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评价
冼星海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他和聂耳的电影音乐一起,构建了中国电影音乐的框架。他以澎湃的激情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写出了震惊中外乐坛的音乐。他是人民爱戴的音乐人,也是中国电影音乐创业史的开创者。
冼星海短暂的一生中,写作和生活了大约10年。* * *创作了数百首歌曲(目前超过250首)、4首合唱、65,438+0部歌剧、2部交响乐、4部管弦乐组曲、65,438+0部狂想曲,以及许多小提琴、钢琴和其他器乐的独奏和合奏作品。
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是各种流行歌曲。其中正面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救世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到敌后等。有《太行山上》、《游击队》、《反攻》,展现了人民战争的壮丽战斗场面,把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写性与概括性结合起来。有《顶难》、《犁歌》、《移夫歌》、《我们开路》等,表现了工农的劳动生活,是用特定的劳动基调和节奏写成的。还有《我怕我不会反抗》《祖国的孩子》《抗日战争中为妇女儿童写的妇女节歌》等等。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的内容塑造了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富有冲击力的节奏、高挑棱角分明的旋律表达了激昂慷慨的情感和磅礴气势;或以宽广的旋律、舒缓从容的节奏、抒情的语气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1939年3月制作,1941年6月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诗人光蔚然的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沉痛控诉了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泛展示了抗日战争的壮丽画卷,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报,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的英雄形象。
抒情独唱歌曲在冼星海的歌曲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大部分是为舞台剧和电影创作的间奏。这些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特定人物的经历和内心感受,或倾吐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或抒发渴望战斗的情怀。如《子夜歌唱》、《别提了》充满激情和幻想,唱出了被封建势力迫害、国家丧失后的痛苦感受和战斗呐喊;《热血》和《黄河之恋》都是慷慨悲歌,表达了为自由而战的坚强意志和必胜的信心;制作棉衣、江南行军和战时催眠术等。,用优美、亲切、朴实、清新的民间色调表达抗战中女性的爱国之情。
为了表现广阔的现实生活,使歌曲更具民族性,冼星海还探索创造了一些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歌曲风格。其中,有将抒情性和战斗性的不同表现特征有机结合的歌曲,如《在太行山上》、《三八妇女节之歌》;一首讴歌《赞美新中国》;也有将民间说唱音乐与战斗性的群众歌曲相结合的叙事歌曲,如《梁红玉》、《打倒汪精卫》。他非常善于发掘歌词语言的节奏美,并在表达主题意象的前提下赋予其音乐性的发挥。他还非常善于运用各种演唱形式,如独唱、合唱、领唱、合唱和说唱等。,尤其是圆唱和二声部合唱的形式,在当时的抗战歌唱中具有创新意义和广泛影响。此外,他在访苏期间主要运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艺术歌曲,在探索新体裁和民族风格方面也有所建树。
冼星海对音乐创作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创作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表现我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合唱曲。四首合唱曲在主题和内容的现实性、表现手法的民族化和通俗化方面是相同的,但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内容进行了不同的艺术处理,使得每首作品都有不同的特点。创作于1939年3月的生产合唱,融合了歌唱、舞蹈和戏剧表演,通过春耕、播种参战、秋收突击、丰收四个场景,展现了解放区人民的生产劳动和抗日生活。音乐有民间风味,副歌粗犷朴实。其中,为纪念九一八事变八周年而创作的《二月来了》和《九一八合唱团》,是一部具有交响乐和回旋曲形式结构的叙事性合唱作品。整首歌以一个具有舞蹈特色的音乐主题和一个悠长深沉的副主题贯穿并反复出现,其中穿插了许多个性各异的段落,表现了人民在庆祝胜利时对抗战历程的回顾,激励了他们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其中女声独唱和合唱段落《九一八子夜歌》运用了戏曲和说唱音乐中的板式变奏手法,具有戏剧效果。“九一八合唱团”和“生产合唱团”的乐队伴奏,在民族打击乐器的运用和中国音乐风格的节奏上很有特色。《锡盟合唱团》创作于1940年3月,是为山西省牺牲救国团的抗日敢死队创作的群众歌曲合唱团,包括合唱、独唱、轮唱、副歌等六个段落,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此作品创作于1939,以黄河为背景。它热情赞扬了中华民族克服任何艰难险阻的毅力、坚强意志和奋斗精神,以及悠久的文化历史。它突出了中国人民勤劳、淳朴、热爱自由、心胸宽广的高尚品格,愤怒控诉了黄河两岸人民因敌人入侵而造成的深重灾难,最后以激昂的旋律奏响了中国人民的* *之歌。整部作品自始至终以扣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激励人们为真理和正义而战,对未来和胜利充满信心。《黄河大合唱》是反映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斗争的优秀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独创性。
黄河大合唱演出后,轰动了整个延安。1939、11年5月,在庆祝鲁迅艺术学校建校一周年晚会上,毛泽东观看了冼星海亲自指挥的演出,连连称赞。同年7月,周恩来还观看了《黄河大合唱》的演出,并为冼星海题词:“为抗战而吼!为大众发声!”郭沫若在《黄河大合唱》的序言中写道:“《黄河大合唱》是抗战时期产生的最成功的新歌。磅礴多变的音节,让原本充满感情的句子,像暴风雨中的波涛,震撼人心。”
《黄河大合唱》的出现极大地鼓舞了抗日民族解放斗争。
上辈子
1940 12、冼星海来到苏联,那是他生命的最后五年。在此期间,他能够集中精力进一步修改几部大型作品,并最终完成。1941年6月,震惊世界的“苏德战争”爆发。连年战乱,颠沛流离,生活无着,再加上缺医少药,原本体弱多病的冼星海得不到及时治疗,生命垂危。1945年初,苏联当局把他送到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医院接受治疗。一住进医院,冼星海就开始创作管弦乐《中国狂想曲》。然而,疾病是无情的。1945年10月30日,他在克里姆林宫医院去世,享年40岁。同年165438+10月14,延安为冼星海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主席题词:“悼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