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英语学困生转化为项目申报?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校仍有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原因是什么?值得研究和改造。
对于学困生,要促进他们的转化和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学困生也有他或她的独特性。如果教师能够尊重、理解和恰当地认可学生的观点,并为他们提供独特的表达机会,可能会激发学习困难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学习潜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几十年来,学困生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工作者。有哪些因素与之相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学困生找到学习困难的原因,完成新课标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进步和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开拓新思路。通过研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要使教师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和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地、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让老师的课堂教学更有效,让学困生快乐学习。
二。研究的目的、内容和创新点。
1.研究目标:
(1)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为基础,全面探究学困生的成因。通过对“学困生”的调查分析,对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进行归类分析,针对不同的“学困生”原因提出具体的转化策略,或改变“学困生”对学习的态度,或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其学习的动力,或增强其学习的意志和韧性,通过各种转化机制使其“学会”和“想学”。
(2)通过研究,掌握有效转化学困生的途径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克服学生的两级分化,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一整套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和教学设计中,应该更多地考虑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防止“学困生”的出现。对有分化趋势的学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于因各种原因确实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分类制定有效的转化策略。这些研究最终都形成了一定形式的文字材料,有助于继续深入研究和经验的传承。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新课程教育观念,包括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特别是要为学生发展性评价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深入了解“学困生”产生的背景和转化机制,写出有一定质量和经验的文章和论文,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并努力推广应用。
2.研究的内容
(1),研究小学学困生的主观原因,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意志和毅力、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已有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等。
(2)研究小学学困生的客观原因,如社会原因、教师原因、家庭原因等。
(3)研究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阻断产生学习困难学生的主客观因素;
(4)针对学困生研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和方法。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调查、实践、研究和总结反思,积极探索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转化学困生。本主题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9年5月-2009年9月);
(1)运用文献法,收集资料,拟定课题的研究计划。
(2)运用调查分析的方法,对目前我校学困生学习中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调查。然后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提出改进对策。
2.实施研究阶段:(2009.10-2011.11)
(1)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在部分班级开展了早期重点实验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9.10-2010.10)重点对学困生学习成绩差、思维能力差、学习方法差、学习习惯差、身体健康差进行调查、分类和分析。
第二阶段:(2010.11-2011.11)根据学困生的成因,探索如何转化。
(2)定期开展全校课堂教学观摩讨论活动,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在实践中研究分析学困生转化策略。
(3)采用总结经验、收集资料、总结阶段性成果、撰写论文、做阶段性报告的方法,将实验成果推广到整个辅导区。
3.总结与结论阶段:(2011.12-2012.5)
(1)总结实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2)结论。(3)展示和推广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