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行内部做量化交易和独立做量化交易有什么区别?
量化交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08年之前,也就是多德-弗兰克法案之前。投资银行中有许多对冲基金或类似对冲基金的实体,如摩根士丹利的PDT(过程驱动交易)和高盛的Global Alpha,许多投资银行的自营交易业务也与对冲基金非常相似。在这个阶段,这些对冲基金的实体和外面的对冲基金没什么区别,业务也很相似——押注方向,局部对冲,跨市场套利,也很勇于承担风险。
当时在投行做对冲基金的量化交易有很大的优势,因为两点——第一,银行有非常好的融资渠道,融资成本明显低于当时的对冲基金。如果你尝试过成立基金,你就会知道资金成本对一个对冲基金的影响有多大——巴菲特这么多年的成功,离不开他长期1.6倍的财务杠杆和他低于央行存款准备金率的资金渠道(细节炒股需要经常总结和积累。时间长了,一切都好办了。新手为了提高自己的炒股经验,可以在风云直播平台学习股票知识和操作技巧。com,对以后在股市获利有帮助。
第二是银行有一个灰色信息流——客户交易记录。这个交易信息,即使在今天,也是非常有用的内幕信息。当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几周前离开PIMCO时,所有投资银行的销售人员都疯了,不断研究PIMCO之前在自己银行的头寸,然后分析哪些债券最有可能首先被清算,从而给其他客户提供交易建议。在复兴时期,合作投行因为其勋章基金的交易记录没有妥善保密而被多次更换,许多合作银行的自营交易表也纷纷效仿。
这两大优势造成了当时自营交易的暴利,管理层全力支持明星交易员放大杠杆以求大展拳脚——事实上在金融危机期间,就有很多CEO凭借自营交易的暴利从交易大厅晋升到管理层——比如花旗前CEO潘迪特,摩根士丹利的前任约翰·麦克。
这也造成了为什么金融危机后很多离开高盛的自营交易员在银行做不了自营交易的情况下出来开自己的对冲基金,却完全无法复制当年的业绩——因为整个机构的实力获得了超额收益,而当他们失去了资金和信息优势,一切都成了浮云。
2008年,2009年之后,一切都变了。
首先,政府明确规定不允许自营交易,所以各家投行的资金都放在资产管理部(比如高盛全球阿尔法进入GSAM)独立运作(比如PDT从摩根士丹利分离出来),或者直接倒闭(比如瑞银和德意志银行)。
还有一些存活下来的,一般在股票交易部门,以套期保值为名,通过会计手段维持非常小的自营规模。很多投行都有这样类似的团队。但不会成气候,也不会造成什么系统性风险——当然,各种路数传说都消失了。
银行内部有量化交易吗?其实有——就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自动化做市交易。做市商的概念在中国刚刚出现——是因为期权做市商制度的引入。但是在美国,这个交易系统从华尔街就有了。简单来说,假设你经营一家小店,买可乐。你有两个主要的交易——一个是以出价从总经销商那里拿到货,另一个是分发给在街上下棋、在夕阳下奔跑的孩子。这是问。Bid是你的进货价,Ask是你的发货价,Bid一般小于Ask(除非你是搞慈善的)。你不停的报这两个价格,同时根据你的库存调整报价或者相应的报价数量——比如你库存太多,爷爷不出来下棋,你就降低报价,这样就很难拿到货,但是不停的问,等着有人来消耗你的库存。
这个过程就是基本的做市交易过程。在金融领域,因为没有实际的总经销商来供应,你的买卖价格是根据你对相应资产的公允价格的估计来决定的。通常情况下,你计算的均衡价格加上和减去一个值,形成一个买卖组合。长期以来,这种报价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既枯燥又容易出错——而且对于期权产品(非线性价格)很难快速报价。我之前和期权交易员合作过很长时间,他们的工作不一定是智力上的困难,但绝对是对人的忍耐力的挑战——因为开市后,他们要密切关注报价,一个报价两个报价,一个报价两个报价,就像这个交易大厅里的卒子和魔鬼的脚步,报价,报价,报价......
因此,从简单的资产开始,API事务已经在交换级别得到了支持。什么是简单资产,就是香草,比如个股、指数、外汇、国债等等。所以,因为投行是大量资产的做市商,所以开始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原来的流程。后来大家发现计算机完全可以胜任这个工作,因为计算机可以高速计算库存来调整报价,也可以报很多复杂的单型。所以从2000年开始,个股和指数逐渐自动化做市。2005年以后,个股期权自动化做市非常火,2008年以后,外汇自动化做市已经相当成熟。从2010开始,国债自动化做市在美国也兴起了,这也是我目前在做的事情。
对冲基金呢?除了传统的量化阿尔法,他们不能也做这个业务吗?事实上,许多对冲基金拥有比投资银行更好的自动化做市业务——比如Citadel,比如KCG。但是有什么区别呢?有两个区别。首先,许多对冲基金没有被指定为做市商。DMM的特权在于它有专属的座位——DMM在美国这样高度商业化的国家也是非常罕见的。原因是DMM负责,就是在各种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中,流动性极差的时候,DMM还是要不停的报价,一个报价,两个报价,一个报价,像个棋子,像魔鬼的步伐...这在流动性非常差的时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大家都扔给你不良资产,比如暴跌的时候就是在卖你的出价。DMM的特权呢?DMM可以拿到很高比例的返点,也就是说佣金返点很高。这是对其义务的回报。
第二是大部分是对冲基金,不是券商,你想买股票一般不会找他们报价。在外汇、债券这类市场,有两个市场,一个是B2C市场,也就是散户市场,基本上是券商-客户,第二个是B2B市场,也就是券商-券商。一般来说,B2B市场的买卖价差较低。一个形象的例子是,小时候去批发书店买书,一家店没有习题集,老板就去隔壁拿了一本卖给我。最后我肯定了这个老板会把一部分价格返还给隔壁。我出的价和老板付给隔壁的价,就是B2C和B2B市场的差价。
这里的投行又耍流氓了。他们有进入B2C市场的优势,所以只要客户数量足够多,基本上就能让自动化市场盈利——因为根据大数定律,买卖双方的交易量要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平衡。
那么对冲基金依靠什么呢——更好的策略。对冲基金要做高频做市,基本都是参与B2B市场。他们不是DMM,但也是自己做报价,然后通过准确判断价格走势来调整报价,从而实现对自己最有利的订单,或者持有符合预测方向的订单更长时间,实现盈利。这种不是DMM而是自发成为做市商的行为叫做公开做市。
Citadel是自动期权做市商之王。高峰时其年利润可达1亿(2009年),当年整个市场的利润约为70亿。所以,如果策略逆天,没有客户流量,也可以做市赚钱。
另外,对冲基金除了做市业务还有很多机会。因为很多商业银行的性价比不高——比如大宗商品。考虑一个金融公司,不能只讨论交易策略。宏观上,你必须思考资金成本等问题。这才是投资之道。大宗商品,银行之前做了很多坏事(详细参与高盛的铜交易和JP的风电交易),被监管机构罚了极高的罚金。这是巴塞尔协议ⅲ中的规定,即持有1元的股票和持有1元的监管资产过夜的惩罚是完全不同的。具体算法请参考巴塞尔协议RWA(风险加权资产)计算细则。这一系列规定导致对冲基金有了很多新业务——因为投资银行退出了。而大量的银行人才也流向了对冲基金。
现在门都这么清楚了,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在量化交易上的区别就很明显了——投资银行主要专注于以自动做市、客户流量分析、报价博弈论等为中心的高频信号。对冲基金主要基于传统的量化阿尔法和量化资产配置——当然也有公开市场自动化。
希望能帮到你,祝你投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