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小而细长,前端近圆柱形!腹部圆,后端平。身高与体长的比例为1.7: 8。
泥鳅头部尖锐,吻部向前突出,倾斜角度大,吻部长度小于眼后部。嘴小,下等,马蹄形。嘴唇柔软,有细密的皱纹和小突起。眼睛小,被膜覆盖,上侧视觉不发达。鳃裂止于胸鳍基部。
泥鳅的体表富含粘液。体背及体侧2/3以上部位灰黑色,有黑色斑点,体侧下半部灰白色或淡黄色。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泥鳅体色略有不同。
泥鳅背鳍无硬刺,有3个不裂鳍,8个分支鳍,***11鳍。背鳍与腹鳍相对,但起点在腹鳍之前,大约是前鳃盖后缘与尾鳍基部的中点。胸鳍离腹鳍较远,腹鳍较短,起始于背鳍基部的中后部,腹鳍不到臀鳍。尾鳍是圆形的。胸鳍、腹鳍、臀鳍呈灰白色,尾鳍、背鳍有小黑点,尾鳍基部上方有明显黑点。
泥鳅养殖实用技术1。育苗
池塘条件
育苗池面积约600 ㎝,池深约50㎝。养殖池最好是土池,池底的土要夯实。可在离岸边约1cm的池塘周围种植一些禾本科植物(如黑麦草、芦苇等)进行遮光。在幼苗入池前,全池撒生石灰(150Kg/亩)。当池塘里的水是绿色的时候,幼苗就可以放进去了。
苗木放养
选取体长7mm左右,卵黄囊消失,能自由水平游动的泥鳅苗,按800-1000 ㎡的放养密度放入池塘养殖。
诱饵管理
泥鳅苗,刚下池塘,只需要喂一些熟蛋黄、豆粉、豆饼等易消化的浓缩饲料。当幼苗长到1cm时,已经可以捕食水中的昆虫了。此时可喂一些熟小麦粉、谷壳和切碎的鱼、虾等饲料,每日3-4次。同时,要及时施肥浇水,可以适量撒一些肥料产品来调节水质。
2.成年泥鳅养殖
池塘条件
泥鳅成鱼养殖池面积为1000-1500m2,池深约1m,土池和水泥池均可。因为泥鳅喜欢挖洞,所以必须把土塘底部的土压实,防止泥鳅逃跑,同时要用密目堵塞进出水口。
成年泥鳅放养
一般选择体质健康、无外伤、流动性强的泥鳅苗放养。放养前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如果池塘有大量害虫,用敌百虫杀虫。一般在4月底至5月初在池塘中放养规格为100-150鱼/㎏的泥鳅苗400-500Kg,适宜水温为15℃-20℃。水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泥鳅鱼苗的成活率。
泥鳅养殖:泥鳅养殖日常管理的五个步骤
诱饵管理
放养后2-3天,少量动物饲料,如蚯蚓、小杂鱼、家畜下脚料等,开始时每天只喂一次,喂量为泥鳅总重量的1/20。当水温缓慢上升时,应逐渐增加喂入量。当水温上升到25℃时,泥鳅的食欲达到顶峰。此时可以一天喂两次,每次。冬季水温低于10℃时,不必投喂泥鳅。此时应适当降低池水深度,或在池水排干后在池底铺一层稻草,让泥鳅安全越冬。
3.稻田养殖成年泥鳅
稻田条件
养泥鳅选的水田不易过大,一般以1000㎡为宜。山脊外围要加高加固,最好用1m以上高度的密目网封堵,防止逃逸。进水口宜选在田埂顶部冲洗,出水口宜选在田埂最低处。同时,夏天天热或施农药化肥时,要在稻田里挖几个2-3㎡、深约50cm的土池当泥鳅。
成年泥鳅放养
一般泥鳅鱼苗在水稻初耕时(6月初)放养。放养前用3%-5%盐水消毒,3-4天后放养20000-25000尾泥鳅苗,500-60尾/公斤。
泥鳅养殖:泥鳅苗在泥水中养殖,泥鳅、牛、水稻立体生态养殖效益高,年收益300万元。
诱饵管理
稻田养殖泥鳅的投喂方式基本类似池塘养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水田尽量少用农药,选择高效低毒的优质农药,阴天喷洒。同时,由于稻田的水比池塘少,所以更要注意淡水水质,防止过度投喂和施肥影响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