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社交礼仪

礼仪是人类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标准。它是在人们长期的生活和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是由风俗习惯和传统固定下来的。对于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不仅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也形成了一个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重视和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重要内容。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特殊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和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礼仪教育具有跨世纪的特殊意义。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

1.礼仪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社交礼仪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往活动都离不开礼仪,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是交往生活的关键。

2.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他们的社交心理承受能力。

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社交礼仪教育是社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人生活在一定的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都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礼仪的约束。自觉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被公认为符合社会要求的“成熟人”。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使其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既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又能更好地促进其社会化;而且还能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社会心理承受能力。

3.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

4.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其人文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教育来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素养,即塑造大学生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具有明显的启蒙功能。它影响着人的情绪状态,影响和改变着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性格等。最终目的是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伦理学等学科。社交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国各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可见,社交礼仪教育可以直接教会大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因此,“社交礼仪”课程应完全纳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作为大学生必修课,在高校普及推广,有助于对大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5.社会公德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交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因为文明礼貌是人的精神文明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谈吐、举止、仪容、衣着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但是,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还影响着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甚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通过社交礼仪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培养他们应对奖励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有基本的文明教育。让文明之花在我们的校园里遍地开花。如果每个人都讲礼仪,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和温暖。由此可见,社会礼仪的根本目标是教育和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守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和相应的社会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高度和谐有序,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