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物流管理的毕业论文,但是要有《物流配送业务分析》的参考资料

一、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现状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机构多元化,难以发挥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实现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由于利益冲突和信息不通畅,余缺物资不能及时调配,大量物资滞留流通领域,造成资金沉淀和大量库存成本。此外,我国物流企业和物流组织整体水平低,设备陈旧,损耗率高,效率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形成“瓶颈”,制约物流发展,物流配送明显滞后。商流和物流的分离严重影响了商品经营和规模效益。实践证明,市场经济需要更高程度的组织化、规模化和系统化,迫切需要尽快加强具有信息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发展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流通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利用现代化的设施,但目前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水平。我们只能从国情、区情和企业情出发,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中国的物流配送行业必将朝着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方向发展。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预测,未来10年,中国计划建设100个物流中心和7大交易中心。从这一点来看,物流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将会非常广阔。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民航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的意见》。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了《目前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将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列为鼓励发展的重点项目。在我国政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宏观政策指导下,各地纷纷出台了各自的物流发展规划,将发展现代物流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二、现阶段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配送中心设施利用率低,发展缓慢。长期以来,我国物流配送基础设施投入少,发展慢。虽然近年来建设了一些比较先进的仓储物流设施,但总体来看,我国的物流仓储设施还是比较陈旧落后,很多建于五六十年代的仓库还在使用。而且仓储物流设施结构不合理,货场和低档设施普遍。要加快我国物流配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技术改造,鼓励和吸引社会各方面投资物流产业,国家也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给予一些低息或贴息贷款,支持物流配送设施的建设。2.配送中心整体配送比例低,采购成本难以降低。从我国现有的商业零售企业来看,除了一些大型的、知名的商业企业外,大部分一般的商业“连锁”企业都没有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也没有使用第三方物流中心。这些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一些连锁店,但实际上,店铺经营的商品并没有做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使得一些商业零售企业的“连锁经营”名存实亡!在其他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或利用第三方物流中心实现商品配送的商业企业中,配送中心的效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进而影响了连锁企业的综合采购成本优势,导致配送中心配送比例极低,采购成本难以降低。3.物流的社会化、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不高。我国物流配送行业发展水平低,还表现在物流配送企业小而散,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物流配送各环节衔接配套不畅,服务功能不完善,能够实现“一站式”服务的企业少。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物流储运企业仍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缺乏覆盖面广的物流配送服务网络。4.现代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各商业物流配送中心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水平。例如,目前使用了许多信息管理技术,包括产品识别条形码(BC)、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管理信息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地理信息系统(GIS)、自动分拣系统(ASS)、柔性物流系统(AGV)、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仓库管理系统(WMS)。从国际国内商业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化水平来看,美国的连锁商业配送中心普遍采用机械化、自动化与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如电动叉车、传送带、装卸、起重机等机械设施配合各种信息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约了人员成本。美国很多立体商业物流中心都建立了专业的通讯网络,货物的仓储、搬运、装载都是由电脑控制的托盘、货架叉车、吊车来完成。日本采用的电脑机器人物流作业模式已经广泛存在。相比较而言,中国商业物流中心的现代化相对落后。零点研究集团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实施物流配送的商业企业中,超过58%的企业几乎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进行物流作业,而在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物流管理的企业中,72%的企业仍然主要依靠传统的人工作业,信息技术只是作为其辅助管理手段。比如配送中心的叉车和托盘作业基本都是人工辅助;没有专业的电子扫描设备进行到货分拣、商品组装和盘点;计算机的应用仅限于配送中心的事务性管理(如记录和归档货物的采购、销售、储存、配送和交付等信息)。);互联网、仓库管理系统(WMS)和管理信息系统(MIS)仍是商业物流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而供应链管理和企业资源计划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三、中国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的基本对策1。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整体物流配送能力。自“八五”和“九五”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开始有了显著发展,如政府对铁路和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全国各地物流园区数量和规模的增加;中型和重型卡车生产和销售的增长;现代物流作业设备的逐步采用,标志着我国物流配送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与我国商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要求相比,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比如中国目前的西部大开发,对中国和外资商业零售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发展机遇,而目前西部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显然不能满足连锁企业在当地的物流配送。因此,从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和提高物流配送能力的角度来看,有必要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和其他物流业发展相对缓慢地区的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发展。提高城市内部交通的通畅度,减少交通拥堵;同时,加快集装箱、散货船、各种装卸用具、移动运输用具的进口或生产等高科技物流设备的开发和引进,提高商业企业自身的现代物流管理水平,进而从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运作硬件上为我国商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创造条件。2.大力推进“* * *同一配送中心”发展目前,我国商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大多集中在百货、超市、大型商店、折扣店等业态领域。每个商业连锁企业的主营业务业态不同,所以他们建设配送中心的思路也不完全一样。一般来说,百货商场由于自营商品比例低,更容易采用第三方物流;超市主要是销售或者代销商品,所以选择自建配送中心的可能性更大。当然,其他不同业态的物流配送模式也会有一些差异,但无论是什么零售业态,随着企业门店数量的不断增加,他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使用第三方物流还是与其他零售企业共建配送中心?在配送中心的规划和决策中,企业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企业连锁店数量少。如果自建配送中心投资成本过高,资金流动困难;如果使用第三方物流,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并不是特别有效的策略,而且会分流企业的利润。从这两个层面分析,* * *建设配送中心是一个可以实现利润分成的经济选择!* * *同一个配送中心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还可以通过不同零售企业之间的联盟来提升企业联盟的群体竞争力,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是非常有利的物流配送模式。3.提高物流配送的社会化和网络化。一是大力发展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化物流企业发展,提高物流配送规模效率。二是提高物流网络化和组织化程度,以适当的方式组织物流相关企业,形成较为完善的物流服务网络。物流企业应更加重视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网络服务功能。三是充分利用全社会物流配送设施资源,鼓励兼并、重组、联盟,优先进行技术改造,尽量避免物流设施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4.更新传统观念,为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在推动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多年来我国物流尤其是物流配送中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发展缓慢。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和发展的瓶颈。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更新观念,同时通过具体行动引起社会各界对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视,鼓励开展和推广社会化物流管理培训,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行业协会可组织国内中大型物流配送企业和商业连锁企业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实地考察等。各地区政府部门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增强全国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化意识,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教育渠道,建立一支素质高、专业配套、层次合理的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人才队伍。通过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培养,加快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探索,从而为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奠定基础。参考资料:/王莹871212/blog/item/cadae 8 fc 1c 231086 b 801a 051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