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论文表扬的艺术,班主任表扬的艺术,惩罚的艺术
赞美要现实。班主任对学生的表扬不应夸大或贬低,而应实事求是,有分寸,真实可信。赞美要抓住机会。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的贴心人,工作中的细心人,善于发现学生的小进步,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学生表现出一点进步的迹象,班主任要给予及时适当的表扬。这就像划火柴一样。刚划燃火柴时,人们往往要用手掌保护,因为火焰刚开始很弱,经不起气流的冲击。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有进步的迹象时,班主任必须非常小心地保护这小小的进步火焰不被熄灭。赞美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如果一时找不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光。比如在课堂上问一个学生能回答的简单问题让学生来回答,答案出来后老师会及时表扬。另外,如果学生此刻没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地方,可以通过表扬来鼓励他们积极进取。例如,如果一个学生穿了一件新衣服,班主任可能希望表扬他或她的衣服。学生理发时可以说“我今天真的很有活力”。要知道,表扬在人们心中是有正面作用的,这种正面作用会产生连锁反应。也许是因为一句夸奖,学生听课专心,说话积极,做作业认真,造成了更多的亮点,而这些亮点也成为了班主任表扬的机会。因此,一句表扬或赞美的作用不可低估,也许因为一句赞美,形成了学生向上的良性循环。
口头表扬这是班主任常用的表扬方法――站在讲台前,说某个学生,他做了什么好事,取得了什么成绩,然后说大家都要向他学习。这种表扬简单方便,但是比较单调,激励效果也不是最好。班主任要探索更多更新颖的表扬学生的方式,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除了口头表扬,唱歌表扬也可以用来表扬。如果班主任声音大,班主任可以为被表扬的学生选一首歌;如果班主任五音不全,羞于开口,可以组织全班同学为成绩好的同学唱一首歌。唱歌和鼓掌会有更强的激励作用。这种方法对性格外向的学生更有效。
庆祝法国学生的成功是家长最自豪的事情。如果班上有学生做了一件好事,成绩好,班主任或班干部会写一封表扬信,送到学生家里。家长会脸上会有光,学生会开心,家庭氛围会更融洽,学生会更受鼓舞,激励效果会更持久。这种方法最适合后进生和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家庭关系紧张的学生。
当然,表扬也不要乱给。要看温度,找准时机,充分发挥表扬的激励作用。
“奖”自选表扬法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殊爱好,尤其是后进生。所以,当后进生有了进步,不妨让被表扬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作为表扬。比如有的同学喜欢看足球比赛,我们不妨组织同学看一场足球比赛作为奖励。当然,这种表扬不是迁就学生,而是选择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激励学生。
没有惩罚的教育可以说是不完整的教育。因为,第一,“人”不是完全有意识的(很多人不承认这一点),尤其是未成年的青年学生;第二,由于客观原因,“人”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有时还会犯错。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了错,直到客观上报复了才知道自己犯了错。对于学生来说,这个客观应该包括老师。为了提醒学生下次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老师必须惩罚他们。因此,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必须有适当的惩罚,这有利于被惩罚的人,也是对他人的一种保护措施。在学校里,惩罚是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常规手段。
惩罚的艺术
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惩罚的目的是告诉学生这样做是错误的,警告学生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达到这个目的,处罚就可以了。比如魏书生的“唱法”和“写说明文”,都是很好的“惩罚法”。这里我想指出的是,现在很多班主任惩罚不当,或者说惩罚不当,体罚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是每个班主任必须避免的。
惩罚是班级管理的一种方式,有利于班级集体建设。如果用得不好,不仅没有正面的教育效果,还会有副作用。因此,在运用惩罚手段时要注意几个原则。
适度原则学生犯错,班主任应根据错误的性质、程度和影响以及学生自己的认识,对照学校对违纪违规行为的处分规定,给予适当的处分。“量刑”过重,学生不满意,就会产生逆反心理;“量刑”过轻,起不到教育当事人的作用,起不到警示作用。
同时,适度原则还有另一层含义,即惩罚手段不必滥用。如果班主任动不动就惩罚学生,让学生没有安全感,害怕,班级就会变成“劳改营”。久而久之,惩罚会失去效力,班主任会失去威信,班级不仅管理不善,而且迟早“天下大乱”。
及时性原则的含义是,学生犯错,班级出现问题,班主任必须及时处理。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后很紧张,很紧张,等着老师处理。这时,如果班主任给予及时的处理,很容易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能及时控制“事态”,以免扩散。如果学生犯了错,班主任不及时处理,久拖不决,不“结案”,学生就会认为班主任无能,没有办法。如果班主任处理时间长,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没有记忆,处理也起不到教育作用。
公正原则班主任在处罚犯错学生时,必须坚持公正原则,平等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避免偏袒。如果处分不公,会降低班主任的威信,损害班规班纪的权威性,班级管理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情感原则惩罚是一种强制性的惩罚手段,但并不排除情感的作用。班主任在处罚学生之前必须说明处罚的依据;处分结束后,要做好思想工作,与被处分的学生谈心开导,让被处分的学生从内心感到震撼,相信老师在处分自己之前是爱自己的。
无论何种形式的惩罚,都必须旨在关爱受教育者,唤起他们的自知之明。如果你违反了这一点,任何形式的惩罚都是不可接受的。伤害学生自尊心、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惩罚,必须坚决摒弃。
(作者单位:高密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