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设计文案
网页设计师写UI文案的时候,文案风格越接近网站或APP的整体语言风格,就会越融合,更便于用户阅读和使用。
写作时,可以参考当前网站或APP的文案风格,尽量抹去个人写作习惯,与整体风格统一。需要注意的是,文笔一旦确定,就要继续,除非有特殊情况或者颠覆性的修改。
原则2直接
文案要直接、直白,尽量减轻用户理解的负担。间接的、模棱两可的语句、生僻的、过于“优雅”的词语都要尽量避免,因为文案只是一种沟通工具,只有最有效的传递信息才是它的任务。复杂的修辞和句式,以及“只知道”的深刻寓意,都是多余的。
简单来说就是白话,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讲一个直白的故事。
形容词方面,“正面表达”比“负面否定”更直接,比如“验证码错误”比“验证码不正确”更好。
原则三人
人的选择反映了网页设计师如何对待用户。一般来说,网页设计师会把用户当成一个虚拟的第三方,经常把他们描述成“用户”和“他们”。但UI界面是通过界面与用户直接对话,是与一个真实的人类面对面的交流。现实生活中,你面前的人会被称为“你”、“你”,那么用户在界面中也应该被称为“你”、“你”,而不是用第三人称“用户”、“他们”。
第二人称的使用体现了对用户的亲近感,使UI拟人化,使用户沉浸在模拟真实对话的情境中,更有利于引导和鼓励用户操作。
比如“当您投资成功时,我们会发送短信提示”比“当用户投资成功时,证券网会发送短信提示”更好。
原则4主动语态
既然UI界面永远以用户为中心,那么UI文案也永远以用户为中心。与以客体为主体的被动动态相比,以用户为主体的主观动态与用户直接相关,可以调动其情绪,使用户直接、无负担地接受信息。
比如“你修改过这个设置”(以用户为主体的主动态)比“你修改过这个设置”(以客体为主体的被动动态)好。
原则五动词
为了督促用户进行操作,及物动词的使用多于不及物动词和名词。及物动词,简而言之就是必须跟一个宾语的动词,比如“unlock”、“lock”。动词“锁”必须与宾语“锁”同时出现,以保证意思的完整性。这里的“解决”是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可以从行动者(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动宾”结构让使用者直接替代自己做主语,从而促使使用者进行操作。当我们希望用户做一些操作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使用及物动词。
例如,当“修改”是关键时:
“请修改验证码”(及物动词)比“请修改验证码”(不及物动词),甚至比“请修改验证码”(名词)更好。
原则六:积极。
使用积极的词语可以促使用户去做给他带来利益的操作,情感上用户更愿意服从积极的指令。
比如“为了投资顺利,请做好以下几点”比“为了防止投资失败,请做好以下几点”更好。
也有例外:
当它起到报错、提醒或警告的作用时,否定词可以更直接地指出重点,比如“验证码错误”比“验证码不正确”好。
原则7:选词
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两个意思相同的词应该用哪个?面对这种选词问题,首要原则是:统一。
如果词汇出现频率高,可以直接使用用过的词,这样可以保证整体的统一,防止用词偏差;如果是新词,要和整体的词体统一。
用主流词汇和行业术语统一。
每个领域都有自己专有的词汇表。在考虑用户理解的基础上,采用主流词汇和术语可以保证用词的准确性。
与目标用户的语言统一
使用用户语言就是在理解用户的基础上,用用户常用的语言编写UI文案,让用户快速理解。多了解目标用户的年龄、职业、使用偏好等特征,有助于我们理解用户的语言。
原则8“先说目的”规则
当我们想让用户做一个操作,并且要花费他们一些时间,很可能他们不愿意做的时候,先说明操作的目的和重要性,可以让用户更愿意去做。这就是“先下结论”的规则。
比如“为了让你的账号更安全,请设置手势密码”,如果这里没有提到目的,直接注明“请设置手势密码”,用户在不了解这个新功能,不理解这个操作的意图,甚至产生不信任,最后忽略这个指令的时候,就会产生怀疑。“先说目的”可以直接说明重要性,让用户欣然接受。
当然,这里的“目的”应该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会让用户觉得这个操作对他有意义,而不是从系统和网页设计者的私利出发,否则用户不会去执行(即使真正的目的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也可以翻译成“为了用户”)。
原则9“问题-解决”规则
写暗示性的文案是有窍门的。指出问题后,直接写出用户需要做的判断和操作。这是“问题-解决方案”规则:
"解释问题(原因/起因)-给出解决方案(要求用户做某事)"
比如:验证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原则10“问题-结果-方案”规则
当我们需要用户在方案A和方案B中做出选择,我们希望用户选择方案B(因为A有严重后果C)时,经常会用到这个规则。一般是写提问,即如果采用方案A,会有后果C,然后建议方案B,最后问题留给用户选择。
比如方案A——“退出编辑”时,后果是C——“无法保存输入的信息”,方案B——“先保存”,复制如下:
如果退出编辑,则不能保存输入的信息。建议你先存起来。您确定要现在退出吗?
原则11“简单”原则
在意义相同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最简洁、字数最少的;删除与用户无关、对用户无用的词语;完整准确,每个字都要有意义。这就是“最低限度”原则。
其实一直“最简单”是很难的。一般来说,写作就是“加法”。你想表达的信息不断积累,最后把句子整理出来,使之流畅,然后呈现给用户。
但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你真的需要所有的信息吗?经过深思熟虑,是否可以省略一些不需要用户理解,但完全不影响操作的文字?是否可以把文字拆分成几段并改变文字的顺序,或者根据进程的发展把用户只需要的文字放在最合适的地方?
只是把你想表达的东西扔给用户,并不是一个好的UI文案,也不符合用户体验。如何做“减法”达到“最简单”,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
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在保持语义不变的基础上,删除字数或者换成更简洁的句子,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原则12有时候需要委婉。
文案有时候并不是为了某种目的或功能,而是为了隐藏无法解释的原因和问题,或者只是为了安抚用户的情绪。这个时候文案就不能这么生硬直接了。用委婉或模棱两可的话向用户解释,暗示或引导用户从我们希望的角度去理解。
比如“支付需要一些时间,请稍候”比“支付未成功”要好;
“对不起,有些问题,请稍后刷新再试”比“系统错误”好。
原则13禁区
有一些文案问题会严重影响用户理解,造成障碍,一定不能出现。例如:
–英语或其他外语对用户的理解有很大负担。通常,除非必要,否则在中文用户界面中不会使用外语。如果使用,就要考虑是否要标注中文说明;
在我们的行话中,用户不应该看到“横幅”和“后端开发”等内部术语。如果真的有必要提及,应该使用其他用户能够理解的词语来代替;
–设计稿的试探性用词,比如“X天后”“需要PM确认”,当然这种情况是极不可能的。
简而言之,撰写网页设计文案的任务就是将信息快速传达给用户,最大限度地减轻用户的理解负担,让用户无障碍、愉快地完成操作。所以,任何生硬的、含糊的、繁琐的、模棱两可的词语和句式都要摒弃。只有简洁、直接、清晰才是用户最想看到的UI文案。用户不需要马上思考和去做,文案就完成了使命。