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开辟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境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首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社会理想,但只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发展动力和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和谐的理想才成为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论证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特征,指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社会系统中各种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规律,阐述了社会结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关于“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论述,指明了未来高度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步转化为社会发展的现实目标和具体措施,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要求的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联系的,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公平与效率、活力与秩序、发展与稳定、科学与人文、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要求不仅明确了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系,而且提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基本途径和原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促进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苏东国家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严重挫折提供了深刻的教训。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经是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典范。然而,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却出人意料地迅速解体,苏共失去了执政地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苏共在改革过程中未能处理好社会成员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和谐发展,未能将社会公正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到应有的重要位置。苏联的许多党员、工人和农民对此感到绝望,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失去了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全面现代化的社会。党的十二大明确了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包括经济繁荣、政治民主和精神文明在内的现代化总体格局。党的十五大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基础上,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纲领,使现代化的格局更加清晰和深刻。进入新世纪,我们党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拓展为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这不是简单的增加,而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和谐社会的提出表明中国* * *产党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拓展和深化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格局,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和处理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更加完整和科学的坐标系统。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也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对* * *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认真研究和掌握执政规律,不断完善执政方略,提高执政能力,党才能有效领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强调经济要更加发展,民主要更加健全,科教要更加先进,文化要更加繁荣,社会要更加和谐,人民生活要更加富裕。强调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和谐相处的局面。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思想,就是要努力实现全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概括了“和谐社会”的概念,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构建和谐社会放在重要位置”,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并将其作为党需要加强的五大执政能力之一。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只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使所有人平等友爱、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才能更加充分地体现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宗旨和要求。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和执政方略的新认识,标志着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达到了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