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音乐教育调查报告

儿童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具有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萌发儿童对美的最初感受和表达的重要使命。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儿童音乐教育必须首先强调兴趣,将音乐融入儿童的生活和游戏中,让儿童在唱、跳、动、玩的游戏活动中直接体验和感受音乐,进而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从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进行唱、跳、欣赏、演奏和创作,进而在音乐艺术活动中表达和接受音乐。如何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第一,要善于发现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陈鹤琴先生说:“大多数健康的孩子本能地热爱唱歌,无论是玩游戏、走路还是工作,都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孩子们从小就有学习音乐的潜力。比如他们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优美、抒情的歌曲,就会立刻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听到进行曲,他们会立刻举起武器,向解放军学习,他们会敬礼,昂首阔步...孩子们会发现一些声音很大的玩具,好奇心会驱使他们把它们捡起来,作为乐器来唱歌和伴奏...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自己经常接触的熟悉的音乐形象和有情节的音乐特别感兴趣,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但是,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并不持久,容易转移。因此,教师要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保护孩子兴趣的萌芽,创造持续满足的条件,使其稳步持续发展。

第二,培养和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1)让孩子多接触音乐。在一天的生活中适当地、持续地提供音乐刺激,唤起孩子快乐的情绪,让孩子的音乐天赋得到发挥,主动参与活动。

1.给孩子创造一个音乐环境:比如班级可以创建“音乐角”、“娃娃电视台”、“娃娃电台”...其中放置了不同的头饰和丝带,录制了适合年龄特点的节奏乐器,将孩子会唱的歌曲录制成“卡拉OK”磁带,让孩子自由选择,创造更多感受和表达音乐的机会。

2.将音乐渗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当孩子们来到园中时,教室里播放着柔和悦耳的音乐,让孩子们一进园就能进入一个安静舒适的音乐艺术环境。晨练、吃饭、午睡等活动都伴随着适当的音乐。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给孩子提供多看、多听、多练的机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激发儿童参与音乐活动的欲望。

1.音乐课刚开始,不要求孩子唱歌跳舞,而是要充分感受,听老师弹琴,唱歌,看老师跳舞,看哥哥姐姐的表演,激发孩子唱歌跳舞的兴趣。

2.所有的音乐活动都是从感受开始,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音乐活动的欲望。比如小课堂新颁的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这个教育活动是这样安排的。

(1)观看大班的哥哥姐姐们的表演,引起了兴趣:①老师敲锣打鼓,大班的孩子们在秧歌的音乐伴奏下,扎着彩带,扭着秧歌进了教室。从一开始就调动了小班孩子的积极情绪,孩子们拍手说:“看情况!还得看!”(2)大班的孩子们载歌载舞,表演了两遍《我爱我的小动物》这首歌。(3)大班的孩子一边唱《我爱我的小动物》,一边用节奏乐器敲击。④《我爱我的小动物》中小班小朋友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