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常常被分解成几个分论点。。。"你能给我具体解释一下这句话吗?补充例子。一定要详细

巧妙运用分论点说明道理

-议论文写作讨论(二)

有些同学在写议论文涉及面很广的时候,比如说谈志向、谈谦虚、谈转折,很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只把重点放在志向、谦虚、转折等中心词上。结果就是虽然在头字的讨论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总给人一种流于表面、肤浅的感觉。

要解决议论文写作中的这个问题,建立几个与中心词或中心论点相关的分论点,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中心词或中心论点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吴晗的议论文《谈骨气》,开篇就提出了整篇论文的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之后,作者围绕这个中心论点提出了以下三个分论点:1,中国人有钱不能当妓女;2.中国人穷,动不了;3.中国人民是坚强不屈的。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并用文天祥拒绝高官巨富诱惑慷慨赴死、古代一个穷人宁愿饿死也不吃粮食、闻一多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暗杀无所畏惧等例子从不同角度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样的议论文,是一篇既有深度又有说服力的好文章。

所谓分论点,其实就是中心词或者中心论点在阐述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比如你在《谈骨气》一文中说我们中国人有骨气,人们肯定不明白这里的“骨气”是什么意思。于是作者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权贵不能屈三个方面对“骨气”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再比如,你要写《论转折点》这篇文章,也必须对“转折点”进行具体的解释。首先,从范围上看,“转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整体转折,关系到某个群体的局部转折,关系到某个人的个体转折。其次,从性质上来说,“转折”有由坏变好的良性转折,由好变坏的恶性转折,由好变坏再由坏变好或由好变坏的转折。再次,从效果上看,“转折点”可以把坏人变成好人,也可以把好人变成坏人;你可以把坏事变成好事,也可以把好事变成坏事。最后,从其与外界的联系来看,“转折点”既需要外力,也需要内力,还需要外力与内力的* * *互动。以上每个方面都可以引出至少三个论点。

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分论点时,一定要紧扣中心词或中心论点,尽量避免与中心词或中心论点无关的所谓“分论点”。有一个学生想以“谈志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为此他确定了以下三个分论点:1,野心是事业成功的保证;2.自信为你插上成功的翅膀;3.野心来源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第一个论点可以扣住中心词“野心”既然第二个论点是关于“信心”的,那就与中心词“野心”无关。第三个论点虽然也与“志”有关,但与第一个论点的观点不同(第一个论点从“志”的效果分析,第三个论点从“志”的来源分析),虽然都用了“志”字,但也是勉强绑在一起的。

设计分论点时,每个分论点的角度必须统一。如果写一篇“谈谦虚”的议论文,可以从谦虚的作用的角度设计分论点:1,谦虚可以强化自己;2、谦虚可以团结美国;3.谦虚是完成事情的唯一方法...也可以从谦虚的角度设计论点:1。想学点东西就要谦虚;2.要让集体和睦相处,就要谦虚;3.要使国家繁荣,我们必须谦虚...也可以从适度表现的角度来设计论点:1。谦虚就是学而不厌;2.谦虚就是不耻下问;3.谦虚需要礼貌,下士...但是你不能打破不同角度的界限。比如你设计了以下三个分论点:1,谦虚可以让自己强大;2.要让集体和睦相处,就要谦虚;3.谦虚需要下士的礼貌。这样不行。因为三个论点的角度不同,违背了论点的角度必须统一的原则。

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每一种论证都可以分为平行论证和递进论证两种。比如《谈骨》中的三个分论点,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权力不能屈,构成了并列关系,因为这三个方面无所谓哪个更重要,人人平等。上面为谈谦虚而设计的三个分论点是递进的,就是让自己学到东西,让集体和睦相处,让国家富强。第一个论点是关于“自我”的,第二个论点是关于“集体”的,第三个论点是关于“国家”的,它们之间有一种关系,即讨论的范围在逐渐扩大。

一般来说,具有递进关系的分论点在顺序的排列上是从相对较小的范围逐渐过渡到相对较大的范围。但也有例外,就是把它们倒过来,也就是从较大的范围逐渐过渡到较小的范围。比如你要写一篇关于题目的议论文,可以先分析自满会让国家或民族止步不前,再分析自满会让集体或单位止步不前,再分析自满会让个人不求上进,这样范围会逐渐缩小。虽然看似范围在逐渐缩小,但就其讨论的深度而言,却有着逐渐加深的关系。因为只是分析自满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集体单位的危害,所以人们关于它的体会并不深刻。只有把自满的危害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才会有惨痛的经历,文章才会有说服力。所以从表达的效果来看,这类论点的倒装句是在允许范围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