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的事迹
然而,等待他的是无边的黑暗和巨大的耻辱...
放眼家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石,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被瓜分...诗人在悲愤中写下了《发现》这首诗,随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七子之歌》。
“七子”是指当时被外国列强占领的七块土地,澳门只是“七子”之一。被祖国抢走的七子是香港、澳门、台湾省、九龙、阿哈瓦、广州湾、旅大(旅顺大连)。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1842那个屈辱的八月,清政府官员卑躬屈膝,登上停泊在南京河上的英国军舰康华里号,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根据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从此拉开了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
1860年,中英签订《北京条约》,英国占领九龙半岛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签署《关于扩大香港边界的特别条款》,将“香港的姐妹”九龙半岛的其余部分划为“新界”,租借给英国99年。
1887年,中葡签订《友好通商条约》,明中叶被允许以“晒货”名义留在澳门的葡萄牙人从此夺取了“莲花之地”。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东海宝岛台湾省被割让给日本,连同她的孪生兄弟旅顺和渤海湾的大连。
1898年,中英签订了阿哈瓦特许状,“防海大师”阿哈瓦租借英国25年。
1899年,中法签订广州湾特别租借条款,广州湾这个中国后门的铁锁被租借给法国。
到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土地上强行开放了数百个商埠,在10多个城市划定了20多个租界。“中华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国主义列强的嚣张气焰下四分五裂。有一句诗代表了当时爱国人士的心态:“当我在中国沉睡时,我不知道爱国就是爱家,人民今天就该醒来,不要等着泥土像瓜一样裂开。”
七子落泪,诗人独唱悲歌。闻一多亲眼目睹了“日积月累的国破边亡”,感到祖国的故土“在祖国失去了依托,受到了别人的虐待”。“因为选择了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七个地方,所以每首歌我都写了一章,来表达我的孤独和死亡,来寄托对祖国早日灭亡的哀思,来激励人民走向繁荣昌盛。”
字里行间激荡的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的强烈感情,立即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一位姓吴的年轻人在给编辑部的信中写道:“读完《七子之歌》,听到一句又一句悲伤的话,我不知道我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当我读到《模特》和《陈情表》时,我并没有那么感动。”
列强俘获的“中华七子”是民族悲剧和民族灾难的象征。表明:“国家的弱者受辱”“落后就要挨打”;它警告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勇往直前,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历史诗篇。
中国人民追求统一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已经汇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1930 10,中国收复阿哈瓦;1945年,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10年10月25日,日本在台湾省的最后一任总督安藤利吉在台北中山堂向中国政府递交了投降书,台湾省回归中国版图。同时,广州湾、旅顺、大连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祖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闻一多的儿子说:“愿父亲从阴间知道,与我们同乐。”
如果你是真诚的,石头就会打开。
事实上,“中国七子”的回归岌岌可危!
——闻一多《七子之歌·诗序》
“中华七子”命运的历史性转折,发生在北京1949的金秋。在这片被八国联军焚烧、杀戮和掠夺的土地上,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彻底结束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悲惨景象。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65438年到0978年,中国宣布实行改革开放,国力蒸蒸日上。中国,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跃上了东方的地平线,铿锵有力,实现了祖国统一的呼声。
"殖民主义的尾巴不能拖到下个世纪."中国* * *制作人代表中华民族喊出了复仇耻辱的最强音!
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时明确表示中国将于1997年收回香港。
邓小平指出:“实现国家统一是全民族的愿望。百年不统一,千年统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只有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1年7月30日凌晨,位于香港维多利亚湾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盛大举行,举世瞩目。6月30日23时59分,蓝底英国国旗和绘有人字形皇冠狮子的英国港口旗帜缓缓降落,一个半世纪的英国殖民统治宣告结束。1年7月0日零时,在中国人民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盛开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升起,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交接仪式结束后,查尔斯王子与刚刚离任的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登上皇家邮轮“大不列颠号”,在无边的夜色中离开香港。该船的锚地是154年前首任巡抚蒲丁茶在香港登陆的地方。
两年后,中华民族以又一个复仇和耻辱的时刻,迎接新世纪的到来。1999 12 19当晚,澳门文化中心花园灯火通明。23时58分,绿色的葡萄牙国旗和澳门市政厅旗像帆一样滑落。20日零时,印有荷花图案的五星红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绿色区旗准时升起。这一刻,中葡两国政府完成了澳门政权的交接。
“王师置中原日于北,家祭不忘告乃翁。”澳门回归祖国的当晚,闻一多先生的20多位后人聚集在北京门头沟的家中,举行家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在家里,对联高挂:“百年诞辰红烛遍地燃,以升酒慰英灵,九九死水将新世纪高举”,“澳门回家”被横批。
闻一多之子文刁丽说:“父亲骨肉团聚的夙愿终于实现了。愿我父亲在九泉之下也知道,与我们同乐。”
新世纪之梦: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七子归来危矣!”
虽然五千年没人说了,
你能猜出火山的寂静吗?
也许他突然被附身了,
突然,蓝天上打了一个霹雳。
爆炸:
“我们的中国!”
——闻一多《一句话》
-
闻一多(1899 ~ 1946)
中国诗人,文史学者。名字也很多,友三字,友山字。家族排行叫嘉华。后来改名多多,再后来改名益多。生于湖北习水。1912被北京清华大学录取。曾任《清华周刊》主编,《清华学生处》主编,发表过许多老派诗词。1920年7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海岸》,新诗不断。早期诗歌多为自由诗,表现出唯美主义倾向,风格优美。1921年11月,清华文学社成立,为重要成员。同年65438年至2月,在清华文学社作《诗歌格律研究》学术讲座,次年撰写《格律诗底层研究》,开始对新诗格律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65438年至0922年赴美学画,学文学,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和英国现代诗歌。其间,他创作并发表了《太阳之歌》、《孤雁》等诗歌,表达对祖国的思念。还在《创造周刊》发表《女神的时代精神》等有影响力的新诗评。1923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后,开始致力于新诗创作。65438-0925年从美国回国,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成为徐志摩主编的《早报副刊诗》的主要撰稿人。1926年发表论文《诗歌的格律》,提出新诗要有“音乐之美(音节)、绘画之美(文字)、建筑之美(小节对称、句子整齐划一)”。开创了格律诗的新流派,影响了后来的许多诗人。
1928年,第二本诗集《死水》出版,收集了1925之后的28首诗。作品内容更加充实,形式简洁,语言简练,形成了独特的忧郁、奇异的艺术风格。同年3月,《新月》杂志创刊,列为编辑,并在杂志上发表了几篇译文。秋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系主任,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1930调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系主任。65438年至0932年定居北京,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任教。65438-0938,成为昆明西南联大教授。此时,他广泛研究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从唐诗研究开始,追溯到秦汉魏晋六朝,甚至到古代神话、甲骨文和钟鼎文,以文学为中心,涉及民俗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形成了完整的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研究体系。他在《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研究方面有很大的学术贡献,著有《神话与诗歌》、《唐诗杂评》、《古典新义》等专著。1942年,《楚辞》修订出版,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1944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云南总支部宣传委员、《民主周刊》社长,成为一名积极的民主斗士。7月5日,1946,15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演讲,抨击国民党,当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全集》由明凯书店1948出版。
作品参考书目:
《冬夜草与梁实秋评论》,1922,清华文学社。
红烛(诗集)1923,台东;1981,人文
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人文
闻一多全集(1-4卷)1948,开明;三联1982
闻一多文选1951,开明
闻一多诗选1955,人文
闻一多《青春诗歌集》,1983,云南人。
闻一多论新诗(评论)1985,武汉大学出版社。
《楚辞补遗》(古典文学研究)1942,重庆民族图书出版社。
神话与诗歌(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古典新义(第一卷,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书。
唐诗论文集(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重庆出版社。
上海古籍《离骚》解读(古典文学研究)1985。
-
闻一多先生的言行。
臧克家
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展示了他高尚的品格和精神。仔细阅读课文并思考。我们应该向闻一多先生学习什么精神?作者从什么角度选材,确定叙事重点?
“人家说再来一次,我就再来一次。”
“人家说的不一定做,我做的也不一定说。”
作为一名学者和诗人,闻一多先生20世纪30年代在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候他已经对诗歌失去了兴趣,对研究产生了兴趣。他在钻古书,就像在地壳里寻宝一样。爬得越高,越难爬;越钻越狠,越钻越坚持。他要吃,要消化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眼睛是雪亮的,在历史之前拍了很久。他想为我们衰落的国家开出文化药方。从1930到1932,“看、听、问”只是处于“看”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开始,从不往花园里看,从不下楼,在贫困中度过一生。晚年的杜甫懒得“一月梳头”。温先生的头发也总是很乱。他来自没有时间和。饭,几乎忘了吃,他贪吃精神食粮;他晚上睡得很少,为了研究,珍惜每一寸阴,分阴。深夜的光是他的伴侣,因为它开启了光明之路,是一面“漂白的墙”。
无声无息。一个又一个大大的方形竹纸笔记本,写满了小字母,如一群蚂蚁。经过几年的努力,凝聚成了唐诗的丰硕成果。
他没有先说,但他做到了。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他做到了,但他自己没有说。他从唐诗转到了楚辞。努力了十年,突然出了一个“校补”。别人都在赞叹和惊叹,唯独闻一多先生自己没有“说”。他又走向了“古典新义”。他全神贯注,成了“何不下楼”的主人。
说你做过什么,不说你做过什么。这只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一个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一个革命者。
在这方面,情况完全不一样,不一样。
闻一多先生作为民主的斗士,青年运动的领袖,他“说”。起初,我小声说只有昆明的年轻人能听到我。后来,他的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喊话,叫他们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中说,“我没有优点。我既然有心有口,就要讲得开心!”
他说了,接着就做了。这已经不是“先做后说”或者“做了不说”了。现在,他“说”和“做”。言行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1944 65438+10月12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写着:“我在另一封信里寄给你两份油印本,代表我最近的一份工作。请把它们传下去。”
这是他起草的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政治传单!
-
闻一多< & lt红烛> & gt做出赞赏的评论
烧了它!烧了它!
燃烧世界的梦想,
沸腾世界的血液-
拯救他们的灵魂,
捣毁了他们的监狱。
这首诗写于1923。这位诗人将出版他的第一本诗集。在回顾自己这几年的理想探索和诗歌成就时,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红烛》,作为同名诗集的序言。
诗的开头突出了红烛的意象,红色,像一颗赤裸的心。闻一多想问诗人们,你们的心能这么真诚热情吗,与这红烛相比,你们能有勇气吐出你们的真诚吗?一个“吐”字生动,将诗人的执着与真诚一览无余。
诗人接着问红烛,它的身体从哪里来,它的灵魂从哪里来。为什么这样的身体和这样的灵魂要在火中燃烧和毁灭他们的身体?诗人很迷茫,就像在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想透很多问题。矛盾!冲突!诗人加强了他对曾经存在的冲突的信念。因为,诗人坚定地说:“没有错!没有错。”诗人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准备走向理想的光明大道,哪怕被烧成灰烬。
诗歌从第四季开始,一直在赞美红烛,写红烛的责任和人生的艰难与不如意。红烛将会燃烧,它将打破世界的幻想,燃烧残酷的监狱,以自身的燃烧拯救活着却不自由的灵魂。红烛的燃烧被风阻断,会流着泪燃烧。那些眼泪,红烛的心是急的,因为不能最快的实现理想,而流泪。诗人要赞美红烛,要赞美奉献精神,要赞美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篇悼词中,诗人和红烛在交流。诗人在红烛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努力,探索,为了自己的理想坚定的努力,不计结果。诗人说:“莫问收割,但要求耕种。”
这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诗歌在表达上强调幻想和主观情感,运用大量的抒情感叹词,用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心中的感受。在诗歌形式上,诗人非常注重诗歌的形式美和韵律,以与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复句的运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每一节诗相对工整。这位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特点是韵律性和音乐性。可以说,闻一多结合古今、文化、中外的诗歌形式,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的诗风,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诗人的耕耘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