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青少年乒乓球削球训练问题的探讨

1前言

削球风格起源于欧洲,几十年来一直占据世界乒乓球运动的主流。直到20世纪50年代,日本人佐藤浩才带着全新的武器——海绵球拍出现在孟买世乒赛上,削球打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敌人,进入了下降通道。自从匈牙利削球手西多1953获得布加勒斯特20届世乒赛男单冠军后,半个世纪以来没有削球手登顶男单冠军。在历届乒乓球比赛中,削球打法因为创新突破带来的技术变革,从50年代的稳砍,60年代的逼角反击,70年代的转与不转,80年代的转与不转的结合,90年代后的切攻结合,仍然可以作为一种打法出现在球场上。其代表人物有张、、、陆、、、等。而削球打法只是作为一种打法保留下来,一直扮演奇兵的角色,始终没有成为主流打法。如今,削球式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风格,尤其是在代表最先进技术的男性领域。现在,弧圈球已经成为世界乒乓球的主流打法。要想和循环式选手一较高下,光靠以前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加强削球的变化,加强反击的数量和质量,加强技术创新,才能与弧圈球型选手抗衡。

2003年巴黎第47届世乒赛上,韩国削球选手朱世赫一路过关斩将,击败了川智元、马林、格林卡等风格迥异的名将,最终险胜奥地利施拉格,获得男单世界亚军。他右手横握球拍,反手长胶切弧圈球在中段弧线低,旋转强,角力猛。近阶段他可以利用长胶敲、拱、挡、切,创造正手进攻的好机会。朱世赫给削球打法带来的创新是,他的正手不同于一般削球手,可以把弧圈球拉得满桌都是,连续性、进攻力、准确性都不亚于进攻者,尤其是削球中的反手技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朱世赫是当今世界乒乓球削球风格的杰出代表,也是韩国队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热门人选,是中国男队的强劲对手之一。摘要:对朱世赫削球反拉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为中国乒乓球男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训练和青少年削球运动员的学习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003年第47届巴黎世乒赛男单亚军,2004年世界杯乒乓球赛男单第四名得主,韩国削球手朱世赫。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法

查阅了大量与本文相关的关于乒乓球削球技术的文献和文章,阅读了大量相关的体育新闻报道和网络文章。

数理统计方法

对朱世赫在第47届世乒赛和2004年世界杯上的技术数据进行了统计。

比赛结果:

时间表:(1)

第47届世锦赛对手(国籍)得分

1/4决赛

半决赛

觉赛·马林(中国)

格林卡(西拉)

施拉格(奥地利)4: 3(11,-10,-8,9,-5,8,9)

4 : 1( 5,-3,7,8,10)

2 : 4(-9,-6,6,10,-8,-10)

附表:(2)

2004年世界杯对手(国籍)得分

小组赛第一轮

半决赛

第三和第四名决赛选手马林(中国)

格林卡(西拉)

王皓(中国)0: 4(-2,-8,-2,-8)

2 : 4(-9, 3,-7,-9,13,-8)

3 : 4(-7,10,-6,-9,10,5,-8)

统计数据:

利用率=板数/板总数

命中率=命中的板数/板数。

得分率=得分/总得分

损失率=损失/总损失。

视频分析方法

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分析了朱世赫截中回拉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

3结果和分析

乒乓球削球技术主要包括摩擦、削球和进攻技术。比赛中的搓、削球技术主要是通过旋转、落点、节奏的变化得分,或创造进攻机会;进攻技术主要有搓、切、反击或反拉、反兜、发球和进攻。

3.1朱世赫进攻技术分析

3.1.1朱世赫进攻技术运用与命中分析

表1朱世赫进攻技术使用和命中统计表

比赛类别对手技术使用攻击攻击攻击攻击。

总板数使用板数使用(%)命中板数命中(%)

第47届世乒赛马琳512 145 28.3 97 66.9

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格林卡253 64 25.3 46 71.9

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施拉格举行

2004年马林世界杯205 51 25.9 28 54.9

2004年世界杯格林卡375 62 16.5 44 765 438+0.1。

2004年世界杯王皓471 89 19.9 67 75.3

平均值为351.3 81.5 23.2 55.2 67.7。

根据表1的统计,朱世赫在六场比赛中进攻技术的平均使用率为23.2%。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分析比赛的具体情况,可以看出朱世赫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将削球和反击相结合的传统削球风格。过去的削球技术主要是通过削球的旋转和冲击来得分,很少使用进攻技术。另一方面,朱世赫使用了许多进攻技术。平均来说,在4到5只蟋蟀中,一只板使用进攻技术。原因之一是朱世赫有很强的进攻意识。他在比赛中总是积极寻找进攻机会,充分利用自己娴熟的削球技术控制对手,逼抢角球,切而不转,切时快时慢等。,并结合落点、旋转、节奏的变化为他的进攻创造了很多机会。比如与马林的第47届世乒赛,在第七局以10: 9领先达到赛点时,朱世赫反手切斜线到对方反手位置,然后连续切三条直线到马林正手位置,导致马林跑拉质量差,朱世赫正手切直线得分,最终赢得比赛。第二,很重要的一点是,朱世赫切球稳,很少出现不必要的失误,从而保证了自己的进攻。

根据1表的进攻命中率统计,六场比赛朱世赫的进攻命中率平均达到67.7%。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分析比赛的具体情况,朱世赫进攻命中率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高质量的搓球和削球技术,以及转身和角力的巧妙运用,迫使对手为了减少失误而增加了拉球的安全系数,从而降低了拉球的质量,从而降低了给朱世赫进攻带来的难度。比如2004年世界杯朱世赫对王皓的比赛,第六局9: 05,朱世赫利用反手接发球不转身斜线将球切至王皓侧位。王皓连续两板冲向朱世赫的反手位,朱世赫轻松将球推回。王皓的第三个球被轻拉到朱世赫的反手位,朱世赫侧身拉到王皓的反手位得分。其次,朱世赫在比赛中总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从不盲目进攻。不易主动进攻的球通常采用反向进攻技术。反兜技术有很强的上旋,因为拉一个上旋下旋后,人体重心向前,然后要对付很强的上旋。球的速度虽然不是很快,但是落地后有一个向前的加速度。这种球不好处理,不容易连续打出高质量的球。比如2004年世界杯半决赛第五局对阵格林卡,11: 12,朱世赫反手发球被切到格林卡反手位大角度,格林卡侧身拉到朱世赫中间,朱世赫正手直奔格林卡反手位,格林卡来不及后退,错过了最佳击球时机,导致反手进攻出界。由此可见,朱世赫在比赛中的高削球质量和反袋技术的巧妙运用保证了进攻命中率。

3.1.2朱世赫进攻技巧得分与失分分析。

朱世赫队进攻技术得分和失分统计。

比赛类别对手总得分/总失分进攻进攻

得分/失分率(%)/失分率(%)

第47届世乒赛马琳69/71 31/1344.9/18.3。

格林卡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47/41 27/9 57.4/21.9

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施拉格举行

2004年马林世界杯

2004年世界杯格林卡59/60 29/14 49.1/23.3

2004年世界杯王皓65/69 26/17 40 /24.6

平均值为52.7/57.5 25.3/12.7 48/22.1。

根据表2的统计,朱世赫在进攻中平均得分为48%。平均失分率只有22.1%,得分率明显高于失分率。通过观看比赛的录像,分析比赛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朱世赫在比赛中有很强的进攻能力和出色的进攻技巧。进攻得分主要表现在中切后的连续进攻得分和中切后的直接得分。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对手为了破坏朱世赫的进攻,利用落点的节奏变化来增加自己的跑动范围,而朱世赫则设法进攻了一些位置不好的球。第47届世乒赛和施拉格,得分率为58.9%,失分率为20%。得分和失分有很大的区别。原因是朱世赫有很强的连续进攻能力。劈砍后,重心可以很快调整到攻击中心。利用球从下旋到上旋的旋转变化和节奏由慢到快的变化,将其拉回施拉格,降低了施拉格回球的质量,导致了更好的得分机会。比如第四局8点,朱世赫接发球后,施拉格反手抢朱世赫,朱世赫侧身切施拉格。最后施拉格拉朱世赫正手位置,朱世赫拉施拉格反手直线力量中等,施拉格防守球高。朱世赫将弧线球向前拉到施拉格的大正手角,施拉格抽到界外,朱世赫以9: 8领先。在2004年世界杯与马林的比赛中,进球率为30%,失败率为25.5%。得分和失分之间的差别非常小。原因是本场比赛马林主要利用拉加转弧线球,借助向前猛烈的弧线球,加上短球调整,迫使朱世赫前后跑动较多,给反击带来很大难度,使他无法自如反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分析朱世赫切割中的反向拉伸技术

反拉技术是切球后由防守转为进攻的进攻技术。是在中远台湾剪的。朱世赫的反拉技术在比赛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在比赛中经常可以利用这种技术直接得分或者创造更好的得分机会。

3.2.1朱世赫反拉在削球中的运用与打击分析

朱世赫反拉技术在切削中的使用和命中统计表。

比赛类别:对手在反拉削中用削球进攻。

总板数使用板数使用(%)命中板数命中(%)

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马林14555 37.9 46 83.7

第47届世乒赛格林卡64 24 37.5 19 79.2

第四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施拉格举行

2004年马林世界杯51 12 23.5 7 58.3

2004年世界杯格林卡62 28 45.2 22 78.6

2004年世界杯王皓89 51 57.3 34 66.7

平均值81.5 33 40.5 25.5 77.3

从表3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朱世赫在比赛中的平均使用率为40.5%,中路切回的技术占进攻技术的近五分之二。六场比赛中,使用率最高的是2004年世界杯与王皓的比赛,达到57.3%,将近五分之三。通过对视频的观察和分析,使用率最高的第一个原因是:朱世赫的削球质量很高,他主要运用了逼角和无法转身的削球技术,为自己创造了很多扳回的机会。其次,在王皓使用的战术中,连续拉用的很多,拉、冲、拉的组合很少使用,这使得朱世赫的切、回拉跑动范围不是很大,从而给了朱世赫更多的切、回拉机会。比如第五局8: 06,朱世赫反手发球切至王皓侧位,王皓侧身拉朱世赫反手,朱世赫反手继续切至王皓反手位,王皓二板拉至朱世赫正手位,朱世赫正手直线得分。这个球可以说明朱世赫从左向右跑的幅度不是很大,所以他有时间调整重心向后拉。六场比赛中,截中回拉使用率最低的是2004年世界杯与马林的比赛,占23.5%,只有五分之一多一点。马林在这场比赛中的战术是拉、打、拉的结合,很好的控制了比赛的节奏。拉球不是急着用一板两板干掉朱世赫,而是长短拉吊结合,从而扩大朱世赫的移动范围,增加跑动范围,增加击球难度。削球者跑长球和短球比跑左球和右球要困难得多。在这场比赛中,朱世赫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削球上,大范围的跑动和救球时有出现。由于朱世赫在比赛中削球困难,为进攻创造的机会减少了很多,所以在比赛中很难发挥出削球和回拉的技术。

根据表3的统计数据,朱世赫在比赛中的平均命中率为77.3%。通过观看比赛的录像可以看出,朱世赫在比赛中的切回技术非常合理,不仅可以直接得分,还可以利用切回的旋转、落点、节奏的变化创造更多的得分机会。在6场比赛中,命中率最高的是施拉格对第47届世乒赛,达到89.3%。通过看视频,主要原因如下:施拉格在比赛中的战术主要是拉冲,拉两边中间冲或者拉中间两边冲,把朱世赫打到远站。在远站,朱世赫先用稳扎稳打的削球技术对付施拉格,但当施拉格的拉球质量稍低时,他又砍又拉了回来。有时当施拉格的球被拉成侧旋,朱世赫离台较远,不利于发挥,给反手带来困难时,朱世赫就利用反手的落点、节奏、旋转的变化来扰乱施拉格的击球节奏,从而为接下来的板球创造更好的机会。例如,在第五局的5: 07,朱世赫接发球并削球。施拉格先是拉了一下朱世赫的反手,然后又拉了一个右旋向前弧圈球到朱世赫的正手。朱世赫把施拉格的正手拉回来,施拉格把朱世赫的正手拉回来,朱世赫削球传给施拉格的反手,施拉格把球拉到网下。在六场比赛中,命中率最低的是2004年世界杯与马林的比赛。马林的比赛主要是拉、冲和拉的结合。在这场比赛中,朱世赫的削球和拉球的使用率很低。整场比赛都被马林压制,没有扳回的机会。马林的战术增加了朱世赫截球时的跑动范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救球。朱世赫想要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他必须增加进攻次数。朱世赫退缩了。这场比赛朱世赫打得很差,主要是没有有效的切攻结合,切攻没有配合使用,没有稳切的保证,切回拉的技术发挥不了作用。比如第二局4: 7,朱世赫接发球到马林反手位,马林大角度拉到朱世赫反手位,朱世赫侧身拉。因为没有侧开,所以被拉出界了。通过使用和命中的分析可以看出,削球的稳定性是切回的保证,切回命中率的提高可以为下盘创造更好的得分机会。

百度有其他答案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