路――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01,(04)。
广西地方历史文化教育与高校古代文学教学2
摘要:当前,广西经济建设发展迅速,但文化建设相对不足。
中国古代文学在现代高等教育中越来越重要?边缘化?,需要搬迁;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广西高校培养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人才。
因此,研究广西本土文化历史教育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主要在教材、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切实可行的改革,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广西的文化建设。
[关键词]乡土历史文化古代文学教学改革
首先,提出问题
对于中国文学教学改革的研究,国内高校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针对以往注重知识积累的弊端,为适应时代对人才要求的变化,提出教学目标应是培养人文素养,提高实践能力;第二是教学内容。针对以往重历史、重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读课文、读经典、读历史。第三,教学方法,探索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1]总之,学术界基本上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教材)体系和模式、课堂改革、教师风格化教学等不同方面对我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和尝试,以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总的来说,这些改革并不十分有效。
然后呢。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对地域文化资源的利用进行梳理和总结,对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近年来,学术界开始关注中国本土的历史文化教育和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以期在微观上有更大的突破。
而现有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微观层面,即主要探讨引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对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论述较为简单。
总的来说,国内对本土历史文化教育和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学术研究还是一个先行者。
因此,本文试图将广西本土历史文化教育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相结合进行实践考察,以解决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难题。
第二,实际需要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作用?、?加快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等要求,广西高等教育要把中华优秀文化和世界优秀文明成果融入教学和学术创新活动,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确立培养?创新文化人才?我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基础作用,使大学成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而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价值观的改变,在当今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国古代文学和其他许多不能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基础学科一样,在现代大学教育中越来越重要?边缘化?课时也在不断压缩。
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普遍?学古代文学有什么用?学古代文学是没有前途的,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为了获得文学素养。所以他们的学习热情普遍较低。
有很多同学对古代优秀作家的作品不太了解,比如很多大学生还没读完四大名著,对地方文化特色和文化名人无所适从。
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学科体系的建设。
因此,改革古代文学课程势在必行。
此外,目前广西经济建设发展迅速,但文化建设相对不足。因此,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融入广西本土历史文化教育,将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广西的文化建设。
特别是2012以来,广西重点培育建设?14+10?产业体系、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广西-东盟经济圈的形成与经济发展相匹配。广西需要大量从事文化传播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才,这就要求广西高校培养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因此,从地方历史文化的角度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第三,重新定位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长期以来,教育界只重视古代文学的基础课程功能,而忽视了其文化传播功能。
众所周知,文化和文学只有在交流中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因此古代文学这门课程被重新定位:既强调其基础课程功能,又突出其文化交流功能。
因此,古代文学课程应改变以往的定位,重新定位,为广西培养合适的文学文化传承人和传播者,为广西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此外,广西历史文化名城是广西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中心。如果以学生身边的地方文化为突破口,就容易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因此,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将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此外,古代文学作为一门传统课程,既受益于传统,又受制于传统。就教学内容而言,一般遵循的套路是注重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读,而不注重其内在文化内涵的理解教学;从教学方法上来看,也主要采用背诵和背诵相结合的模式。
因此,课程改革很容易流于形式。
但如果将广西地方历史文化融入古代文学的教学任务中,将地方文化作为古代作品的解读者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热爱乡村的情怀,教学改革更容易操作,也符合高校专业课趋于实用化、多样化的时代趋势。
总的来说,广西地方历史文化引入古代文学教学,改变了古代文学教学的侧重点。历史?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理解古代文学,是学生理解古代文学的重要途径。
古代文学教学与广西地方历史文化相结合,不仅使古代文学教学更加切合实际,而且让学生参与到地方历史文化的宣传和保护中,无疑对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具有示范作用。
第四,改革实践
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学改革一直是一大难题。
虽然当今中国高校众多,教材繁杂,但在我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古代文学的教学普遍延续着写作背景、作家生平、作品介绍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应在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中转变观念,引入广西本土历史文化资源,从教材、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中国古代文学教学。
(一)教材改革
目前,古代文学教材中普遍使用袁兴培的《中国文学史》和朱东润的《中国文学选集》,很难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有学者指出?教学研究的改革,说到底是思维方式的改变,需要理性思维的力量,需要研究者改变知识结构?。
[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编写《广西历代作家作品选》纸质教材。
这本教材应该是既能体现广西地方文化特色,又能培养人文素养的选读教材。
教材编写的主要内容如下:
1.作品的选择标准应体现广西本土文化的特点,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满足教学的需要。作品选择的具体标准是:(1)与文化遗址相关;(2)由广西历史文化名人制作;(3)能体现当地文化特色;(4)有乡土情怀。
2.作品的写作风格应遵循以下原则:(1)作家传记材料。
主要包括作者的传记、作者与广西的论述以及后人的一些评论。
②原文。
通过查阅地方志、地方诗词、地方民俗文化、地方历史文献等。,精选经典作品。
(3)研究数据。
提供学术界不同学者撰写的关于作品或作家的论文。一部作品只能选取两到三个不同的代表性观点,为教学提供多元理解的素材。
(4)思考与实践。
选择作品涉及几大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作品;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读书笔记、文学评论、文学创作、文学作品集等等。
(5)工程数量控制在100以内。
不限于广西作家作品,与广西相关的作家或作品均可入选。
课程改革
1.在古代文学教学中设立专门的广西地方文学教学板块。
根据《中国地域文化概论(广西卷)》等著作,将广西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渗透到古代文学教学中。比如讲先秦时期的神话传说时,可以引入广西壮瑶等民族。布罗陀?、?墨夷国王?、?华丽的织锦?、?鸟的衣服?、?潘虎王?、?米洛托?和其他民间故事;又如柳宗元、李商隐、苏轼、秦观、黄庭坚、范成大等客家文人的文学活动。再比如,谈到明清时期的文学,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来自广西的作家的文学创作上,如江淹、戴钦、伍廷举、灵溪五大家、临桂诗人等。
2.重新设计?文学创作和采风?课程。
通过与广西各地景点的接触与合作,让学生去实践,收集文学作品,创作以弘扬广西本土文化为主题的作品,将课堂上理论知识的传授变成实地考察,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考察、作业检查,丰富古代文学的教学方法。
(3)教学改革
古代文学的教学一直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学生自学、课堂讨论、作业等环节。
以往的古代文学史教学都是从理论到理论,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因此,在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中,应转变观念,在教学方法上跳出传统模式,由单纯的讲授式教学向研究探索式教学转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的改革措施有:
1.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广西本土历史文化资源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主要形式有:
(1)会?在古代文献(如唐宋文人、桂林山水)中寻找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以作业任务的形式分配给学生,鼓励学生进入图书馆和当地的文化景点,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促进学生的创新和主动学习。
这样,课后学习古代文学文化就从?规则?变成?需要?甚至?必要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会吗?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具体作家作品?要求学生在广西地方文化典籍、广西历史文化名人、广西地方文化现象等方面选题。通过写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历史文化?重建并形成自己对广西本土文化的认识?认知结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改革都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将广西本土文化资源融入到原有的教学计划中,不得对教学计划进行大幅度的修改,而只是部分调整教学时间,适当改革教学内容。
动词 (verb的缩写)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学的古代文学课程始于?五四运动?新文学运动时期是在西方学术视野下建构的。
20世纪的中国学者在借鉴西方美学思想、文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基础上,试图建立中国古代文学学科。
1910年,林传家《中国文学史》由武林谋心室出版。
同年,东吴大学教授人皇开始撰写和教授中国文学史。
此后的百年间,中国文学史的专著不计其数,各大高校都开设了这门课。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校广泛使用的文学史教材有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刘大姐的《中国文学史》、张的《中国文学史》、袁兴培的《中国文学史》。
西方学者韦勒克和沃伦认为?写某个时期的文学史,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描述:我们需要区分一个传统习俗的衰落和另一个传统习俗的兴起。
为什么传统做法的这种变化发生在特定的时刻,这是一个历史问题,不能笼统地解释?,再说一遍?文学中某一时期的历史在于探索从一种规范体系到另一种规范体系的变化?。
[4]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如何描写一直是个大问题。
因此,本文探讨的是从地方历史文化教育的角度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从而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熟悉广西地方文化资源的专业人才。
[注意并释放]
张晓霞。近十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教学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2]申会。论引入本土文化资源改革古代文学教学的现实意义[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3)。
[3]石著。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56。
[4]雷?韦勒克是吧。沃伦合著,刘翔宇译等。文学理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