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的加工工艺是怎样的?
中药的炮制被古人称为炮制。但“焙”字只代表整个中药炮制工艺中的两种火疗方法,不能概括中药的其他炮制方法。所以为了保留古代炮制的初衷,更准确地反映整个中药炮制技术,现在统称为炮制。其中“炮”字代表各种与火相关的加工技术,“控”字代表各种更广的加工技术。
中药炮制是随着药物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在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通过食用植物和狩猎逐渐了解了许多植物和动物,有些可以充饥,有些可以缓解疾病,有些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因此,人们逐渐不得不在觅食中进行辨别和选择,并开始意识到一些天然产物的功效和毒性。为了使药物干净,服用方便,人们采用了洗、剁等简单的加工方法,这是中药最早的加工方法。人类发现火时,受到用火加工食物的启发,于是用火加工药物。火的发现和使用,对降低药物毒性、调整药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于霞时代,酿酒技术的出现为后来的酿酒体系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后来的盐制、醋制、蜜制等炮制方法丰富了中药的炮制内容,有效地适应了临床的需要。历代本草都有一定的解释,比如酒、姜、肾、醋、奶、燥血、蜜。麸炒以富其谷味,蒸以得其厚味,煎黑入血,煅淬以脆纯,黑豆汤甘草泡水解毒,去髓者免胀,抽心者免烦...这些理论多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如温粉生姜(生姜中的挥发油有发汗解热的作用),润燥益元蜂蜜(。
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矿物质,都是来源于大自然,这些药物都需要经过加工才能应用。因此,中药炮制的目的就变得尤为重要。中医认为,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炮制目的;当加工一种特定的药物时,它通常有几个目的。这是中药炮制的精髓。中药炮制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六个方面。第一,中药的炮制可以减少或消除药物的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如附子、半夏、天南星、马钱子等。,口服易中毒,炮制后可降低毒性;巴豆、续随子腹泻严重,宜去油取膏。第二,中药的炮制可以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比如蜂蜜焙干的百部、紫菀,可以增强润肺止咳的效果。再次,中药的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其更适合疾病的需要。如何使用何首乌?能通便,煮熟后能补肝肾。第四,中药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某些特性,便于储存和制备。如果桑螵蛸是螳螂的卵鞘,内含虫卵,则应蒸熟晒干,以杀死虫卵,防止其在贮存过程中因孵化而失效。第五,中药的炮制可以净化药材,保证药材质量和剂量的准确。第六,中药的加工可以矫正气味和味道,方便服用。
中药炮制的文字记载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现存第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记载的“治半夏”,就是炮制半夏。到了汉代,出现了蒸、炒、烤、烧、炼、煮、用火煮、烧、磨、砸、捣、洗酒、泡酒、蒸酒、苦酒煮、泡水、洗汤、去皮、去核、去脚、去毛等多种加工方法,加工理论开始确立。比如当时出版的《神农本草经》序言写道:“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何时制作,何时生熟,何时制作,陈新真假,各有各的方法……”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记载了100多种药物的炮制过程。他还认为药物有须根和茎,皮和肉,或肉。治愈和切割,使它非常干净。可见,在汉代,人们对中药炮制的目的和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
南北朝时,雷公的《焙论》总结了公元5世纪以前的药物采集和加工方法,书中所载的加工内容除了一般的洗净、切制外,还包括蒸、煮、灼、烤、烧、煅、泡、飞等。本书中的处理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真实性和水平。
在科学文化发达的唐代,人们更加重视中药的炮制。孙思邈在《备不时之需》中说,“经书皆用药,习题皆注脚,今非也。在这篇文章里,它是有条理的,注意到它就更烦了。”唐代新修订的《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标明了药物的炮制方法,是政府保护炮制技术的开始。书中有很多加工方法,比如煨、烧、分蘖、做豆豉、做豆卷等。,记载了玉片、朱砂、云母、钟乳石、明矾、硝石等矿物药的加工方法。
中药加工在宋代发展迅速。宋政府颁布的《太平惠民合剂处方》中有专章论述炮制技术,提出药物应依法炮制,并修改炮制程度,将炮制列为合法的制药技术,对保证药物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金元时期,中药炮制的发展在理论研究上更为突出。如王在《唐冶本学》中引用的用药:“黄芩,黄连...头上、手上皮肤有病的,必须用酒煎,才能升到酒劲以上;咽下,肚脐以上,必须用酒洗;下次用吧。一般来说,大黄一定要煨,怕冷会损伤肠胃。至于川乌、附子,必须炮制才能成药。”“当归酒洗发之意,米酒泡太阳经,白酒洗阳明经”等。,都是关于中药炮制理论的重要论述。中药炮制在明代得到了全面发展。理论上,陈嘉谟对本草医学中一些炮制辅料的作用原理有过系统的论述,如酒、姜、盐、肾软、醋、米糠、燥和、乳、阴和血、蜜、阳和凉等。
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是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他在《本草纲目》中专门编了一项“修”字,收录了诸子百家的方法。并结合中医理论讨论了一些炮制方法。明代苗希雍的《罐头大法》也是明代一部有价值的专著。书中记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操作和贮藏方法,并将古代的插管方法归为“雷公罐制法十七种”。资料上说是炮、烤、火烧、烤、炸、煅、炼(久火)、制、测。或者提取流水)。这十七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中药加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历史变迁,其现实意义仍难以厘清。
清代第一部专门论述加工的著作《修物指南》,是张仲淹根据各个朝代的相关加工记录综合而成的。书中详细记录了232种加工方法,系统描述了各种加工方法,条目清晰醒目。
我们现代使用的加工方法是在古代加工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和改进的。根据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其处理方法主要有五种:修复法、水法、火法、水火法和其他方法。“治愈法”包括单纯治疗、粉碎治疗和切割治疗;“水制剂”是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包括润、漂、水飞;“火法”是指用火处理药物的方法,包括煎、烤、煅、焖、焙;“水火法”包括煮、蒸、淬;其他方法是指一些其他的特殊方法,如蒙砂、发酵、发芽等。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都在探索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一些传统的加工方法被改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各学科的交叉,专家学者开始从工艺、化学、药理、临床等方面研究中药炮制,并从现代科学的角度阐述中药炮制,为中药炮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依据。一方面包括同种辅助材料和不同条件下的对比研究。比如醋制元胡,在临床上已经用了很久了。现代研究表明,醋酸能与延胡索中的生物碱结合形成水溶性生物碱盐,易于煎煮。有学者用酸性染料滴定法测定,延胡索煮、炒、拌、醋泡的水煎液中总生物碱含量相差不大,拌法总生物碱含量略高。由于混合方式可以在相对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因此与煮、炒等加热方式相比,可以减少醋的挥发,工艺简单,从而有效节约能源。另一方面,通过多因素和辅料的对比研究,生白芍、炒白芍、制白芍都是常用药。相关研究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真空干燥、油炸和酒制都会降低芍药苷的含量,其中干燥方式的影响最大。真空干燥法影响最小,与药典采用的真空干燥法一致。相信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的炮制工艺和技术会不断简化,从而进一步提高炮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