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8千字左右的外文文档,翻译创新型城市评价也可以!

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研究

一,创新型城市的含义

研究小组认为:

“创新型城市”是指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城市。全市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水平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具备维持创新人才和投入的动力基础,为创新活动提供了可靠高效的创新保障环境。

简单来说,创新型城市就是一个城市的创新要取得一定的成果,要有足够的动力和良好的保障条件。

其中,创新效应是指知识和技术创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直接效应及其间接结果。

创新动力是指创新活动主要由人才和财力驱动,人才和财力是推动创新的两个轮子。

创新保障是指创新活动顺利高效开展所需的硬条件和软环境。

第二,创新型城市的理论研究

“创新型城市”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提出的,但作为“创新型城市”理论的起源,最早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了“创新”这个词。此后,学术界对创新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大体形成了三个主要方向:

(1)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研究(始于1912)

(2)关于“创新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3)关于“创新型城市”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

(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这个方向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熊彼特对创新的研究。

创新由美国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发表于1912的经济发展理论首次提出。熊彼特认为创新包括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或产品的新特性;(2)采用新的生产方法;(3)开拓从未进入过的新市场;(4)控制或“抢夺”新的生产原料和半成品的供应来源;(5)实现了新的产业组织形式。

第二阶段:熊彼特之后的创新研究。

熊彼特之后,对创新的研究可以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对技术创新的研究;一是制度创新研究。

(二)创新系统研究

创新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向:国家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系统。

1.国家创新体系研究

国家创新体系(又称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弗里曼在1987提出的。到目前为止,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还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1)弗里曼。在人类历史上,技术领先的国家从英国到德国、美国,再到日本。这种追赶和跨越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结果,也是许多制度和组织的创新,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演化的结果。

(2)经合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知识在一个国家内部的流通。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是企业,是企业创新和获取外部知识的途径。外部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其他企业、公司或私人研究机构、大学和中介组织。

2.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

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库克(1992)提出的。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区域创新系统环境研究

(2)区域创新系统的组织结构研究。

(3)区域创新系统的空间结构研究。

(4)区域创新系统功能研究。

(5)区域创新过程研究。

(三)“创新型城市”理论

1.西方学者对创新型城市的研究

(1)兰德里的“创新城市”

英格兰的查尔斯?兰德里提出创新型城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高技能劳动力;鼓励和引导的规则;充满活力的思想家、企业家和实干家;有独立人格的人;充足的知识基础设施;完善的内外沟通联系;企业家文化;创意火花冲突;动态和神经平衡能力。

(2)詹姆斯?西蒙的“创新城市”

英国牛津大学的詹姆斯?西蒙指出:知识经济下城市竞争力的形成取决于创新。创新型城市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两大核心“城市资产”:一是高素质的知识工作者;第二是便利的基础设施和通讯。

2.中国创新型城市研究

国内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研究城市创新系统。目前,我国对创新型城市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个案分析上,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研究。我国创新型城市的主要参考有:学习型城市、智能城市、高科技城市等。

第三,结论

研究小组认为: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取得理想的创新成果,即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城市的发展,这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创新型城市目标的实现主要由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投资驱动,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投资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两个轮子;创新型城市目标的高效顺利实现需要良好的创新硬软环境作为保障。

第二章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

一,中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

(一)上海:实施“科教兴市”主体战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1.大学布局的调整。重点调整高校“2+2+2+X”布局结构,即建设以复旦为核心的杨浦大学城和以交大为核心的闵行紫竹科技园,建设松江大学园和南汇科教园,建设几所与产业密切相关的高校。

2.实施聚焦张江战略。继续实施聚焦张江战略,推进“一区六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3.建设研究中心和实验室。抓紧建设一批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积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

4.创新支撑体系的构建。推进以五大公共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支撑体系建设。(科技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科技风险投融资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

5.国际人才战略。推进“万名留学人员集聚工程”,实施CEPA框架下“引进1000名香港专业人才”计划,建设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

(B)天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

1.构建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2.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3.建立以高科技支柱产业为标志的产业结构。

4.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技术创新的导向。

5.构建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技服务体系。

6.搭建有利于科技资源享用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深圳:建设“四个高地”,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

1.工业高地。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高技术产业继续高速增长,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5%以上。

2.企业高地。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具体体现为“四个90%”,即全市R&D机构90%设立在企业,R&D人员90%集中在企业,R&D资金90%来自企业,职务发明专利90%来自企业。

3.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地。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三;国际专利申请量已跃居中国大中城市首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0%以上。

4.人才高地。全市专业技术人员61,000人,人才总量接近1,000,000人,形成了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的创新文化氛围。

(四)Xi安:建设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创新型城市。

1.“两区两基地”和“三园三中心”的创新模式

基本形成了以Xi安高新区、Xi安经济开发区为主体,阎良航空产业基地、瞿伟航天产业基地为两翼的“两区两基地”创新区域和产业框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Xi交通大学、西工大是三个国家大学科技园;Xi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Xi安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Xi安光电专业孵化器三个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

2突出一个重大项目,明确三个重点,启动四大创新工程。

一个重大工程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个重点导向,即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军民技术融合、科技创新联动;四大创新工程,即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新农村建设推进工程和科技平台建设工程。

3.整合军工科技资源,探索实现Xi安科技产业新突破。

探索军民融合创新机制和产业化模式,推进军民两用科技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整合军工科技资源优势,抓好对Xi区域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军民融合科技项目的培育和推广。

二,国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

(一)纽约: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全球第一金融中心。

积极建立符合知识经济要求的教育体系,同时依托“世界第一金融中心”的优势,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管理咨询等对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要求极高的生产性服务业,通过知识提高产业附加值。

有针对性地为各行业培养专业人才。纽约数十所高等院校开设了与知识经济相衔接的新专业,为商界培养业内精英。

纽约重视科技,利用联邦资金,在市区开辟了“高科技产业研究园区”,联合多所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的科研力量,大力开发高端科技产品。目前,纽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导产业。

(B)硅谷:十次经历

(1)良好的游戏规则,包括法律、法规、制度和管理。

(2)知识密集,新思想可以广泛交流。

(3)流动的高素质劳动力。硅谷是吸引人才的磁石,世界各地的人才不断涌向硅谷。

(4)成功的风险投资运作机制。

(5)以结果为导向的精英体系,天赋和能力主宰着硅谷的一切。

(6)鼓励冒险和容忍失败的良好氛围。

(7)开放的创业环境。

(8)产、学、研互动。

(9)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

(10)高品质的生活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才在这里创业(11)专业化的创业服务机构,融资,律师,猎头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顾问等。

(C)日本东京:创新的城市政策

从2000年开始,东京对高科技企业采取各种减免税政策;信息产业科研增税贷款25%,设立软件研发免税准备金制度、意外损失准备金制度,免征技术开发资产税7%;为振兴当地技术,建立了一个特别贷款系统。高新技术企业可使用低息长期贷款,贷款年限最长25年,利息优惠65,438+00%。

设立了小企业专项资金池,向高科技小企业提供年利率仅为2.7%的专项贷款。此外,政府在选择配套项目时,倾向于日本基础薄弱的原生领域;个人可以从国家资助的大学研究人员开发的成果中获得50-80%的专利收入。政府还鼓励产业界和大学建立“志趣相投的研究中心”,由科技部给予补贴。高科技小企业场外股票交易市场的建立,为许多高科技小企业的快速扩张提供了资金支持。

(D)英国伦敦:创意产业和传统金融服务同步发展。

伦敦借助创意产业成功优化升级了产业结构。创意产业每年为伦敦带来近21亿英镑的产值和40万个工作岗位,仅次于金融服务业,成为推动伦敦经济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伦敦金融城特别重视企业创新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作用,尤其注重扶持中小企业。为此,伦敦金融城构建了“知识天使”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和创新服务。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知识天使”会鼓励企业创新者参与或组建网络,并帮助他们申请创新基金。伦敦大力推出“青年展望项目”和“教学公司项目”,鼓励年轻人在创建创新型城市中发挥作用。

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产学研创新平台和运行机制。

通过大力发展和完善城市创新品牌,向各类机构宣传和传达城市创新的战略目标和愿景,可以增强市民的创新者意识,营造创新文化。

三、国内外创新型城市的实践总结

1.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2.构建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

3.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

4.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5.注重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6.重视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