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票号晋商文化
银行是伴随着半殖民地化的中国发展起来的,这是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的扩大,交通和外汇的发达。
客观需要。银行办理汇兑和存款,解决了运送现金的困难,加速了资金周转,促进了商业繁荣。银行家与政府勾结,代表清政府代收代缴京军俸禄,举借外债,向中央和省政府收取官款,起到了代理国库和省库的作用。票商也赞助过民族资本,是中国近代企业的“助产士”。银行号不同于预先存在的账户办事处和银行,也不同于事后存在的银行号和银行。汇票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办理商业汇兑。前期由于华北、华中与蒙古、俄国的贸易日益增加,根据经济情况,在30多个内陆城镇设立了200多家银行,重心在北方,分号以首都为中心。中期海陆并重,在边疆和沿海设立分号。京、津、沪、汉成为票号集中的四大中心(以分号为主,总数多在山西祁县、太谷、平遥)。光绪初年,票号总数和分号已达400多家。后期(甲午战争后)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银行积极与外商竞争,促进国内外贸易,补贴民族资本。祁县合生元银行看到日本商人在东北扩张,于是在东北把分号扩大了三倍,在朝鲜的新义州、南奎山、仁川,日本的下关、神户、东京、大阪、横滨等地设村。合生元以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当时最好的银行。1901成立的永泰裕银行,看到中印贸易即将大发展,率先在印度加尔各答设村。1906成立的平遥宝丰隆银行,还在加尔各答和拉萨设立了村落,促进了中国、西藏和印度之间的贸易。汇票号码是通用的,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金融交换网络。然而,繁荣将不可避免地衰退。辛亥革命后,银行走到了尽头。民国初年,银行相继倒闭,1921只剩下5家,平遥日升昌1923,祁县大圣川1929,三晋院1934,大德通、大德亨1932。
国内外山西银行657家***133。南邦票号来源丰富,曾在新加坡设立分号。邦奇银行号改为大德通1932后,在国外设立了分号。榆次常家的杜慎宇(帐局也经营茶货)曾在莫斯科设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