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海尔集团跨国经营战略中的机遇和风险,从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有哪些启示?
1.促进对外投资健康发展。建立健全政策促进体系,深入研究解决对外投资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发挥优势,加强联盟,加快对外投资步伐。用好中非发展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等信贷资金,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已经生效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优惠政策措施,扩大对外投资。结合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鼓励外商投资制造业、高新技术、新能源和服务外包产业。支持企业投资国际知名品牌、先进技术、营销网络和R&D机构。创新能源资源国际合作模式,鼓励企业在当地开展能源资源深加工,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2.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水平。严格执行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创新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方式,鼓励对外承包工程以咨询服务为导向,与对外投资相结合,支持企业承接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境外项目,引导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加强合作,开拓国际承包工程市场,提升发展水平。加强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的优势互补合作,推进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3.深化对外劳务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有组织、有管理地开展对外劳务合作。加强保障和规范,明确部门、地方和企业责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政府公共服务,统筹对外劳务和国内劳务市场,促进发展。贯彻“谁送,谁负责”的原则,维护国家形象和声誉。
4.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支持国内开发区走出去,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借鉴国内开发区成功经验,创新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发展模式,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政府间双边合作,为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企业提供投资服务和制度保障。
(2)政策措施
1.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规划事关“走出去”发展全局,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指南。要认真做好对外投资合作“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规划中长期“走出去”的主要任务、制度、布局和措施。各地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本地区对外投资合作“十二五”发展规划,注重“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加强政策制定和制度建设。深化对外投资合作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对外投资合作便利化。加强外商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的法律法规建设。研究制定新时期支持“走出去”的相关政策措施,各地要加快完善本地促进政策措施,出台有利于发挥本地区企业优势的扶持政策。
3.加强引导,改善服务。树立“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理念,完善“走出去”促进服务体系。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完善“对外投资合作信息服务系统”,及时更新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家(地区)指南》、《对外劳务合作国家(地区)环境评估报告》和《对外投资合作国家(地区)产业导向目录》。完善和丰富统计指标体系,强化统计工作在“走出去”中的导向作用。加快“走出去”推进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咨询服务功能。
4.加强训练。加强与中组部、统战部、监察部、国资委、全国工商联等部门的合作,围绕区域经济合作(包括与周边国家合作)、海外安全风险、规范商业行为、企业社会责任、新闻宣传等方面,对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走出去”战略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走出去”企业人员素质。
5.加强对外宣传。高度重视“走出去”新闻宣传工作,为企业“走出去”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加强舆情研究分析,主动加强与各方沟通,增信释疑。创新新闻宣传方式,普及“走出去”政策法规,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公益广告,引导“走出去”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6.加强海外安全。海外安保工作事关“走出去”大局。要牢固树立安全高于一切的思想,始终把国家利益、海外人员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完善境外安全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加强境外安全风险预警监测,建立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加大境外安全投入,落实境外安全责任制,加强境外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7.规范海外商业行为,树立良好形象。倡导依法规范经营,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是培育跨国公司成败的关键。加快研究建立规范企业有序对外投资合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措施,督促和引导企业树立互利共赢理念,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当地宗教习俗,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商务部发布2010年全国对外投资合作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