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总体框架设计的“三点建议”

一、掌握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

框架设计应该反映客观规律。学术论文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事物本身有其内在联系,所以论文的框架必须反映事物的这种“内在联系”和“内在规律”。

比如讨论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要么从个别到一般,要么从一般到个别。体现在结构上,从个别到一般,总是要逐个分析个别事物的特点,然后总结一般事物的特点;从一般到个别,必须先得出一般结论,再触及个别事物的特点。如果违背了这个发展逻辑,它的结构就不合理。

框架设计要紧扣研究主题。主题是论文的中心。一篇论文无论从这个“中心”推导出多少层次、多少复杂的模式,都必须紧紧围绕主题,题目不能中途转换。没有表达主题的需要,讨论的分量和细节就失去了依据,框架设计也就失去了准绳。

要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必须以主题为中心,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演进顺序,以提纲挈领的方式收集材料,使内容与逻辑和谐统一,相互配合,形成有机整体,最大限度地为主题服务。

框架设计应符合基本规范。严谨、自然、完整、统一是对学术论文内容结构的基本要求。

刚性是指结构精密、细致、无可挑剔。

自然指的是逻辑结构和运动自由。

整体性是指结构对称饱满,头尾圆润。

统一意味着结构形式始终和谐一致。

论文的结构安排要在中心论点的指挥和控制下,根据设计的基本要求,精心组织各论证部分,做到层次清晰,细节密集。

(二)掌握框架设计的基本要素

抓住理论要素,讲得通。按理说,一篇文章的推理过程必须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和相关的理论平台,才能增强论文的学术性,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获得令人信服的、具有普适性的结论。

掌握方法的要素,使其听起来合理。科研方法是“到达真理彼岸的船,是打开科学宝库的钥匙”,是高质量完成学术论文的前提之一。研究生学术论文的框架设计要注意统计分析、数学模型、抽样调查等技术路线和方法。

抓住逻辑要素,让文字有条不紊。在设计论文的框架时,要注意提出和解决问题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使论文的逻辑程序与人们的认知顺序相统一。

抓住数据元素,做到有理有据。每建立一个标题观点,都要考虑哪些数据材料作为主要证据,哪些数据材料作为旁证,别人会不会不同意自己的观点,如何解释或回答。

(三)把握框架设计的关键环节

注意“开题报告”的写作。一般来说,开题报告是撰写学位论文等大型论文前的必要工作。其实对于平时的学术论文来说,小型化的“开题报告”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是学术论文研究的先行者和基础性工作,关乎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的正确设计,可以为整篇论文写作提供逻辑连贯的思路和可行的工作方案,会让整个研究工作少走弯路,顺利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研究生要重视“开题报告”的撰写,通过导师和专家的点评,让自己对论文的框架更加清晰,保证基础研究框架的可行性。

注意加强与导师的互动。研究生在撰写学术论文的过程中,积极联系导师,充分发挥自身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以及论文写作经验的优势,把握论文的布局和宏观走向,确保论文主题突出、线索清晰、逻辑流畅。

完成后及时对初稿进行调整和修改。初稿完成后,研究生要及时和导师一起对内容和逻辑进行修改和调整。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在内容上,要有理论深度,要有历史基础,要回答现实提出的问题。逻辑上,制度要严谨,表达要规范,用词要朴实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