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环境,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理论学习可以冲突教师的新旧观念,激发教师对不同理论的比较和反思,从而快速吸收新信息,实现观念的转变。为此,我们根据教师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整理和学习有关环境创设的理论材料。(1)教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有选择自由的区域环境。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区域环境的创设、活动材料的传递等文章,使教师们明确了区域教育价值的实现必须以材料为基础,区域材料的传递要注意可操作性、层次性和适宜性。理解地域环境创造的原则应该是:开放性、合理性、科学性等。(2)通过学习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和策略,教师对探索主题墙与课程、教学和幼儿的多元互动有了清晰的认识。通过理论学习和讨论,加强了教师对墙面装饰创作的认识,为观念和行为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第二,通过案例分析解决困惑。
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化是环境创造的难点和重点。分析典型案例就像是在概念和实践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让老师们对抽象的理论和解决实践中一些困惑的思路和方法有了具体的参考。因此,我们选择成功和失败的典型案例进行解剖。这些案例有的来自书本,有的来自老师的真实实践。比如第一节课选择主题墙面装饰的案例:失败的引导引发教师的分析和讨论,从中可以得到启示:儿童是需要引导的探索性学习者,教师要注意了解儿童的探索性学习过程,分析和把握有利时机介入引导,选择合适的引导方法和策略,明确作为教师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较高的教育智慧和技能。就如何处理这类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好像是我,老师们会根据理论,结合自己的实践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和分析,教师不仅找到了具体可行的方法,而且有了尝试和探索的欲望,自觉进入了新的实践阶段。通过对该园教育实践案例的研究和分析,教师组织区域活动的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教师在教研组讨论创作墙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最后明确主题墙要根据孩子的需求经常更新,增强孩子对主题墙的亲近感,满足孩子的心智体验,实现孩子与墙面装饰的互动。同时,我们还经常根据孩子的需求修改墙面装饰,让孩子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墙面装饰,让他们在主题墙的创作过程中积极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练习墙壁与孩子的对话。在墙面装饰中,我们设置了许多关于安全、规则、标志、行为习惯等内容。有一天,老师在洗拖把的时候,水溢出了水桶。老师们没能及时发现关闭水龙头。正好小朋友来洗手,只有一个小朋友说:浪费水叉(×)。另一个孩子说:节约用水(∩)。看来墙面装修真的会说话,大大激发了我们的信心。
第三,在观察和讨论的基础上,探索实践
如果说,学习理论、分析案例是教师广泛吸收各种新信息,初步整合、建构自己关于环境创设的教育理念的过程。那么,观摩研讨就是教师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学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的过程。为此,我们先后参观了青年路幼儿园和城市幼儿园,回到园内讨论总结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们还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现场观摩讨论活动,组织教师现场观摩互动墙饰的创作。第一阶段,对环境创设进行观察和讨论,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主题的来源;主题目标的确立;主题网络的设置;活动的重点是创造一个开放的环境吗?材料的投放是否符合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是否引起孩子的兴趣?材料有可操作性和层次性吗?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有没有可能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素材和内容?组织教师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形成意见,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讨论提出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