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生活中的数学

林飞

生活是数学的发源地和根,所以数学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踪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应该遵循来源于生活,生活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长期以来,为什么有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学习?主要原因是数学离学生生活太远,所以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抽象,难学。目前的新教材克服了这一弊端。它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主题丰富,形式多样,引导学生探索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都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好思考、求新的心理特点。按照新教材的要求,我尽量让数学贴近孩子的生活,注意满足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认识。

1,素材来源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比如在理解克和公斤的教学中,一开始就从学生中选取素材,制作成视频片段,用于课堂导入。这三个视频分别是学生称重,农民卖菜,水果摊买水果。通过回顾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素质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消除对这些知识的距离感。除此之外,整堂课,从教具到学习工具,都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用品中取的。当学生看到自己喜欢吃的某种食物或者非常熟悉的生活必需品出现在课堂上,那种亲切感会让他们的情绪空前高涨,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在实践环节,我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个课后实践题目“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菜场或超市了解一些物品的重量并记录下来,把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联系起来,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巩固重量的概念。

2.注重生活体验

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尊重和承认“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果不能正确分析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可能很难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很可能回到“灌输”的老路。实施一种“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比如在初三的一次数学单元测试中填空,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单元名称。黄瓜大约有3()长。在阅卷过程中,我发现有同学填写的单位是“厘米”,而且不在少数。当时我不假思索就判断这个选择是错误的:一根黄瓜怎么可能只有3厘米长?“老师,为什么3厘米左右长的黄瓜不对?”试卷一发,几个同学围着我问。“你见过黄瓜吗?”我觉得很奇怪,就试探性地问了一下。小家伙们急了:“我们经常吃黄瓜!”“那还有多久?”“家里拌的黄瓜大概有3厘米长!”一个小家伙一边用手比画一边说。原来他们看到的是餐桌上的黄瓜片。我没有贸然否定他们:“那么,老师明天给你看一根黄瓜好吗?”“第二天,我拿来一根黄瓜,孩子们的困惑就解决了。苏联教育家莫纳什·维利曾说:“儿童回答教师问题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儿童经验的逻辑,而不是事物本身的逻辑。“学生们说黄瓜大概有3厘米长。一开始我以为同学们没有建立1 cm 1分米的正确表示法。其实不是这样的。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填写“cm”,他们看到最多的是餐桌上的黄瓜片。如果问题是“一根黄瓜”可能会更好。尊重学生的经验,既包括那些正确的经验,也包括那些片面甚至错误的经验。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去伪存真,从粗糙中提取精华。

3.教学语言充满童趣。

教学语言是师生之间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中介。把枯燥的数学和有趣的歌谣结合起来,用写好的“数学歌谣”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尽量让他们自己创作。比如在教年、月、日的时候,用一首歌谣教他们记住12个月的日子:“135780蜡,31天从不坏;469年冬天三十天,正常年份二月二十八日。”再如:在读一亿以内的数时,把一亿以内的数的读法编成了下面的歌谣:“先一万级,再按一级读一万级,后一万级;每关末尾的0不要读,中间读一次。”因此,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这些知识。然后,在教“如何写出一亿以内的数字”时,尽量让学生自己编歌谣。结果,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创造了许多种类的单词。通过歌谣的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巩固记忆,让学生不仅愿意接受,而且记忆深刻。

4.将数学带入生活。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学会有用的数学”。因此,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数学实践是引用相关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态度、数学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多少人牵手,长度约10米?”在操场上散步。10米有多少级台阶?谁比你高?谁比你矮?和你相似的人是谁?他们有多高?“等等。做这些练习的时候,我让学生先回家做个小调查,然后再回来做练习。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事实上,这样设计习题可以更好地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蕴含的数学是如此丰富,以至于生活是数学的归宿,也就是数学必须为生活服务。数学教师要善于在自己的教学中,结合所学的新知识,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成就感,觉得学的东西有用,更有信心学好数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真正了解数学,认识数学,用数学为自己的生活和社会服务。要完成上述教育任务,需要我们数学教师不断地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