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音乐论文
山歌是土地上的声音,传递着土地上的悲喜离合与和谐,源源不断。
民歌深刻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和情感,是劳动人民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的寄托,是劳动人民内心深处的声音。所以,喜与痛、无奈与愤怒、爱与失、热情与戏谑等各种情感,必然会在民歌中有所体现。
民歌的作者和演唱者本身就是劳动人民。他们有着最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和斗争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志,这就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劳动人民创作民歌的主要目的是表达自己的心声。比如绣兜,表达了一个女孩对爱人的深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川江船夫歌和打夯歌表现了劳动人民与自然斗争的英雄气概。而《长工苦》、《打工之歌》则倾吐了长工被欺负被压迫的悲情。
在山东,说到民歌,大多数人肯定会提到《沂蒙山小调》。小调,又称“家歌”,演唱时不受环境和对象的限制。由于小调植根于乡土,与当地方言紧密结合,充满了浓郁的民歌气息,展现了华丽的乡土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小调就像航行在历史长河中的一叶轻舟,随着生活的变迁而更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小调的歌词生动隽永,加上间奏的穿插,很有特色。小调中的歌词反映了广泛的社会面,涉及生活的各个角落,浓缩了不同的风雅,反映了历史的光芒,表达了劳动人民的心声。
民歌所表现的是人民的思想感情非常真实深刻,是劳动人民心声的深刻体现。
我国民族众多,分布广泛,居住面积占全国面积的50%以上。如此广阔的地域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必然会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灿烂的音乐传统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为中国的音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历史上很多民族融合都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吸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 * *性格。伟大的中国民歌是民族音乐相互交融、相互吸收、相互促进的结果。民歌相互借鉴,在这个时代被劳动人民广为传唱。正是这些朴实真实的民歌,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在中华大地上团结生活,用民歌传递着生活的幸福和民族的团结。所以,民歌是各民族团结的结晶,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
民歌是人与自然结合的产物,黄土民歌是黄土文化的积淀,是一代又一代黄土人的苦难凝结而成的歌曲。对于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祖先来说,这并不容易。他们需要一种凄凉、委婉或高亢的音调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民谣就是他们内心的呐喊。
虽然我没有见过湖北的黄土地,但我知道,我的心连着那片土地,那是中国的脊梁,承载着民族沉重的历史,忍受着长期的苦难。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们,为了缓解恶劣的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压抑感,创作了这样一首具有浓郁黄土气息的黄土民歌。民歌记录了民族的历史和祖先的生活。不了解黄土地和黄土地上的人,就无法了解中国。江南小调让我们认识了阴柔的中国,黄土民歌让我们认识了阳刚的中国。听黄土民歌,你会想到贫瘠的黄土高原,浑浑的黄河水。黄土民歌是中国音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黄土地区地广人稀,民风淳朴,民风凶悍,辽阔的草原、山川对民族性格和地方文化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大多数黄土民歌粗犷豪放、高亢挺拔,极富生命力。黄土民歌是中国民歌的脊梁,是中国民歌的灵魂。
在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史上,五大传统音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丰富。其中,民歌是最早的,它对其他传统音乐体裁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许多歌舞、曲艺、戏曲和民族器乐都是在民歌的基础上直接或间接发展起来的。如各地的“花灯”歌舞、“花灯戏”、“花鼓戏”;说唱音乐中大部分种类的歌曲,比如品牌歌、琴书、杂歌;《河北吹歌》等音乐和《梳妆台》、《插花》等许多民间器乐小品,都是从民歌的发展中移植或改编而来的。所以,民歌是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
经常听人说:“我很喜欢音乐,但就是听不懂。”美国著名作曲家科普兰曾说过:“如果你想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什么比听音乐更重要。”作为大学生,只要相信自己的音乐潜力,坚持听音乐,就会收获越来越多的音乐之美。对于民歌,要在听的前提下主动去体验民歌,这样才能对民歌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作为一名大学生,随着科学文化知识的增长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对祖国的民歌知之甚少,在事业有成时会感到缺乏深厚的感情。所以我们必须学习、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民歌。除了反复的“听”,还需要理性地理解民歌,并与审美体验相结合,才能进入更高的情感境界。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在一个各种文化和潮流交汇碰撞的时代,中国人不能离开自己民族文化的根,不能失去自己的民族特色。中国民歌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为保护和延续这些由劳动人民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做出贡献。愿真正的民谣不要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杰作。
1.《中国民族音乐欣赏》课程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欣赏民族音乐,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就有了舞蹈和歌曲。在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至四千年前)的管乐器——陶勋。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音乐文化的繁荣时期。周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有一支庞大的宫廷乐队。尤其是唐代(公元618-907年),音乐高度发达,处于当时世界音乐的先进行列。对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民间音乐一般分为五大类,即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每一种音乐都有多种体裁、形式、种类的音乐和作品,如歌曲和古曲、民歌;民歌分为不同的体裁,如劳动歌、民歌、小调、长歌、多声部歌曲等。两者都是民歌,但因地域、民族不同而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再比如民族乐器。早在2000年前的周朝,就有70多种乐器。现在经常使用的乐器有200多种。按其演奏方法和表现可分为四类:管乐器、弦乐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这些乐器可以独奏,也可以组合成各种形式和乐队进行合奏和合奏,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四野音乐和外来音乐的交流与融合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可以说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和外来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源头。
二、民乐最突出的特点是写意,是为了烘托一种精神氛围,一种精神感受。比如《山》和《流水》不直接详细描写风景,而是写情怀,带着情怀去看风景。分时期我们说过,“壮志在山”,“荡气回肠在流水”是“志”,不是风景。在这里,有人会认为作者混淆了写意(相对于写实)和写情怀。但实际上,写意描绘的是客观事物经过精神投射后的形象,很大程度上经过了人的感情的加工,进一步抽象为音乐的形式,落在纸上就是音乐,一听就是乐趣。
民乐的这种写意性非常符合民乐体裁多为独奏曲或少数器乐合奏,而乐队和协奏曲很少的事实。大型乐队擅长对景物和色彩的细节描写,擅长烘托大范围的氛围,而他们内心深处的意境则是独奏和少数器乐合奏的专利。在西方古典流派中,室内乐如弦乐四重奏是最贴近灵魂的,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在这里,我想告诉你:听民乐,你不会失望的。
民乐的另一个特点是个性——书写个人思想,表达个人情感。这与西方音乐中的室内乐非常相似,但在民乐中似乎没有与西方交响音乐相匹配的体裁和作品。既沉浸于个人感受,又反映更广阔的外部世界,有《十面埋伏》、《霸王拆解》、《河水》等多部音乐作品。,但是这样的作品不多。应该说,对意境的过分强调和对个人世界的过分沉浸,严重制约了民乐的发展,以至于民乐的音乐体系没有达到西方音乐体系的广度和繁荣。这是一大遗憾。
当你听民乐的时候,大多数时候不会感到酣畅淋漓和激动,也不会常常感到感伤和醉人,但它能充分调动你的心智(如果你真的在听的话),让你营造一种意境和氛围,融于其中,从心底产生最细致最真挚的情感。这是民间音乐,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